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美夫
摘要山东省临沂第十中学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铸魂、立德、修能三方面书写教师发展“三部曲”,形成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一是通过党建引领、理论学习,坚定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二是通过抓实师德建设、拓宽育德策略,引导教师成为“立德之师”“育人之师”;三是通过规范制度建设、推动课程实践、推行梯级培养等措施,造就全面发展的“能者之师”。
关键词 教师队伍建设;“四有”好教师;校本培训;中小学党建;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06-0053-03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师资队伍的鼎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作为教师培养的主阵地,中小学如何在对接时代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内容形式,不断提升教师的能力素质,成就更多的“四有”好老师?山东省临沂第十中学(以下简称“临沂十中”)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第一要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努力打造适合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高水平师资。进入新时期,学校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从铸魂、立德、修能三方面着力书写教师发展“三部曲”,取得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可喜成果,逐渐形成了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临沂十中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自觉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根据培养新时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要求,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坚定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与使命。
1. 党建引领,熔铸教育者思想之魂
临沂十中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建工作放在学校管理的首要位置,以党建抓管理、促教学。如学校把支部建在班组上,发挥党员干部、党员班主任和党员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校内各部门、各班组借助“学习强国”APP强化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学党史,明初心,知使命”系列活动;以思政教育为抓手,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政治站位和职业信仰。
此外,学校还创新性地开展党建工作,打造出“三色课程”党建品牌,包括“红色印记课程”“绿色成长课程”“金色信念课程”。其中,“红色印记课程”强调传承红色基因,学习红色精神,提高爱党爱国意识;“绿色成长课程”通过“发现榜样”“我为党旗添光彩”“做教书育人‘四有好党员”等活动,倡导以人为本,增强争先创优意识;“金色信念课程”强调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宗旨意识,并通过开展“点亮灯塔”“我来讲党课”“一支部一品牌特色党支部创建”等活动推动落实。
2. 理论奠基,筑牢教育者专业之魂
要成为“大先生”,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是必由之路。例如:我校针对教师理论素养缺失、读写能力不高的现状,成立了学习型组织—“木香花语”教师读写团队。在团队内,教师们以文结缘,因书而聚,彼此尊重,互相学习,在多样的读写活动中丰富学识,滋养灵魂。他们通过阅读党史类、教育类、心理学类、人文类、哲学类等书籍,浸润心灵,补足精神之钙;通过专业阅读和写作,反思教育行为,领悟教育真谛,丰盈教育生命。
为强化教师的成果意识,学校还探索出撰写读书笔记/读书感悟(文章或诗词)、制作图书推荐微课、绘制阅读思维导图/鱼骨图等七大阅读成果展现方式,同时采取专家引领、基金支持、项目推动、师生共读等形式,先后开展了“我手写我心—书写教育故事”“笔尖下的人间滋味—书画人生”等项目化阅读活动。经过一年的读写专业实践,木香树下的“花语者”们都有了长足进步,其中七位教师在临沂兰山区“三名工程”建设中脱颖而出。
在学校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是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师德”和“育德”问题的关键。我校围绕这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行动探索,努力把每一位教师培养成为“立德之师”“育人之师”。
1. 抓实师德建设,打造“立德之师”
我校始终把师德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将其作为评价教師素质高低的第一标准,并探索建立有重点、全覆盖的师德监督评价体系,将师德师风放在教师考核评价、常态督导、评优树先等工作中,努力营造有利于师德建设的舆论态势和学习氛围。同时,学校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定期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和观摩《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以及典型师德案例等,让每位教师敬畏规矩意识、严格师德师风要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此外,学校还通过举办师德演讲比赛、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开展“青蓝工程”结对帮扶以及“最美教师”评选等系列活动,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激励他们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如学校在老教师群体中设立了“青松教师”奖项,力图用榜样的力量涵养师德,在第一届活动中评选出的四位“青松教师”,均已年近六旬却依然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成为“四有”好老师的楷模和青年教师的榜样。学校还在青年教师群体中设立“先锋奖”,鼓励获奖教师在专业阅读与写作、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等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 拓宽育德策略,打造“育人之师”
