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528318)熊晓彦
产后抑郁症(Postparetum Depression,PPD)[1]主要指女性在生产之后一段特殊时期内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或嗜睡、情绪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焦虑、兴趣减退等,严重的甚至产生自残、自杀、伤害婴儿的想法,对产妇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2]。目前,产后抑郁症逐步被重视,在“大健康”倡导下,开展产后抑郁症相关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产后女性抑郁情绪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为产后女性抑郁症的临床早预防和早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1.1 研究对象 2018年1月~2020年7月期间,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以及分娩后2~6周内到本院体检的产妇234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单胎足月分娩的初产妇;②意识清醒,无语言沟通障碍;③可独立理解并填写调查问卷;④无妊娠并发症;⑤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意识不清,精神障碍患者;②重大疾病患者;③经产妇、引产史及多胎妊娠者;④患者及家属不同意参与本研究者。
1.3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问卷内容包括3个部分:①产妇一般情况: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类型、人均收入、居住环境满意度;②围产期因素:是否为计划怀孕、是否参加孕妇课程培训班、分娩方式、泌乳量、婴儿喂养方式、产后睡眠情况;③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3],该量表一共包括10个条目,分别为乐趣、自责、焦虑、恐惧、心境、失眠、悲伤、哭泣、自伤、应付能力。每个条目分0~3分四个层级,即0分(从未出现)、1分(偶尔出现)、2分(经常出现)、3分(总是出现),总分为0~30分,最终评分<9为无抑郁情况,≥9分可认定为产后抑郁,得分越高,抑郁情况越严重。
1.4 质量控制 ①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问卷调查员均接受过项目组统一业务培训,调差标准统一;②对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提出的问卷中疑问进行耐心解答,现场检查每一份填写好的问卷,发现错漏之处给予及时提醒,减少信息偏倚和误差;③每天核查收集到的问卷,对于核查后不合格的问卷及时剔除。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双人核对录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本研究中,计量资料采取±s的形式来描述,统计方法选择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计数资料则选择χ2检验进行分析,同样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2.1 人口学分布特征 本研究合计发放调查问卷234份,回收有效问卷213份,回收应答率为91.0%。213名产妇中,平均年龄为(27.23±5.13)岁,调查对象年龄、居住地、学历、职业、人均月收入、居住环境满意度情况分布特征详见附表1。
附表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分布特征
2.2 人口学因素与产后抑郁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回收的213份有效问卷中,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9分的产妇为39名,占所有调查的对象的18.3%。经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产后抑郁组(n=39)和非产后抑郁组(n=174)的人口学特征中,其中,年龄、居住地、职业、居住环境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学历、人均月收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学历和人均月收入情况是其影响因素。见附表2。
附表2 人口学分布特征与产后抑郁的组间比较分析[n(%)]
2.3 围产期因素与产后抑郁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经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产后抑郁组(n=39)和非产后抑郁组(n=174)的围产期特征中,是否为计划怀孕、是否参加孕妇课程培训班、分娩方式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泌乳量、喂养方式、产后睡眠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泌乳量、喂养方式、产后睡眠情况是其影响因素。见附表3。
附表3 围产期特征与产后抑郁的组间比较分析[n(%)]
近年来,在二胎政策的推动,产妇增加,新生儿出生率上升的大背景下,产后抑郁症也逐渐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差异较大,国外研究报道的发生率为10%~15%[4],而国内的meta分析显示[5],通过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诊断出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4.5%,本研究亦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诊断出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8.3%,略高于刘丁玮等人的研究,可能与地区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等相关。本研究分析得出,学历、人均月收入、泌乳量、喂养方式、产后睡眠情况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①学历:学历低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更高,这与Fisher等[6]人研究结果相似,学历低的产妇缺乏医学基础知识,在怀孕和围产期期间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少,学习能力不足;②人均月收入:有经济压力的产后往往担忧孩子的抚养费用等,没有经济压力的产妇不会担心孩子养育成本,会多参与医院或社区组织的孕妇知识学习等,从而获取孕期知识,增加与人沟通的机会,从而降低了产后抑郁的发生,与陈晨等[7]学者报道相一致;③泌乳量和喂养方式:泌乳量与喂养方式息息相关,部分产妇因泌乳量不足,不得不选择人工喂养,同时,泌乳量不足也会导致产妇情绪低落、不自信、担忧、产生自责心理,严重的发展为产后抑郁;④产后睡眠:产后妇女因生产带来的创伤、身份的转换、哺育新生儿等问题导致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容易产生疲倦、焦虑心理,增加了产后抑郁的风险,与刘红艳、李佳、蔡飞亚等[8][9][10]报道相一致。
综上所述,产后抑郁发生率高,对产妇、以及产妇家庭都带来了巨大影响,应该在早期有针对性的开展咨询和宣传教育工作,引起产妇及产妇家人的重视,在产前产后均应增加对产后抑郁的了解和预防,尽可能的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