李娴,张玲
(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 康复医学科,江苏 南京 211000)
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人民残疾和死亡的首要原因,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正在上升。脑卒中患者容易在病后出现语言功能障碍,据不完全调查显示,52.37%的脑卒中患者可能有各种类型的语言或言语障碍[1-2]。失语症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是由脑血流中断引起的脑组织损伤。现阶段,认知功能训练常用于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治疗,该方法对改善和恢复患者的语言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大脑皮质层兴奋性改变,提高失语症的治愈效果,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3]。为探究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给予认知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此次研究选择医院接诊的40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开展调研。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10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接诊的40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女8例、男12例;年龄55~75岁,平均(59.96±3.05)岁。观察组,女7例、男13例;年龄54~76岁,平均(60.13±3.11)岁。两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资料相比无较大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①经CT或MRI证实,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②经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检查确诊患有失语症;③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④自愿入组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聋哑者;②发病前有严重言语障碍;③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④恶性进行性高血压者;⑤合并癌症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言语训练,包括:①呼吸训练,指导患者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以增加肺活量;延长呼气及停顿换气训练等以控制气流,从而利用呼出气流冲击声带进行有效发音;②唇部和舌部练习,指导患者唇的张开、闭合、前突、缩回、舌的前伸、后缩、上抬等;③吹气训练,指导患者吹泡泡、吹口哨,集中气流训练;④指导患者从元音、辅音发声练习到字、词、句的语言练习。每天训练1次,40 min/次,连续4周。观察组,接受常规言语训练+认知功能训练,根据患者认知障碍的类型和程度进行针对性训练,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调整难度和强度。包括:①记忆力训练,训练患者的延时记忆、联结记忆、工作记忆及空间记忆;②注意力训练,包含选择注意、注意广度、空间注意、注意分配、持续性注意;③感知觉训练,训练患者的空间知觉、情绪识别、颜色识别、面孔识别、属性识别;④敏捷性训练,训练运动知觉的敏捷性;⑤执行功能训练,通过冲突抑制、任务切换展开训练;⑥计算力与推理训练,通过四则运算、比较大小、逻辑推理进行训练。常规言语训练、认知功能训练各20 min,合计40 min/次,每天训练1次,连续4周。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神经功能评分。认知功能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分MoCA量表进行评定,包括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记忆、注意、语言、抽象思维、延迟记忆、定向力等八个维度的认知评估,共3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认知功能越高,精神状态越好。神经功能评分应用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进行评定,共42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
(2)统计两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应用波士顿失语症检查量表评分进行评定,设计领域包括四个维度,复述、命名、听理解、流畅性,分数满分分别为100分、60分、200分、2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语言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对两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资料数据进行处理,应用(均数±标准差)表达计量资料(MoCA量表评分、NIHSS评分、波士顿失语症检查量表),独立样本检验使用t检验。若具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1 统计两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神经功能评分。组间干预前的认知功能与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干预后的认知功能与神经功能评分具有明显差异,观察组的MoCA评分大于对照组,NIHS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统计两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神经功能评分(,分)
表1 统计两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神经功能评分(,分)
2.2 统计两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组间干预前语言功能评分相关维度对比无明显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干预后的语言功能评分相关维度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的复述、命名、听理解、流畅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统计两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分)
表2 统计两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分)
脑卒中后失语症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属于获得性语言功能障碍。失语症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表现,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影响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言语功能障碍对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有时远远超过躯体功能障碍[4]。即使脑卒中患者的神经或身体功能恢复良好,由于出现失语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显著降低。
认知功能训练立足于大脑的可塑性,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方式刺激患者的认知功能,训练患者的定向力、视觉、思维、知觉等,有利于帮助患者快速恢复神经元功能[5-6]。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通过认知功能训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协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强化肌肉记忆,改善脑血流。认知功能训练重复性强,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训练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语言功能,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利于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MoCA评分大于对照组,NIHSS评分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复述、命名、听理解、流畅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康复中为患者提供认知功能训练可以刺激语言中枢,强化患者的脑电活动,激发大脑潜力,有利于恢复语言神经功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7]。
综上所述,认知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康复中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