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门诊动态环境中的空气消毒应用研究

2021-07-22 05:48于静静宁培勇剧志英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消毒机平皿采样器

于静静, 宁培勇, 剧志英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 天津 300142)

COVID-19肺炎疫情自爆发以来,短短半年时间,全球已累计愈1800万例确诊病例。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空气传播、尤其是气溶胶传播,已成为COVID-19疫情传播的重要途径〔1〕。尤其是在医院发热门诊等环境中,对患者的频繁接触,加之环境本身的封闭性及传染源出现的不确定性,往往使相关医护人员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2〕。因此,通过对COVID-19空气传播路径的有效阻断,来避免病毒扩散并形成聚集性感染,是疫情防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需要借助有效的空气消毒手段来实现。本文以本院发热门诊空间环境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人员流动的动态环境下,所采取的空气消毒实践,并对其效果进行了统计与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我院发热门诊于2020年1月21日-2020年8月31日期间共接诊患者4367例,直接或间接接触疫区接触史:57人,疑似79例,收留观79人,确诊3人。疫情期间出诊的医护人员共有24人。疫情期间发热门诊采用预防性消毒、终末消毒与随时消毒〔3〕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

1.2 消毒方法(1)预防性消毒:每天早上门诊接诊之前,门窗关闭的条件下,使用紫外线照射〔4〕1小时。期间保持门窗关闭,以确保消毒效果。消毒完成后,开始接诊。 (2)终末消毒:每天20:00之后,就诊患者相对少的时候,对各诊室进行交替终末消毒,首先使用有效浓度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表,再使用紫外线灯房间密闭消毒1小时。紫外线消毒需在人员离场情况下实施。 (3)随时消毒:为确保发热门诊环境的空气质量,为医护人员提供实时保护,降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风险,我院发热门诊出诊期间实施全程随时消毒,消毒方法采用可人机共存的空气消毒机(型号为ZYUNICON®HYF-201,国内某厂家提供)。该设备所采用的超低浓度二氧化氯气体防护场技术,来自于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天津医科大学等机构的联合课题攻关成果,通过创新性的光控缓释方法,可将超低浓度二氧化氯气体分子〔6〕均匀扩散至空间环境中,在确保生物安全性的前提下,构建起可有效阻隔病原体传播的防护场,防止各类传染源的随机出现所引起的聚集性感染,显著降低病原体的空气传播风险〔7-8〕。 针对发热门诊的患者频繁流动特点,为验证前述多种消毒方法的有效性及持续性防护效果,本文开展了相应的验证性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1.3 采样方法为了控制采样误差并对采样数据进行印证,本文同时采用平皿暴露法及空气采样器法〔3〕进行采样。其中, 平皿暴露法采样:选取发热门诊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壁1 m处为采样点,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直径90 mm)放置在各采样点,采样高度距离地面约1 m,暴露时间5 min,采样完成后盖上平皿并及时送检。 空气采样器法采样:选取发热门诊室内中央高约1m处,采样流量设定为28.3 L/min、采样时间为5 min。气体采样器采用辽阳市应用技术研究所提供的FA-1型多级(六级)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 为了验证我院发热门诊所采用的多种空气消毒方法的综合性使用效果,实验采样按如下方式展开:正式接诊之前1小时进行采样,作为初始采样值。 之后,开启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进行预防性消毒。消毒完成之后,正式接诊同时开启ZYUNICON®HYF-201空气消毒机进行随时消毒。在此期间,每隔一小时进行采样,共采样5次。 考虑到紫外线消毒只能在无人条件下进行,其消毒效果的维持时间可能随着接诊过程中的人员走动与空气流动而衰减,本文对此开展了相应的验证性实验,以进一步证实在发热门诊的特殊就诊环境中,随时消毒的必要性与应用效果。具体实验采样按如下方式展开: 正式接诊之前1小时进行采样,作为初始采样值。 之后,开启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进行预防性消毒。消毒完成之后,正式接诊,接诊期间未开启ZYUNICON®HYF-201空气消毒机。在此期间,每隔一小时进行采样,共采样5次。

1.4 检测方法每次采样完成后,取出培养皿(普通营养琼脂)置于生化培养箱(采用韶关市泰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LRH-250A型培养箱)中,在37℃条件下培养48 h后,进行活菌计数(菌落计数仪采用西班牙IUL公司生产的计数装置)。其中,空气采样器法进行采样的空气含菌量计算公式如下:

对平皿暴露法采样所获得的采样结果,按如下公式进行换算,可以与空气采样器法所获得的结果进行直接对比:

