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思维导图,提高整本书阅读实效

2021-07-22 10:43查轶群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8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

查轶群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书籍的内容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通过思维导图和整本书阅读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提升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本文以《刺猬杰斐遜和一桩悬案》为例,探究如何借助思维导图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推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发展的重要“催化剂”。“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形式,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当前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不断深入。借助这种阅读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升阅读能力,还能够使其得到思维和认知的转变,以提高整本书阅读的实效。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认知和实践应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可视化阅读,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进而提升思维的逻辑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梳理,引导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阅读与理解。

一、借助导图,明确阅读主题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思维路径进行图像可视化的思维工具,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激发大脑的无限潜能。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发展与革新,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借助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可以利用视觉信息将文本内容分解成易于理解和记忆的“组块”,协助学生理解阅读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内容和内在关联,完成对文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解码,帮助学生系统地,有条理地思考,逐步理解整本书要表达的意思,并结合已有的背景知识,自上而下地预测内容,并以图形的方式记录下其思维过程。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对文章的主题可以更明确,能够帮助学生对阅读的内容产生初步的认知,使其能力得到发展。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书籍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如图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所要阅读的内容和故事的主题,使其产生阅读的兴趣,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实践中。通过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学生的阅读中,为其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

在对《刺猬杰斐逊和一桩悬案》这本书进行阅读教学之前,笔者首先通过“新书发布会”将整本书的基本信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对阅读活动的主题进行简单地讲解与明确,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找到阅读的目标,了解本节课中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掌握的知识点,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做好铺垫。因此,笔者会先将书名、目录等展示出来,再从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进行延伸(如图2),并让学生根据书的题目猜测其内容,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准确地抓住这些关键信息(如图3)。

再通过观看目录,让学生明白本书共有几章,发现本书的目录只有章节及页码,没有文字,与其它书的目录大不相同,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自己在初读以后再补充目录内容(如图4)。

同时对这些基础信息进行发散,将学生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解决的问题,如,“故事中出现了哪些角色?”和“杰斐逊在调查过程中找到了哪些有力证据?”等补充到对应的区域内,并串联在一起形成逻辑关系图,使故事的主题更加清晰明确。从而让学生能够通过最基本的思维导图对整本书的内容形成初步的认知,并明确故事的主题,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提供支持。

二、巧用导图,梳理整本书脉络

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的合理应用,能够将知识进行更加逻辑化和条理化的梳理和分析,方便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对整本书阅读的内容进行理解与掌握,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文章的重要信息与情节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厘清故事的发展脉络,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化,进而深化学生的理解与认知。因此,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讲解书籍的内容和情节等信息时,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并完善,将文字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形,形成清晰的逻辑性的思维,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理解文本,为深入阅读整本书活动的开展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创造了条件和机会。通过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实践中的应用,实现有效阅读整本书的目的,增强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在对《刺猬杰斐逊和一桩悬案》这本书进行阅读教学时,笔者会先引导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边阅读边将故事发展的主要情节、关键信息和出场人物等进行标记、备注或摘录,然后再根据记录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将情节内容和相应的出场角色等信息一一对应,并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进行排列,形成逻辑清晰、脉络分明的线性事件梗概,帮助学生对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进行梳理,以便更加深入地掌握故事的内容(如图5)。

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还让学生根据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对故事的关键情节,以及事件之间的关系,如破案的过程等重要信息进行交流与分享(如图6),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均得到有效的发展。这样,通过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与实践中,使学生对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形成更加清晰的脉络体系,使其能够在思维导图的指导下,深入理解整本书的内容,使阅读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善用导图,感知人物形象

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梳理与总结,同时还能够对知识的内涵进行剖析,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实现其阅读能力的持续增强。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对故事的内涵进行讲解与剖析,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思想观念的转变与进步,从而充分发挥阅读对思想认知的引导作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剖析故事的内涵,理清其中的人物关系,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人物和事件之间的关系,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便于深入全面地认知人物形象。

在对《刺猬杰斐逊和一桩悬案》这本书进行人物关系梳理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对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更加深入地感知理解,笔者在进行教学时,会借助思维导图将主要角色以及与之相关的主要事件及情节标注出来,形成人物事件关系网(如图7),然后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角色行为的动机进行分析。

比如,“山羊夫人这个十分爱歪曲事实,夸大其词的角色在故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或者“吉尔贝是怎样帮助杰斐逊一步步找到真凶的?如果没有他,杰斐逊会面临什么情况?”等,让学生能够从更加立体、全面的角度对不同角色的形象进行感知,正确认知每个角色在故事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借助思维导图在阅读实践中的应用,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认知分析能力,对角色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与评价,加深对于书中人物的深入理解(如图8)。

总之,在对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思维导图和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有机地结合,能够借助思维导图的优势,为阅读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明确阅读的主题,借助导图帮助学生形成初步认知;梳理情节脉络,巧用导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容;剖析故事内涵,善用导图帮助学生感知人物形象。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措施,让学生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认知的发展和整本书阅读能力的提升,实现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淑华.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8,(19):28-29.

[2]钱荃,周姮.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17,(33):96-98.

[3]陈龔.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我思我行[N].四川科技报,2018-6-1(3).

责任编辑  杨  杰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小学语文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