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510800)李广洪 白波 罗惠玲
相关研究表明,近十年,我国剖宫产率越来越高,肺高压、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困难(TTN)等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1]。剖宫产在分娩发动前实施,此时产妇体内相应激素较缺乏,会因产道挤压引起新生儿肺液滞留,最终引发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困难[2]。肺部超声技术是近几年诊断TTN的有效手段,利用超声的“伪影”现象可了解肺部液体的分布状况[3]。本次研究对肺部超声技术进行研究,为TTN的诊断及避免过度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1.1 临床资料 以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9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新生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n=100)和剖宫产组(n=100)。根据患儿是否存在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困难(TTN)将其分为TTN组(n=74)和非TTN组(n=126)。TTN判断标准[4]: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鼻扇、轻度呻吟、哭声低弱、三凹征、口唇青紫、气促(呼吸频率超过60次/min),无进行性加重表现,肺部阳性体征较少,伴有粗湿啰音和呼吸音减低,X线检测图像显示肺纹理增多、增粗,肺气肿、肺间质积液、叶间裂积液或胸腔积液以及肺泡积液症等,患儿呼吸最快可在5~6h或24h内恢复,最长病程4~5d。收集产科病史、新生儿分娩方式、胎龄、出生体质量、5min Apgar评分、出生时、出生后呼吸支持治疗情况以及是否存在TTN。
1.2 方法 采用飞利浦CX30便携式彩色超声诊断仪予以床旁LUS检查,采用探头频率为8~12MHz的高频线阵探头。对所有入选新生儿进行检查,选择仰卧位或侧卧位,以胸骨旁线、腋前线、腋后线、后正中线及双乳头连线为分界线,将每侧肺脏分成前上、前下、腋上、腋下、后上、后下6个区域。从第二肋间隙开始扫查,自上至下,从左至右,先垂直肋间隙纵向扫查,然后旋转探头90°横向扫查,对每个区域超声声像图进行存图(包括静态图、动态图)、记录,以备后续分析。肺超声检查结果由两名新生儿超声医生做评估。每个LUS声像图均由经过为期3个月的关于LUS理论和操作培训的1位新生儿超声医生解读,且其事先不知晓分组情况。
1.3 观察指标 肺部超声分级和异常率[5][6]。根据肺部超声视野中的B线量、密集程度讲检查结果进行分级,分为I~IV级,其中Ⅰ级:B超上显示出现“白肺”;Ⅱ级:出现A线(正常肺在胸膜线下出现多条平行线,间距相等)区域,但B线(胸膜线延伸至屏幕底且无衰减趋势,与胸膜滑动同步)仍融合,且其占探测区域50%以上;Ⅲ级:探测到B线或部分B线融合,其占探测区域不足50%;Ⅳ级:仅探测到A线,或者偶有B线,B线数量不超过3条。其中I~III级表示肺部超声异常(阳性),IV级为正常(阴性)。
肺部超声诊断的诊断效能。以胸腔穿刺抽液为金标准,计算敏感性和特异性。
1.4 统计学 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率”表示,以χ2检验对比。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资料对比 阴道分娩组胎龄大于剖宫产组(P<0.05)。见附表1。非TTN组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明显高于TTN组,出生时、出生后呼吸支持治疗明显低于TTN组(P<0.05)。见附表2。
附表1 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一般资料对比
附表2 TTN组和非TTN组一般资料对比(±s)
附表2 TTN组和非TTN组一般资料对比(±s)
组别 胎龄(周)出生体质量(g)5min Apgar评分(分)出生时呼吸支持(n,%)出生后呼吸支持(n,%)TTN组(n=74) 38.59±0.85 3012.16±385.26 9.02±0.15 17(22.97) 19(25.68)非TTN组(n=126) 38.67±0.91 3045.02±400.02 9.56±0.23 3(2.38) 1(0.79)t/χ2 0.615 0.569 20.082 21.965 32.070 P 0.270 0.285 0.000 0.000 0.000
