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琵琶艺术中的移植作品

2021-07-23 06:32姜楠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琵琶乐曲听众

姜楠

中国琵琶艺术历经千载,是中国民族器乐之瑰宝。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载体的传播者,中国琵琶艺术呈现出华美与风韵、和谐与大气,它承载着民族的理念,绽放着流韵的溢彩。

20世纪以来,中国琵琶音乐作品创作中,移植乐曲逐渐呈现出夺目的华彩,创造了民族音乐的新篇章。

西方音乐文化的多维性、多源性,对于琵琶移植作品创作和演绎方面均留下了很深的印记。移植乐曲将优美的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结合到一起,成为琵琶音乐文化的一个独特潮流。丰富的节拍、精湛的技法,开放的手法,精彩纷呈。

一、琵琶移植作品的产生与发展

1.琵琶移植作品的产生

首先是听众审美赏析的需求。作曲家把一些优秀的西洋乐器的曲目移植到琵琶曲中,通过演奏者的演绎,使听众感受到同一首乐曲,不同的器乐之间的风格、音乐特色。听众通过对作品的完整体验而产生情感的反应和联想,拓宽了听众审美范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其次是琵琶曲目技法的需要。琵琶乐曲的移植即丰富了琵琶的曲目,又添加了“异国”情趣。让演奏者在不同乐器之间的调式调性、风格特点上初步认知与了解,在演奏过程中从移植曲目的新节奏、曲式、节拍相互借鉴学习,不断提高演奏技巧的同时,借鉴和发扬了琵琶技法,从而丰富了琵琶的表现力。

第三、琵琶艺术发展的需要。琵琶虽然历史悠久,并且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曲目流传至今,但从创作手法的多样性方面,传统曲目和改编曲目均有一定缺憾。在传统曲目的结构布局上,大都以“慢-快-慢”的结构布局为主,或者是带有反复的三段体、多段体结构,在移植作品中,作曲家根据西方音乐风格、体裁、作曲技术等,改变了传统的创作思维模式,丰富了琵琶的调式调性。不仅让听众在审美上体验到极大地快感,更开辟了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广阔道路。

2.琵琶乐曲的分类

(1)古典乐曲:即历史流传下来的,原创的,没有任何修改的琵琶曲。如《旱天雷》、《霸王卸甲》、《大浪淘沙》等。(2)创作改编乐曲:即 “20 世纪以来,由专业作曲家和演奏家等,或者根据传统乐曲或其他音乐素材进行编创的琵琶曲”,因其清新、简洁的乐曲风格深受现代人喜爱。如:《浏阳河》、《天山之春》、《唱支山歌给党听》等。(3)移植乐曲:在纷繁的琵琶曲目中,有少部分是从其他声乐曲、器乐曲中移植而来的,这些乐曲借鉴其他乐器演奏的技巧和创作手法,使琵琶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得到了丰富和提高,实现了古典与现代、民族与西洋的融合与贯通。移植后的作品在体现乐曲風格、塑造艺术形象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美。

3.琵琶移植作品的发展

随着大量的移植改编琵琶作品的出现,对琵琶艺术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移植乐曲拓宽了琵琶作品的体裁风格,通过对世界各民族的音乐的移植改编,使得琵琶音乐作品多元化,开拓了琵琶音色变化的新领域。风格迥异的西洋音乐作品为琵琶作品注入了新的调性色彩,为琵琶演奏提供了新素材。移植乐曲在演奏技巧上打破传统领域,通过对小提琴、钢琴和其他西洋乐器的借鉴,吸收引进了大量的琵琶演奏技巧,使琵琶技法得以丰富。这些演奏中的高难度技巧也给作曲家们提供了技术保障。许多优秀的琵琶教育者通过归纳整理,攥写了专业的、针对练习移植乐曲高难度技巧训练的教材、光碟。使演奏者得以系统化、科学化的训练。在推动琵琶演奏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肯定移植音乐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琵琶传统艺术也正在被移植音乐冲击。在如今的演出、比赛场合,大部分的演奏者都选择移植乐曲来展现自己的演奏技巧,较少人选择演奏琵琶的传统古曲,如《汉宫秋月》《浔阳月夜》等注重乐曲内涵表达的乐曲。虽然现今年轻的演奏家在演奏时流畅的音乐、炫目的技巧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但他们对于琵琶古曲的诠释却索然无味。

中国音乐文化是多元的,琵琶艺术更是一直保有自身独特的个性魅力。在借鉴西方音乐的同时,文化传播者应以民族音乐文化为根基,吸纳借鉴新元素,使琵琶音乐成为绽放在世界舞台上的民族乐器。

二、琵琶移植作品的风格

移植曲目大多具有优美而流畅的旋律,浓郁的异国风格。表现性技巧的运用声多于韵,音多于腔,音质音色方面统一多于变化,曲式结构功能性比较强,强调和谐的进行,强调声部之间的平衡,强调突出与传统技术形式的反差。

三、琵琶移植作品演奏的再创造

1.创新发展.融合吸收

琵琶移植作品在西方音乐作品风格的影响渗透下,突破了传统的乐曲创作手法、结构布局、演奏技巧。它们有的改变了其乐曲结构,有的则改变了音乐体裁。大量的吸收西洋乐三部曲式结构。例如《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在乐曲支体结构上引用奏鸣曲式,增强了音乐发展的逻辑性,改变了音乐作品的本质。在借鉴西洋乐作品优势的同时,又融合吸收至了琵琶移植的作品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创作手法方面:作曲家们把西方音乐的构思和创作手法引入到琵琶音乐领域中来,使这些作品进入到新传统的创作模式上,创新地引进现代的作曲技法,如大量的运用转调、移调、模进、动机型发展模式。这些由移植作品而来的创作性技法,不仅突出了演奏技法的民族风格特征,在乐曲的旋律上也不失中国传统琵琶曲的韵味。同时也拓宽了琵琶创作技法的审美范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2.继承传统.弘扬文化

西方音乐文化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愈来愈多的交流,促进了两种音乐文化的相互影响。中国民族音乐环境的类型与模式更靠近我们,创造着我们特有的音乐想象力。每一个历史时代都造就了琵琶音乐作品不同的特质。

由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琵琶来演绎外国听众所熟悉,并能够耳闻则诵的音乐作品,其文化与听觉的共振则无庸赘述了。而原本是拉弦乐器的乐曲由弹拨乐器精巧绝伦地演奏出来,这种优越的音乐表现力会使外国听众加深对中国乐器的印象,甚至对中国文化产生出浓烈的兴趣;同时,听惯了传统音乐的中国听众,偶尔受到外来音乐文化新鲜的刺激,更能够激发他们探索与求知的欲望。

西方文化的代表—西方古典音乐,中国文化的代表—中国民族乐器,当移植音乐奏响时,两种文化交织融合在“琵琶”这一乐器上,赋予它一个新的身份—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天使。

猜你喜欢
琵琶乐曲听众
我和我的琵琶
听众
怎样让竞职演说“挟持”听众
悲伤的乐曲
“琵琶”和“枇杷”
表达心情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休闲一刻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