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七看识人法”

2021-07-23 14:45
新传奇 2021年27期
关键词:知人意气度量

据说,明嘉靖年间,京城有一个裁缝,其所制衣服,长短、松紧、宽窄无一不贴身。

有一次,他为一名御史缝一件圆领服,先问询对方年纪与资历。在常人看来,此问题似乎多此一举。其实,问题并不简单。正如古语所言:“初任雄职,意气高盛,其体微仰,衣当后短前长;在事将半,意气微平,衣当前后如一;任久欲迁,心存谦逊,其容微俯,衣当前短后长。”

裁衣的学问在于量体。平面的布料穿在人身上,一律直剪难以适应有方有圆、有凹有凸的人体。越考究的缝衣,曲线、弧线越多。或严谨或随便的心态,也可以通过肩线的弧度、袖口宽松、裤管大小、腰身肥瘦等来体现。京城这个裁缝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寻找对象的个性差异,把握人的不同意气形态,最后落实到顾客所需要的衣服上。

以个性度量人身,同样适用于度量人心。所谓人心,包括感情、智慧、心地、境界、品行。人心之美或丑、善或恶、真或假、好或坏等是很难捉摸的。天象有四季和日夜周期之变化,人心往往深藏于外表下难以辨识,“有的真诚,却是简装本;有的虚伪,却压膜烫金”。

除了人心深埋暗处而难测外,其因还缺少一把能度量其质地的尺子。有了这把尺子,就可以减少或避免不识人心所产生的后果。三国时,魏国名将钟会文才武略超凡,被称为“非常之人”,其私下也表现出“不屈人下”之心态。司马昭根据其个性,断定其有才智可破蜀,又料有异志而须防之。后来,果真如司马昭之预料。

如何把握个性这把尺子,古人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如庄子的“九观法”、孔子的“知人三法”、李悝的“识人五法”、孟子的“知人四程序”等。曾国藩在吸收前人有益见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借助相面观,提出了“七看识人法”,即“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其间,虽或多或少有一些唯心因素,但大体彰显了曾国藩处世从政、识人用人之老到。他虽处于社会动荡多变之际,但应变自如、事业顺利,一定程度上可归功于善于用个性这把尺子度量人心,而终无识人之大误也。

就领导者而言,首要的是自身必須身正心纯、头脑清醒,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张居正有雄才大略,善于治国理政,不乏识人、用人之妙招,但最终改革失败,本人也无好结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关键时刻带病提拔了心地不纯、与改革反对派关系不清的张四维、申时行等人。对张、申之所为,他不是不察,而是因其后期固执,听不得旁人提醒,违背了用人之初心和原则。故张居正之败,不只是败于改革的反对派。

(潘光贤荐自《解放日报》)

猜你喜欢
知人意气度量
雪夜读书
不欣赏自己的人,难以快乐
突出知识本质 关注知识结构提升思维能力
基于GARCH—VaR模型的股票市场风险度量研究
基于GARCH—VaR模型的股票市场风险度量研究
指点迷津
谈班级管理中的“知人善任”
《人物志》中“知人”理论的现实价值研究
三参数射影平坦芬斯勒度量的构造
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