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关雎》教学设计

2021-07-22 18:15田佩丽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3期
关键词:比兴参差关雎

田佩丽

教学目标:

1.诵诗——诵出《关雎》的音声之美。

2.解诗——解读《关雎》的品格之美,兴发感动。【重点】

3.品诗——品出《关雎》的艺术之美,并传承美。【难点】

教学活动

一、导入:你我姓氏藏情诗

老师自我介绍:我姓“田”,“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田”。万物含情,只因你我内心有情。你姓什么?能用一句情诗和一句话介绍自己的姓氏吗?(生分享)今日,我们一起溯洄情诗源头《诗经》之畔,聆听《关雎》的爱情箴言。

二、诵诗——声情并茂,诵出音声之美

1.一读:师生配合诵读。(读出节奏。)2.二读:白话(粤语)诵读(第二章)。(读出古韵。)3.三读:分小组吟诵。(诵出诗味。)

三、 解诗——演绎“凤求凰”,解读品格之美

1.根据预学卡,锁定关键字——“求”。根据学生提交的“预学卡”,困惑集中在这几个问题:A.君子为什么追求淑女?B.君子又有什么优点值得淑女喜欢?C.君子追求淑女,最终到底成功了没有? 实际上大家的问题集中在诗中的一个字—— “求”。

2.关键词演绎:“凤求凰”——因何而求,如何追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中关键动词、形容词提炼出君子、淑女的品格之美。(因何而求?——淑女的品格之美/如何追求?——君子的品格之美。)

具体演绎过程及方法:A.字源释义法。解读淑女“品格之美”时,抓住关键词,采用“字源释义法”,屏显“流”、“采”、“芼”的甲骨文或小篆,带领学生根据字形分析字义,结合“添加手势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淑女的采摘过程与择偶过程的相似性,解读出品格之美——“勤劳干练(浅层)、慎重理智(深层)”。

B.添加感叹词法。解读君子“品格之美”时,引导学生体会君子幽微的心路历程,在诗句的(  )里填上合适的感叹词,并说明理由。(朗读体会惊喜与失落,删去感叹词后再读。)参差荇菜(兮),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噫)!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呜呼)!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C.结合生活体验,兴发感动。联系校园内、社会上的不良恋爱现象,引导出君子“尊重对方”这一“品格之美”;再设置提问:“你会用什么方式去追求一个人?”引导出君子“为爱改变、提高自己”这一品格,以实现古诗的兴发感动。

四、品诗——含英咀华,品出艺术之美

“预学卡”中,诸多同学关注到了此诗的艺术特色,提出了很多“专业”问题。如A.写君子追求淑女,开头为何写雎鸠?B.诗中为何多次出现“参差荇菜”?荇菜和人物有何关联?……

1. 品读艺术之美。A.“断章取义”品读“赋”:屏显《关雎》的右半部分:君子好逑  寤寐求之  辗转反侧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师点拨:仅看右半部分便知它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诗经》里叫做“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B.“比较阅读”品“比兴”:屏显《关雎》诗去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和“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剩下的部分。)思考:“此诗如上作简化处理,可否?” 师点拨:缺少了含蓄隽永的美感、韵味和重章叠句的感染力——缺少的便是“比兴”+“重章叠句”手法。C.流行歌曲中的“赋比兴”:《水中花》《虫儿飞》《鸿雁》。

2. 妙笔生烟,传承“赋比兴”。①屏显浙江学生原创抗疫诗二首,请指出其中的艺术手法。

诗一《终有破浪时》:昔日巨龙,今病不起。感我华夏,陷此危疫。(比)八方相闻,纷纷来济。此情此意,当长久记。人民一心,卫我土地。(赋)今朝严寒,与子同衣。来日春暖,更听莺啼。

诗二《白衣》:日暮灯亮,夜久影长。(兴)白衣天使,晓卧院廊。日暮灯亮,夜久影晃。足前沙场,背后国乡。日暮灯亮,夜久影烫。(重章叠句)天明汝笑,温暖如阳。

②小练笔二选一,模仿《关雎》写小诗,感受“赋比兴”之妙。(a)将“雎鸠”换成其它的水鸟,如鸳鸯、冠鹤、白鹭等相似意象;将“荇菜”换成其它植物,如葵菜、浮萍等,改写《关雎》。(b)学了《关雎》后,你对爱情有了新的认识。你想在朋友圈贴上一首题为《写给20岁的我》的现代小诗,设想20岁的你和理想中另一半的邂逅。请根据提示,写下你们诗意的相遇吧。

第1节:那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物描写)

我遇见了你。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物描写)

第2节:那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复第一行)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物描寫)

第3节:那天,__________________,(重复第一行)

我遇见了你。

学生自由分享原创小诗。师引导学生惊喜发现自创诗歌中“赋比兴”的艺术,掌握传承。教师下水诗:A 嘤嘤白鹭,在河之畔。……芃芃木兰,左右掇之……芃芃木兰,左右采之……芃芃木兰,左右取之……B 那天,春日的柳絮飘满了南方小城,我遇见了你。你着白色衬衫端坐窗前,图书馆纷乱的空气因你而寂静。/那天,春日的柳絮飘满了南方小城,我如在空谷邂逅一只皎皎白驹,心慌意乱,喜悦不已。/那天,春日的柳絮飘满了南方小城,我遇见了你。

五、尾声——吟哦歌咏,唱出经典之美

师生共吟唱《关雎》,以教师原创诗结尾:白日放歌趁年华,《诗经》作伴若为情!吟唱河畔美儿女,传承中华“赋比兴”。

六、作业设计

给自己的原创小诗谱曲吟唱,亦可套用现代歌曲的曲调。

猜你喜欢
比兴参差关雎
赞蒲公英
黄昏纳凉
吟梨花
《〈诗经〉二首》随堂练习
贤贤易色
中西方早期爱情诗审美风貌对比
试论虞山诗派对晚明吴中诗风的继承与发展
关于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的解读
《孔雀东南飞》开篇二句考释
《毛诗正义》“比兴”观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