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荣
◆摘 要:在小学时期对学生进行的语文教学,其着重关注的是学生在阅读方面以及写作方面的能力的形成,然而实施阅读、写作能力培养的最基本的方式是看图写话。那么怎样开展高质量的看图写话教育活动,教师要投入一定的精力进行详细的研究:教师要能够了解学生所具备的基础情况,他们的特点,再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制定实施看图写话教学的具体措施,来保证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策略
在以应试教育为背景的教学环境中,不能很好的把学习的价值进行体现,教师在教学环节所使用的教学措施也比较单一。鉴于这样的教学背景,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于所学内容丧失了主动探索的欲望,从而阻碍了相关教学活动的实施。教师为了从根本上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就要立足于学生的现状和需求,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学生的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促进看图写话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一、当前阶段所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关于事物具备的观察能力有所欠缺,仅仅可以从表面对抽象化的事物做出理解,所以,尽管小学生在感知能力方面非常优秀,不过逻辑思维能力的缺少,造成了他们对于看图写话无法从写作顺序上对语言进行组织,进而不能对作者的意图产生深刻感受。这对于此类教学活动的进行产生了一定的阻力,要想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其关键在于采用比较直观的方法,把图片展示给学生,以期让学生能够深入的对图片内容进行理解。只有學生对所学内容能够理解之后,慢慢的就会产生兴趣,这样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开展看图写话教学所应用的策略
(一)从兴趣入手,吸引学生的好奇心
要想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学习,最终做到用生动的语言对图画进行描述,就必须要让学生对看图写话这项活动产生厚重的兴趣。在小学阶段开展看图写话所选用的素材大都是来自生活,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做到充分了解和掌握,便于开展因材施教,确保所应用的素材可以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
比如,教师能够借助教学器材,为学生展示一些动画片,以这种方式把图片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依据图片进行大胆的想象,促使学生投入看图写话的教学活动。这样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厚重的兴趣。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要想实现对看图写话的顺利描述,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所以教师要对直观场景进行创造,来帮助学生得到思维能力的启发,这样便于适当的减轻写作的阻力。
(二)立足观察能力,向学生开展练习和培养
在看图写话环节比较基础的一项能力是观察能力,首先对图片内容做到仔细观察以后,才会对其内容产生比较清晰的认识。然而小学生受自身发展的限制,教师要发挥出引路人的职责,向学生传授适合对看图写话进行观察的方法:
第一: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图片的先后顺序;
第二:对图片里面的人物进行身份的确定,接着从其展示的动作、表情入手展开思想活动的揣测;
第三:对图片场景进行观察,确定地点、时间;
按照这三个步骤对图片展开描述,学生就会以丰满的形式把人物形象展示出来,所讲述的故事情节和日常生活也更贴合。
比如,当教师让学生对“爱护花草”着手看图写话的环节,学生可以这样表达:微风和煦的下午,热闹的花园里有伯伯推着割草机在帮小草“理发”、还有阿姨在帮大树“美容”,小花正在花园里追赶小朋友,发现路旁有一支鲜艳的花朵,当她要把花朵摘下的时候,一位爷爷提醒她:“小姑娘,别摘花,花草需要我们大家来爱护”。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为了让小学生可以写出优美的语句,教师要注意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具体的做法为:当学生对图片进行详细观察以后,教师要指导学生,使学生对图片的内容做到理解,然后在引导学生对自身思维进行发散,做到对内容的延伸,这样有益于学生得到想象力的增长。
比如,在讲述“小白兔种白菜”这篇看图写话教学的时候,教师先安排学生对图片详细观察,按照图片展示的信息,进行比较完整的故事的编写:春天来了,红彤彤地太阳升起来,小兔子正在忙于耕地,他汗流满面的进行耕作,夜晚来临,小兔子把白菜种子埋入土中。几天以后,小兔子发现种下的白菜种子成功发出了芽,他开心极了。秋天的时候白菜都成熟了,小兔子收获了很多的大白菜,他推着满满的白菜兴高采烈的走回家。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看图写话是进行写作的基础,其在学生关于认知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起步阶段,这对他们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作用。所以,教师要重视看图写话教学对学生的作用,结合学生具备的情况,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把握好因材施教的程度。如此方能把看图写话的效果最大程度的展示出来,从而为将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奠定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春菁.小学语文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策略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0(11):38.
[2]吴巧真.小学语文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对策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0):8.
[3]刘艳云.小学语文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策略解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25):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