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晔
◆摘 要:历史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有助于让每个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唯物观念和世界观念。历史学科具有德育教育的特殊优势,在新的教育时期,老师应该以素质教育背景为前提,貫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视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过程中,引领每一位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德育;融合渗透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积极、正能量的思想和观念,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是非常有用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各种德育教育,发挥初中历史学科的德育价值,有利于真正将初中生培养成有品德、有思想、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初中历史课堂中德育的融合与渗透的重要性
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曾经说过历史教育的关键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使得教育者懂得做人的道理;第二个方面是使得人们了解人类改造自然的道理;第三个方面是阐述历代王朝的政治兴衰。在这三个方面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一点就是教人做人的道理,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教育学生怎么做人、学会做人是老师们的光荣使命,同时也是各个科学的必然要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日常的历史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善待生命的人文精神,引领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拥有崇尚科学的精神和对于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因此,立足于日常教学,融入更多的品德教育,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行事是历史学科的本质要求。另外,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自我表现欲望很强,自主要求非常强烈,但是他们由于年纪很小,对于事物的判断,不能够很全面,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在历史教育中融入品德知识,能够真正让学生们抵触社会消极群体的影响,正确认识社会上的事与物,了解与人相处之道,树立高尚的品质、坚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这对于他们形成对于人类命运的高度责任感,形成忠、孝、节、义等道德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历史课堂中德育的融合与渗透措施
1.借助材料朗诵,加强品德教育
历史教学中充斥着丰富的历史材料,无论是教材上的内容,还是老师扩充的课外材料都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笔者是一位班主任,同时也是历史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应该重视在材料朗诵中的品德渗透。以《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为例,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笔者借用信息技术搜集了更多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材料,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同学们,并且让学生们进行朗诵,一边朗读,一边体验,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敬重之感,油然而生,同时也能够真正让历史知识激荡与学生们的内心,让他们感受中国传统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在《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上朗读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一边朗读,学生们一边感受,了解一代代革命人士对于抗战胜利所做出的牺牲与奉献,引领学生们对他们肃然起敬,让学生们感受现在安稳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并且对于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兴衰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2.立足平实教学,传播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植根于我国的历史沃土中,并且中华民族以勤劳勇敢等等精神闻名于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老师应该立足于平时教学,向学生们传达各种传统美德知识,让传统美德植根于学生的内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导之以行,能够实现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同时又能够丰富学生的内心,让他们了解知识,塑造完美的德行。比如,笔者在讲述南宋岳飞的故事时,引导初中生从小树立精忠报国之志;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让学生们了解邓世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高尚品质;在讲解中国共产党的知识时,引领学生们认识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学生了解变法捐躯的谭嗣同,了解执法严谨的林则徐,认识誓死卫国的戚继光和不畏艰险的郑成功,通过鲜活的人物故事引领学生们认识到忠心报国公而忘私,仁者爱人等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将一代代中国人凝聚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学生的内在涵养,促进他们品德行为的形成,引领每位初中生真正向善向美,以传统美德指导个人实践,成为有德行,有思想,有内涵的新生代。
三、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日常教学中,引领每个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正确的品德观念,引领每位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真正成为有文化、有知识、身心健康发展的现代中国人。
参考文献
[1]马建刚.如何让德育教育贯穿初中历史课堂[J].读写算,2019(27):23.
[2]汤才凌.初中历史课堂融入德育教学的策略[J].求知导刊,2015(17):12.
[3]李敏丽.试论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2(02):55.
[4]孙兆云.浅议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2010(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