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在足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2021-07-23 08:13杨明许仁国滕高鹏禚英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92期
关键词:医治优良率踝关节

杨明,许仁国,滕高鹏,禚英杰

(烟台业达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6)

0 引言

足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类型,发病率较高。有调查指出[1],踝关节在承受间接暴力作用后,极大可能会引起踝部扭伤、骨折。根据Davis-Weber分类标准,依照暴力的方向、大小、足部受伤位置,可将之分为三种类型,即:A型(定义:下胫腓联合水平以下的损伤)、B型(定义:经下胫腓联合的腓骨骨折)、C型(定义:下胫腓联合以上损伤)。在人体各承重关节中,踝关节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人们的活动情况[2]。患者发生骨折后,干结及时采取适宜治疗方式,以期推动病患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提升预后效果[3]。具体治疗中,切开复位固定、手法复位固定均是常用方式,疗效亦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旨在研究医治足踝关节骨折患者时对比手法复位、切开复位固定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我院随机选取50例足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依照入院日期的前后列为两组,即手法组25例与切开组25例。入选标准:①经X线检查后,均符合足踝关节骨折诊断;②存在手法或切开复位指征;③患者已签署入组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等器质性疾病;②合并精神、意识障碍;③既往存在足踝关节病史。切开组病例中,男13例,12例。年龄24~61岁,平均(43.26±4.60)岁。手法组病例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2~63岁,平均(42.90±4.55)岁。对比两组足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基本资料,数值比较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术前均做消毒处理。手法组执行手法复位固定医治,方法:行X线检查、诊断。取X片踝关节正位、侧位、踝穴位片,准确判定患者的骨折位置、伤情。医治时,取平卧位,将病人患肢足前、足跟位置固定,并对骨折一侧小腿完成牵引、牵拉,纠正胫腓骨下端移位。于踝外侧置入钢板,固定骨折部位。作X线检查,复位结果满意后,再通过石膏完成固定。持续时间:4~6周。固定期间需严格把控石膏的松紧,并予以消肿、止痛类药物治疗。切开组执行切开复位固定医治,方法:将患处切开,充分显露骨折部位。在直视状态下,将骨折区域做复位处理。在踝关节外侧合理放置钢板,将骨折处固定。若是病人病情为后踝骨折,还需牵引跟腱处。病情若是内踝骨折,还需于内踝处作弧形口,再进行处理。固定顺序:外踝、内踝、后踝、内踝、后踝骨折病人,复位满意后,均可以给予可吸收钉固定。两组病人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功能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①两组医治后的固定优良率、不良反应率,固定优良率的评估标准:优(活动自如,基本症状消失)、良(活动受到一定限制,且患处轻微肿胀)、可(活动较大程度受限,存在疼痛、肿胀等指征)、差(未达上述标准)。固定优良率=(优+良)例数/单组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关节炎症、关节间隙大等;②两组医治后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参照AOFAS标准评估恢复效果。内容:活动范围、关节稳定性、行走跑动、关节间隙。分值越大,恢复情况更佳。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对比、分析数据,(±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结果对比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医治后的固定优良率、不良反应率。手法组的固定优良率显著低于切开组(P<0.05)。从术后不良反应率来看,切开组明显低于手法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医治后的固定优良率、不良反应率[n(%)]

2.2 两组医治后的活动范围、关节稳定性、行走跑动、关节间隙评分。较之于手法组,切开组医治后活动范围、关节稳定性、行走跑动、关节间隙的分值均明显更高(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医治后的活动范围、关节稳定性、行走跑动、关节间隙评分(±s)

表2 两组医治后的活动范围、关节稳定性、行走跑动、关节间隙评分(±s)

组别 例数 活动范围 关节稳定性 行走跑动 关节间隙手法组 25 6.10±1.35 5.36±0.47 4.70±0.59 5.22±1.05切开组 25 8.41±1.30 8.20±0.29 6.53±0.32 7.47±1.10 t - 6.958 10.114 13.495 9.028 P -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临床常见骨折损伤中,足踝关节骨折的发生率较高。人们在受到外界暴力作用后,易引起踝部扭伤,进而造成骨折、脱位[4]。足踝关节,作为人体的重要关节组织,人们的正常活动无法离开足踝关节的支持。而一旦该部位发生,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且,足踝关节的损伤程度越高,对人们的生活、工作造成的影响也更大。足踝关节骨折,具有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周期长等特点[5]。当前,在治疗足踝关节骨折时,以两种方式为主,即:保守疗法、手术治疗。其中,外科手术治疗的本质是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能够有效恢复骨折处的解剖结构。手法复位固定则是一种保守疗法,能够有效避免手术创伤[6]。运用手法复位固定时,医师需准确了解、掌握患者的骨折类型、骨折移位情况,对操作者的专业素养、复位技巧有着很高的要求。一旦操作不当,将直接降低治疗效果,且易引起各类并发症。而通过实施切开复位固定,可以在直视下了解患者的骨折移位情况,满足直视复位的要求。从效果上看,手法复位固定的疗效远不如切开复位固定。足踝关节骨折病人实施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并为其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能够有效改善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障病人的足踝关节得到最大程度地康复,改善预后质量。

本次研究显示,手法组的固定优良率显著低于切开组(P<0.05)。结果显示,切开复位固定所取得的效果更好,有效保障了复位、固定效果。手法复位属于保守疗法的一种,不仅对操作者的要求高,也难以确保病人的复位效果。除此之外,治疗后的骨折愈合速度较慢,也易并发骨性关节炎等症状,降低治疗效果。而切开复位固定不同,能在直视下完成手术。复位骨折移位时,也能修复断裂韧带,复位、固定质量均很高。确保手术疗效,为患者的术后恢复奠定基础。并且,从术后不良反应率来看,切开组为4.00%,明显低于手法组的24.00%(P<0.05)。结果指出,切开复位固定的安全性很高,有效预防了术后各类并发症。患者在术后也能早日接受功能锻炼,提高康复效果。此外,根据医治后活动范围、关节稳定性、行走跑动、关节间隙的分值情况来看,切开组的评分均要明显更高于手法组(P<0.05)。研究指出,切开复位固定可作为治疗足踝关节骨折的外科术式,预后效果理想[7]。此种治疗方式,更具科学性、有效性,促进了足踝关节基本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生活、工作状态的改善。这一结论,与张国锋[8]等人的研究结果是不谋而合的。

综上所述,医治足踝关节骨折病人时,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的效果更佳,更甚于手法复位固定。前者的固定效果更好,更利于关节功能恢复。有效预防不良反应,临床推广意义明显。

猜你喜欢
医治优良率踝关节
中医治疫的历史拾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思考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中医治未病结合康复护理对脂肪肝患者的护理效果
分类医治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神奇的医生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