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红
[摘 要] 课堂观察活动前的研究、反思、研讨,带着研究任务进行团队参与课堂观察活动及活动后的证据收集、分析,反思成文,进而改进教学行为,这样的主题式课例研究带动教师团队深入教研,提升教师团队研究反思能力、科研能力,实现教学科研有机融合,深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 课堂观察;伙伴式学习;教科研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专业的课堂行为研究,它有特有的科学研究方法、理论框架与实践技术。用课堂观察代替教研组传统的上课、听课、评课活动,更能带动教师深入“教、研、写”,能有效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科研水平也会得以提升,最终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一、课堂观察前研究——确立观察主题
开展课堂观察要明确研究方向,选定观察主题,确立观察点。为什么要一个团队一起参与观察?为什么要带着观察任务观摩课堂中老师的教与学生学的行为?毋庸置疑,开展课堂观察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团队力量共同解决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升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明确课堂观察目标任务后,老师重温学校历来开展的课堂观察活动,再次细细解读了课堂四现象:整块学习时间、同学成为同学、穷尽思维可能、创造学习信息。
从一二年级学生性格特质、学情及常态课堂出现问题入手,以“同学成为同学”为研究导向,确立“伙伴式学习”为观察点,意在顺应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情,发挥班集体中“同学”力量,从低年级数学课堂开始就营造同学之间互学、助学共生长的课堂学习氛围,尝试进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让学生间有多向互动、多元的信息交流、思维的碰撞,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二、课堂观察前反思——制定观察量表
量表,是观察课堂最重要的工具,也是“课堂观察”活动面临的最大的专业问题和实际问题。以“伙伴式学习”的观察主题的课堂观察量表怎么设计?观察点是什么?它指向的是本次观察主题的研究内容。低数组九位教师积极反思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探讨能促进伙伴式学习高效进行的因素,影响数学课堂伙伴式学习成效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来自教师行为及学生自身行为。教师哪些行为能促进学生伙伴式学习有效发生?以此制定观察量表。从观察教师行为视角设计六个观察点:一是活动布置是否有效;二是任务要求是否明确;三是教师是否适时进行课堂调控;四是教师进行课堂巡视情况;五是教师参与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情况;六是教师给予评价指导情况。从学生行为视角设计四个观察点:第一,能否认真倾听、明确活动要求;第二,能否积极进行合作学习;第三,合作学习具体表现;第四,合作学习成效体现。
三、课堂观察前教研——设计学习活动
课堂观察在课堂上进行,是审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行为。开展课堂观察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执教者上好课是团队进行课堂观察有效开展的保证。低数组全体老师进行集体备课,对执教内容“9的乘法口诀”一课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围绕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制定本课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9的乘法。(2)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找到如何快速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发展初步的概括能力。(3)在探索中找寻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学会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指向三个学习目标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编9的乘法口诀、找规律速记口诀、运用9的乘法口诀。版块式学习活动设计思路清楚,适合二年级学生,把握本课重点,又有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考虑,突显“伙伴式学习”,为本次主题课堂观察提供活动主阵地。
四、二次观察及研讨——改进教学行为
有前期制定好的观察量表这一课堂观察工具,课堂上听课者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与评价活動。而观察对象的选择也有讲究,由熟悉本班情况的执教者为观察者选定观察对象,尽量使涵盖面广,从学生所在教室位置情况、学生性格特征、学生学习能力层次体现等多方位考虑选择典型性观察对象。作为课堂观察者的教师,首先是课堂中的一个学习者,与学生一样专注参与课堂学习,再借助观察工具用专业的眼光观察学生、老师的课堂行为,及时记录,留下论据,有思考有想法,及时进行分析做出评价记录。第一次课堂实践后,观察团队成员马上进行研讨,8个人观察位置、对象,得到的信息较为全面,并一起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课堂中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伙伴式学习功效的发挥。观察者一起分析研究,从第一次上课出现的问题出发,继续解读教材,分析学情,改进教学策略,从观察量表选定的教师行为中的6个观察点入手提出改进教师课堂行为的建议。
第二次课堂实践,通过课堂观察这种更细致更有研究味的课例研讨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执教水平,课堂中呈现出“同学成为同学”的伙伴式学习的良好氛围,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质量很高。这也验证了二次观察的合理性。
五、二次观察后研写——提炼教学经验
课堂观察后团队研讨,收集、整理观察信息、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最后撰写课堂观察报告,呈现经实践检验后的经验反思、总结,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形成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
通过以“同学成为同学”为研究导向,确立“伙伴式学习”为观察点的二次课堂观察活动,针对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营造伙伴式学习的互学、助学的课堂现象,教师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有以下建议:
(一)设计能激起学生伙伴式学习需求的活动
教师要做课前检测工作,了解学情,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有层次性的伙伴助学活动。有基础知识的互查、互纠活动,更要有开放性有思维广度的活动设计,有挑战性,学生会有寻求合作的意愿,在伙伴互动中有共鸣、有扩充、有分歧,有再发现再创造,数学思维才能发散,学生互助学习的味才会有。活动要求还要明确、简洁,有意义。
(二)强化学生伙伴式学习评价导向
低年级课堂中开展伙伴式学习方式,教师要引导,通过积极评价让学生知道怎么才是在小组合作,怎么样的伙伴学习是有效的。伙伴学习带来的好处有多少。老师要在活动前就明确活动要求及活动规则,并适当进行示范指导。在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注意收集信息,进行个别或公开评价。
(三)教师全面关注并适度参与
小组交流时,老师靠近并以学习者的姿态俯下身聆听他们的交流,学生更为用心,当学生交流释疑产生困难时,老师及时发现并点拨帮助,也给小组协助学习方式做了很好的示范与指导。课堂中,4个人组成学习小组要有12组,老师很难顾全。老师还要关注各个方位的学习小组,尽量都能、参与各个小组的交流活动。老师的关注,可以使小组协助学习发挥最大作用。如果平时有意培养小助手,在重要学习环节的小组交流活动时,可以让小助手与老师一起参与课堂的巡查活动。
(四)伙伴学习成员组合有意搭配
从交流环节中各成员组内交流时的参与程度、人数、时间、过程、结果、主动性等方面看,伙伴学习成员的搭配方式对学习成效影响很大。如果是4人小组合作学习,首先男、女生人数相当,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能互相带动、提升,或是同一思维水平的成员组成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氛围也比较和谐。在平时的课堂中学生的位置布置,应按学生性格、性别、学习能力等多方面考虑,合理安排学生在班座位,让学生能顺利合作学习,在各自学习水平上得到最大化发展。
课堂观察立足课堂教学现象,捕捉课堂教与学细节,从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团队研究解决教学问题。课堂观察让老师们经历“先研再教、边研边教、以学定教、以研促写”的团队专业成长历程,切实推进学校教研和科研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李安然,方峥,郑金菊.课堂观察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2018,7(4):131-136.
[2]杨东.课堂观察的类型与方法[J].教学与管理,2014(11):1-3.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