2.2 肺部超声分级对比 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肺部超声分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3。非TTN组出生第二天肺部超声分级明显优于TTN组(P<0.05)。见附表4。
附表3 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肺部超声分级对比
附表4 TTN组和非TTN组肺部超声分级对比
2.3 肺部超声异常率对比 阴道分娩组出生时肺部超声异常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出生第二天肺部超声异常率低于出生时(P<0.05),剖宫产组不同时间的肺部超声异常率存在差异,且第二天肺部超声异常率最低(P<0.05)。见附表5。非TTN组第二天肺部超声异常率明显优于TTN组(P<0.05)。见附表6。
附表5 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肺部超声异常率对比(n,%)
附表6 TTN组和非TTN组肺部超声异常率对比(n,%)
2.4 肺部超声技术用于新生婴儿肺液诊断的诊断效能 以胸腔穿刺抽液为金标准,肺部超声用于新生婴儿肺液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8.82%、83.33%。
新生儿出生前肺部肺泡会集满液体,分娩时受产道挤压,部分肺液排出,另一部分则重吸收至肺间质,经肺内淋巴管转运[7]。整个孕期肺液上皮细胞会分泌液体,孕晚期则会明显表现出对液体的重吸收能力,这一转变的主要介导即内分泌细胞、肾上腺素分泌的多巴胺[8]。新生儿肺液的清除对其保持呼吸顺畅十分重要,完全清除肺液至少是在出生后数小时完成。为确保新生儿健康,可通过机械通气、常压氧疗等方式彻底清除肺液。
长期以来,肺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传统胸部X线与CT检查,甚至被作为金标准[9]。但以上诊断方式用于重症患儿中的操作难度较大,且难以做到动态观察,具有一定局限性。TTN是新生儿呼吸困难常见原因,其病史与呼吸窘迫综合征相似,X线确诊较为困难。近年来,肺部超声应用于诊断各种肺疾病,且认为肺脏超声在对气胸、肺水肿、肺实变、胸腔积液等诊断上的敏感度和准确度高于传统胸部X线检查。本次研究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肺部超声分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样本数量不足有关。阴道分娩组出生时肺部超声异常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5)。两组出生第二天肺部超声异常率低于出生时(P<0.05)。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肺液会逐渐被吸收。阴道分娩时,在产道挤压的作用下会排出更多肺液,该情况在产后第一天表现出来,而剖宫产情况不存在产道挤压,产后第一天肺液相对较多,此时新生儿出生时存在明显的肺液吸收障碍,因此出生第一天新生儿肺液具有较强的代偿性吸收,其呼吸困难表现更加明显。本次研究显示,非TTN组出生第二天肺部超声分级明显优于TTN组,非TTN组第二天肺部超声异常率明显优于TTN组(P<0.05)。说明非TTN新生儿肺液吸收更好,可延迟至出生后两天。与其他年龄段相比,肺部超声用于新生婴儿中的表现有特异性,胎儿时期正常表现为白肺,主要因为肺液量较大,出生后会逐渐变为B线和A线,最终全为A线(肺部充满气体),即表示肺液全部清除的最终状态,若B线持续存在则属于一种病理征象。肺部超声技术能较准确获得新生儿肺液吸收情况,判断病情,进而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式。既往肺部疾病多用X线或者CT诊断,但在新生婴儿,尤其是严重低氧血症、心功能不稳定以及需要给予通气支持者,以上诊断方式存在较大风险和副作用,其中CT诊断辐射剂量较大,而X线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低。本次研究显示,肺部超声用于新生婴儿肺液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8.82%、83.33%。可见肺部超声的诊断效能较高,在肺液诊断中的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较阴道分娩,剖宫产新生婴儿出生时的肺液清除障碍更明显,但出生后第一天此差异就消失。肺部超声技术能观察新生儿肺液清除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具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