空气中的菌落数量(cfu/m3)=50000N/AT

其中,N为菌落数量(cfu/皿);A为平板面积(cm2);T为平板暴露时间(min)。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仅使用紫外线进行预消毒,不进行随时消毒开诊前使用紫外线预消毒1小时,空气采样器法测得空气中菌落浓度由初始的9.7×102cfu/m3降为8.6×101cfu/m3、平皿法测得空气浓度由初始的9.9×102cfu/m3降为5.2×102cfu/m3(平皿法),两种采样法测得的菌落消亡率均达到90%以上,满足预期消毒效果。接诊活动开始后,不对空气实施随时消毒,空气采样器法测得第2、3、4、5小时菌落浓度分别为3.5×102cfu/m3、7.2×102cfu/m3、9.0×102cfu/m3、1.2×103cfu/m3;平皿法测得第2、3、4、5小时菌落浓度分别为3.1×102cfu/m3、6.8×102cfu/m3、8.9×102cfu/m3、1.1×103cfu/m3。从结果可以看出使用紫外线进行预消毒后,如果不对空气实施随时消毒,在接诊过程中菌落浓度会持续上升,使用后5小时菌落浓度恢复到初始状态。

2.2 使用紫外线进行预消毒后,用空气消毒机进行随时消毒开诊前使用紫外线预消毒1小时,空气采样器法测得空气中菌落浓度由初始的1.1×103cfu/m3降为9.8×101cfu/m3、平皿法测得空气浓度由初始的9.9×102cfu/m3降为1.1×102cfu/m3(平皿法),两种采样法测得的菌落消亡率均达到90%以上,满足预期消毒效果。接诊活动开始后,使用ZYUNICON®HYF-201型空气消毒机对接诊环境实施随时消毒,空气采样器法测得第2、3、4、5小时菌落浓度分别为1.2×102cfu/m3、1.1×102cfu/m3、9.3×101cfu/m3、1.3×102cfu/m3;平皿法测得第2、3、4、5小时菌落浓度分别为1.6×102cfu/m3、1.1×102cfu/m3、5.2×101cfu/m3、1.1×102cfu/m3。从结果可以看出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随时消毒后,空气质量维持了紫外线预消毒的成果,空气菌落浓度长期保持在100 cfu/m3左右的理想水平,符合“GB15982-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所规定的Ⅱ类及以上消毒水平。

2.3 统计学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随时消毒及不进行随时消毒的菌落数量差异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实施随时消毒的必要性;而空气采样器法和平皿暴露法两种方法获得的菌落数据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925),表明这两种方法所获得的结果之间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进一步证实了本文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 讨论

发热门诊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是医院的窗口单元。在疫情期间接触的患者流量大、人员复杂、风险性高。因此消毒防控工作难度大、感染率高。有效科学的消毒防控,在医院疫情整体防控过程中至关重要,空气消毒在消毒防控实践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不同的空气消毒技术与方法,均有其独特的适用场景与技术特点,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从空气消毒技术本身的发展路径来看,以是否支持人机共存作为基本特征所划分出的静态空气消毒与动态空气消毒技术,结合各种类型的物理、化学或其他复合性消毒因子的不断开发与探索〔9〕,与包括随时消毒、终末消毒、预防性消毒等在内的各种消毒场景之间,可构建起相对完善的逻辑关系。

尤其从此次COVID-19肺炎疫情的传播规律来看,病毒的感染力极强,且空气传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传播途径,而室内空间环境所具有的相对封闭、空气流动性差、人群聚集等特征,无疑在客观上加剧了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风险。医院发热门诊活动场景的特殊性,决定了医护人员需要频繁面对具有高潜在感染风险的患者,更需要进行重点防护。因此,在空气消毒技术的选择上,不应依赖单一消毒技术,而应充分考虑不同消毒技术的适应性与特点,来进行合理配置,以充分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就整体原则而言,静态消毒技术可应用于终末消毒与预防性消毒过程,而动态消毒技术则可应用于门诊环境的随时消毒〔10〕。

从我院在疫情期间所开展的空气消毒实践来看,截至目前接诊4367例患者中,无一例交叉感染,医护人员零感染。对发热门诊的室内空气消毒,需要预防性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等消毒方法并用,并进行系统性实施,才能确保接诊前后及接诊全过程中的空气质量安全,使空气中的各类病原微生物载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从而显著降低长期身处其中的各种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

猜你喜欢
消毒机平皿采样器
发热门诊低温等离子空气消毒机的预防性维护和常见故障分析
基于电解食盐水的蚕用自动消毒机设计
EasyDisc法与传统平皿计数法检测水中菌落总数的比较
大气采样器检定注意事项及常见故障排除探析
浅析密闭采样系统在炼化企业生产中的应用
粉尘采样器检定和校准证书中不确定度区别
柠条种子伞形采集器的设计与应用
空气微生物检测平板暴露法平皿支撑架的设计与应用*
李健设计作品
基于伺服控制的平皿自动分装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