赫尔巴特曾说,“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强调了教育与教学水乳交融的关系。我校在实践中将德育贯串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将教师作为德育的“先锋”,将学科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将课堂作为德育的主渠道,着力推行“备课研德、课堂涵德、作业践德、评价养德”的育德策略。
如学校规定,所有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都要将德育目标放在首要位置抓实、抓好,大家共同商讨每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和德育任务如何自然结合而无“斧凿”之痕,最大限度地实现德育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根据每个学科的特点,利用各学科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实现学生品德的同步发展,让每个学科、每一堂课都能涵养学生的品德,润泽学生的心灵。在作业設计上,充分考虑内容的层次性、差异性、育人性,通过布置“分层作业”“实践作业”“亲子作业”,将德育目标延伸到课外、家庭和社区,融洽亲子关系,实现家校共育,促进“立德”目标的完成。如学校坚持多年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区文明创建好少年”“社区文明用语征集”“社区垃圾收集情况调查”“家乡河流水质调查”等实践作业,以及“亲子共读一本书”“讲述我的家风故事”“我的全家福”等亲子作业都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欢迎。
我校在办学实践中通过制度引领、课程建设、梯级培养、多元评价等手段,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和能力,由此锤炼一批教书育人的“能者之师”。
1. 规范制度建设,引领教师发展方向
我校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通过规范制度建设引领教师发展方向。如学校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为了规范各校区教师的办学行为,制定了《临沂第十中学教育集团办学章程》《临沂第十中学教育集团发展规划》等文件,明确了办学治理方向;同时通过教学教研一体化、教学评价一体化、评先树优一体化、职称评聘一体化,促进三个校区的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此外,学校还围绕教学人员考评、教学质量评价、职称评审聘任、教师减负增效等方面,修订完善了25项管理制度,涵盖党建、教学、德育、安全、后勤等诸多方面,并通过全体教职工会议进行阐释,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进行表决并达成共识。一系列制度的修订与完善,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2. 推动课程实践,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课程是最重要的育人载体,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所拥有一校三区的集团化学校,我们认识到,必须以统一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统帅三校区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研发能力、课程素养,才能确保教师育人的国家意志不动摇。为此,学校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作为课程建设起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建设归宿,通过让教师深度参与课程建设与实施,不断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如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增强教师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感;通过开发沂蒙红色文化、书法文化等地方课程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教师的文化自信、政治意识和民族自豪感;通过研发社团课程、劳动课程、节日课程和研学课程等校本课程,增强教师的课程规划、设计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3. 推行梯级培养,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我校三个校区现有教师371人,在提升师能的过程中,如何兼顾这些教师的差异性,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成长支持,是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为此,学校在尊重教师差异、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达标、优秀、标兵、首席”的教师四级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引导教师自主确立发展目标,自主设计成长规划,自主申报梯级验收。同时,学校还指导处在同级发展目标的教师成立发展共同体,为他们选聘指导教师、购买学习书籍、提供学习培训条件、组织研讨交流活动,从不同层面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4. 实施多元评价,彰显教师工作成果
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我校坚持“多一把尺子便多一批好老师”的理念,倡导用多元化评价激励人、发展人、成就人。一方面突出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摒弃传统的单纯以成绩评价教师的做法,倡导从师德修养、课堂教学、教育科研、课程开发、满意度测评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教师自评、教师互评、领导评、家长评、学生评等不同形式,保证评价的客观、公平、公正。如学校设立了“师德标兵”“感动校园人物”“优秀教学案例”“优秀科研课题”“学生最欢迎的十大课程设计”“我最喜爱的老师”“最美木香花语者”等评选项目,通过评选过程全面彰显教师的工作内容和成果,使教师的工作受到更多关注和肯定,以此点燃教师的工作热情,营造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发展局面。
(编辑 王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