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勤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位于气管和喉之间,在喉下方2~3厘米,呈蝴蝶状,可随吞咽动作上下活动。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必要物质。当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时,可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食欲亢进、心悸、怕热、出汗、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体重减轻等一系列高代谢症候群。我们将这种疾病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为“甲亢”。
3种治疗方式各有利弊
临床上对于甲亢的治疗主要有3种方式,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131治疗和手术治疗。这3种治疗各有利弊。
1.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治疗甲亢最常用的方法。它是一种非甲状腺破坏性治疗,药物引起的药源性甲减一般可逆,还可有效避免手术风险和同位素辐射暴露。但是,药物治疗持续时间长,部分患者会因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停药,治疗后疾病复发的比例相对较高。
2.放射性碘131治疗:控制甲状腺毒症所需的时间较短,可避免手术和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能带来的风险。但放射性碘131治疗为甲状腺破坏性治疗,可能在治疗后发生甲减,需要终身应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部分患者经放射性碘131治疗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可能加重。
3.手术治疗:能迅速控制甲状腺毒症,避免了放射性碘131治疗的辐射暴露和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但手术切除是甲状腺破坏性治疗,治疗后发生甲减的可能较大,需要终身应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另外,手术本身存在潜在的风险。
6类患者适合药物治疗
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分为硫脲类和咪唑类。硫脲类有丙硫氧嘧啶和甲硫氧嘧啶;咪唑类包括甲巯咪唑和卡比马唑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适合下述6类甲亢患者:①甲亢病情轻、中度的患者;②甲状腺轻、中度肿大的患者;③年龄《20岁的患者;④孕妇,以及高龄或由于其他严重疾病不适宜手术者;⑤手术前或放射性碘131治疗前的准备患者;⑥术后复发且不宜行放射性131治疗者。
总体而言,甲亢药物治疗时间较长,分为初治期、减量期和维持期,总的治疗时间可达10~24个月,甚至更长。
以丙硫氧嘧啶(又称“丙嘧”)为例:起始剂量为每天300~450毫克,分2~3次口服。初治期一般持续6~8周,用药期间每4周复查一次甲状腺激素水平。当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心率、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后开始减药。每2~4周减量一次,每次减量50~100毫克,3~4个月减至维持量。维持量通常为每天50~100毫克,维持治疗12~18个月。
若使用甲巯咪唑(又称“他巴唑”)治疗:起始剂量为每天20~30毫克,分2~3次口服;减量期每次减量5~10毫克;维持量通常为每天5~10毫克。
对于甲亢症状较重、心率偏快的患者,可以适当加用受体阻滞剂,临床常用普萘洛尔,该药抑制交感神经、减慢心率的同时,还可以抑制外周甲状腺素(T4)转变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控制高代谢症候群。具体使用剂量需根据心率调整,一般将心率控制在70~90次/分钟。甲亢患者对普萘洛尔耐受性普遍较好,必要时最大剂量可以达到一天200毫克以上。需要注意的是,该药可能诱发哮喘,有哮喘史的患者禁用。
警惕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期间应注意,抗甲状腺药物有3大常见不良反应,即白细胞减少、过敏性皮肤反应、肝功能异常。
1.白细胞减少: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引起粒细胞缺乏,主要发生在起始治疗的2~3个月内。因甲亢本身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在治疗前后应注意监测血常规。
若治疗前白细胞计数低于3X10'/升或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5X10/升,则不宜选用药物治疗。若在治疗后出现白细胞或粒细胞减少,应及时停药并给予利可君、鲨肝醇等升白细胞治疗药物。若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0.5X10/升,则为粒细胞缺乏,应及时停药,同时还需要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等药物,快速提升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并密切监测体温,防止粒细胞缺乏症引起的继发感染。
对于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症,除了及时停药,还应每2~3日复查一次白细胞和粒细胞水平,直至恢复正常水平。这类患者即使白细胞恢复正常,也不宜再次选用药物治疗。
2.过敏性皮肤反应: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皮疹、瘙痒和风疹等,发生率为 2%~3%。出现皮肤过敏反应时可用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对症治疗。若发生严重皮肤过敏反应时,需及时停药,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肾上腺素进行紧急处理。
3.肝功能异常:一部分患者在服药期间可能出现轻度的肝功能异常,极少部分可能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中毒性肝炎等。建议服药1~2个月后监测肝功能,发现严重肝功能异常应立即停药,并予双环醇、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药物保肝治疗。
关于“何时可停药”这一问题,一般在甲亢治疗18~24个月后,可以考虑停药。需要指出的是,停药有3个指征,必须同时满足:①甲状腺肿大消失;②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转为阴性;③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此外需注意的是,单纯药物治疗的治愈率仅有40%,若药物治疗超过3年而甲亢仍不能有效控制的患者,则建议更换其他治疗方式。药物治疗的复发率高达50%~60%,停药一段时间后甲亢复发的患者,不宜继续使用药物治疗。有些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甲状腺激素水平波动较大,时而甲亢、时而正常、时而又甲减,对于这类患者也不建议继续使用药物控制,可考虑同位素治疗。
综上所述,甲亢是一种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药物治疗相对简单易行,但治疗周期较長,治疗期间易发生不良反应,应予以重视。同时,药物治疗复发风险较高,此类患者应尽快更换其他治疗方式以控制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