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思
摘要:韩愈的诗歌作品语言晦涩难懂,辞藻生僻拗口,内容新颖奇特,具有“陌生化”的特征,因而增加了读者欣赏诗歌的难度和长度,造成了读者的阅读障碍。不过,韩愈的诗歌作品与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有着惊人的契合度,因此,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来解读韩愈的诗歌作品,可以为读者阅读韩愈的诗歌作品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笔者将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从语言方面来分析韩愈诗歌的陌生化特征。
关键词:韩愈诗歌;陌生化;语言;内容;
一、韩愈诗歌语言上的陌生化
陌生化理论认为常用的词语,因为反复地使用所以很难让人们产生新鲜的感觉,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感受。作者的用词让读者在这种“陌生”语言中体会到“陌生”的感受,而韩愈的诗歌语言刚好符合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主张。韩愈的诗歌主要采用生僻的词汇、众多的叠词和新奇的修辞来描写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并将常见之物写得不落窠臼,别有韵味。
(一)用词生僻
韩愈的遣词用字,大量使用别人不用,读者所不熟知的词语入诗,喜欢使用生僻词是其诗歌创作的独有特点,这给人们阅读其诗歌造成许多的困难。在《调张籍》中,“乞君飞霞珮,与我高颉颃”两句就体现了这一点,其中“颉颃”二字,意思就是“飞上飞下”,即飞翔之意,韩愈避开了古文中常用的表示“飞翔”之意的词,如“展翅”“羽化”“扶摇”等词语,独独使用了鲜为人知的“颉颃”二字,给读者欣赏其诗歌造成了阅读障碍,从而让人们重新审视诗歌的用词。
再如《古意》中的“一片入口沈痾痊,我欲求之不惮远”[2]中的“痾痊”二字,就是指治愈口舌之病。其中“痾”主要是指疾病,与之相近的有“痢”、“病”、“疚”、“痼”等字。韩愈用词生僻,其典型是《南山诗》。《南山诗》中诗人描绘了他在南山的所见所闻。诗人笔下的南山令人焕然一新耳目。“吾闻京城南,兹维群山囿”中,作者以“兹维”来写群山汇集,“囿”是聚集之意,而诗人却避开了“汇”、“积”、“聚”的浅显易懂的字,而采用了鲜为人知的“囿”的“事物萃聚之处”之意,生僻字词的使用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读者在品读字词的同时,重新关注南山。而“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中“觏”取“遇见,看见”之意,作者没有用简洁易懂的“睹”、“眺”、“览”等字,而是以难写难读的“觏”入诗,从而创造了一种新的视野,这也是韩愈诗歌创作在语言上陌生化的体现。当然,其中还有大量的词都是与之相似的用法,如“尝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中的“戢戢”;“秋霜喜刻轹,磔卓立癯瘦”[3]中的“磔”等。韩愈的诗歌创作,独辟蹊径,别具匠心的选用生涩的字词入诗,不仅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表现出韩愈对诗歌求新求异的追求。
(二)故用叠词
韩愈的诗歌创作,以众多的叠字入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是其诗歌创作的一大特点,也成为读者阅读的一大难点。韩愈的诗歌作品几乎每首均采用了叠字的创作手法。以《南山诗》为典型,“延延离又属,夬夬叛还遘。喁喁鱼闯萍,落落月经宿。 訚訚树墙垣,巘巘驾库厩”[3]这之中几乎每一句都用了叠字。“延延”表示“长”的意思,与之相近的有“袤”,是连绵、伸展之意,用来描写山的逶迤之态也是可以的。“夬夬”在此指“果决之貌”。而“夬”原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一个卦名,韩愈以此字来描写南山之貌,可谓是奇思妙想。“喁喁”在此是“鱼口露出水面咂动的样子”,这个字原来是“低声细语或蝉鸣之声”的意思,在这里,韩愈却将“喁喁”二字用来描摹南山的样子,以声写形,将世人熟悉的南山以全新之貌呈现在诗中。诗里之后的叠字,像“巘巘”、“参参”、“焕焕”等都是这一用法。韩愈摒弃了这些词原来的含义,重新赋予新的意义,除了营造和谐的音律之外,还造成了读者的阅读障碍,引起读者们的关注,成功的让人们再次关注已有事物。
(三)巧用修辞
在诗歌创作中,韩愈使用多种新奇的修辞手法,将可认可知之物,写得可观可见。《昼月》中,“玉碗不磨著泥土,青天孔出白石补。兔入臼藏蛙缩肚,桂树枯株女闭户”[12]以肮脏的泥土、丑陋干瘪的青蛙肚子、枯死的桂花树等形象来比喻白天的月亮,一改传统月亮的纯净明亮的形象。《南山詩》中,“喁喁鱼闯萍,落落月经宿”[3]这句,将南山连绵起伏的山比作露出水面咂动的鱼口,形象生动的突出了南山的逶迤之态。《调张籍》中,“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13]将李白和杜甫二人比作大树,而将有意褒贬李白和杜甫的人比作蚍蜉(蚂蚁),以两者力量的悬殊来讽刺褒贬李杜之人的不自量力,使诗歌充满了趣味。《古意》中,“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2]以夸张的笔法突出了藕的巨大体积,抒发自己对莲藕喜爱之情。
结语:
用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分析解读韩愈的诗歌作品,就会发现韩愈的诗歌创作开拓了诗歌题材的新领域,打破了诗歌以阳春白雪为素材的传统,韩愈从独特的视角发现了异乎寻常的事物,并将其写入诗歌作品,供读者欣赏阅读,从而引起读者熟悉事物的陌生感。韩愈的诗歌创作符合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带给人们新奇而陌生的审美享受,在创作实践上体现了它与“陌生化”理论的契合。不难看出,在陌生化理论的观照下研究韩愈的诗歌作品,一方面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把握韩愈诗歌,对更加全面、公正、客观的分析、评价韩愈诗歌的价值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为读者解读韩愈的诗歌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参考文献:
[1]周振甫,余冠英.唐宋八大家全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2]蒋业伟.韩昌黎全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3]吴小林.韩愈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4]陈迩冬.韩愈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5]孙昌武.韩愈诗文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卞孝萱,张清华.韩愈选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
[7]刘耕路.韩愈及其作品选集[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4.
[8][俄]维·什克洛夫斯基著,刘宗次译.散文理论[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4.
[9]朱志荣.西方文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0]方珊.形式主义文论[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11]王飞鸿,崔晟.中国文学简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
[12]余冠英,周振甫.唐宋八大家全集·韩愈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13]俞平伯选注.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14]史东编著.简明古汉语词典[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