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丽君
[摘 要] 在教育改革进程中,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是顺应教育新时代的必然趋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试金石。
[关键词] 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
在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已逐渐替代应试教育。但是,仍有一些教师并未摒弃传统的教育方式,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忽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能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品格以及个性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阶段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它能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小学生强大的心理素质;塑造小学生的高尚品质和道德修养;为小学生未来的成长指明方向。
学校教育不仅承担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以良好的道德品质为舵,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帆,目标坚定,既脚踏实地,又能破浪前行,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此,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并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现状
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教学过程中有各自的侧重点,可以说两个学科之间有着比较明显的差距。由于不同学校对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以及开展的程度不同,为此要把这二者有效整合,是有一定难度的。
(一)缺乏专业人才
据调查显示,很多小学虽然重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但并没有专门从事道德与法治或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一般都是由班主任兼任,甚至由其他学科教师担任。很多教师并没有受过德育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教育,教学方法比较匮乏,并不能有效胜任,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或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令人担忧。
(二)缺少环境支撑
好的教学环境对育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在一线教学中,学校领导没有统筹规划校园文化环境,没有进行高屋建瓴的德育顶层设计,没有深刻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极少数的非专业教师能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但缺少环境的支撑,效果并不理想。
三、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一)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有利于德育目标的达成
小学德育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利用规范性的教育,让小学生习得正确的行为规范,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等。相对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强,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心理特点出发,关注学生的心理平衡,帮助小学生适应环境,学会沟通交流、积极思考以及自我反省等。但两者的最终目标是落实在“育人”环节。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当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时,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进一步促进小学德育的发展,能有效促进德育目标的达成。
(二)小學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当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时,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积极引导。以学生的心理健康为目的开展德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给学生传授相应的知识,行为准则以及是非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注重优秀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规范行为,注意言传身教,加强交流;利用心理健康操、情景再现、心理咨询等活动,关注小学生的品质和思想道德问题,渗透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更健康地成长。
四、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措施
在小学教育中,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性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小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实施“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从诗文“起承转合”的结构章法中获得启示,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用另一种思维方式对其进行整合,快速找到二者之间的结合点,从而更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一)“起”:高度重视,厘清整合的方向
调查显示,一些学校对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有的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有的学校重视德育,进而对二者之间的结合带来了一定影响。为此,学校既要重视德育,也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二者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进一步落实“育人育心”的教育目标。
比如在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时,也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水平,通过视频图片,观看升旗仪式、阅兵仪式等,学生心灵受到震撼,进而激发小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承”: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能一味地说教,给小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而是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行习得,自我悟得。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认真观察了解学生,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设计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发展状态的实践活动,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
例如在教授“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去实践“什么是规则,什么是勇敢”等,通过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能提升小学生道德素养,还能调整小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参加公益环保行动、爱心助力志愿活动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有身体力行的锤炼,更有身心的真实感悟,从而影响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参观秦邦宪故居、新四军六师部旧址纪念馆、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等教育基地,引导学生培养自信担当、勤勉持恒、勇敢坚毅等心理品质,养成健全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转”: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素养
学校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还必须落到行动上。首先学校要加强师资建设,招聘专业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师,组建相应的团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其次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进而提升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带来直接影响,为此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专业培训模式,让更多的教师受到专业培训,也让更多的教师有展示的舞台。例如“心理调适,积极适应”为主题的心理培训,围绕“如何初步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如何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教师如何调整情绪,积极适应学校工作”等问题展开,为教师提供鲜活的案例,科普实用的心理小妙招,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这样教师在班级里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让小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自己,不断反省,不断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以及班风。
(四)“合”:家校合作,提升教育的成效
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整合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影响因素。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另一个重要的学习场所。家长的品德修养、言谈举止以及心态情绪等都会对小学生产生直接影响。
为了更好地促进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教师需要取得家长的配合,了解不同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和在学校的情况之间的差异,进而更好地为家长提供指导。比如,教师定期组织亲子活动,开展云端“读书分享会”,以此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以便家长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开展线上“运动打卡”,以此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引导父母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教师要主动联系家长,家长也要经常与教师沟通孩子的表现。家校合作,有效提升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成效,不仅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也能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学校要重视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整合措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拉新.浅析小学德育教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23.
[2]郝迎春.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分析[J].甘肃教育,2019(16):27.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