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岛湖石淉
湄洲岛紧靠福建省“黄金海岸”湄洲湾,犹如嵌入浩瀚汪洋中的一块翡翠,在蓝与绿的交融互动中熠熠生辉。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使湄洲岛农村蓝绿空间容积明显增大,有效推动旅游开发,有力护航乡村振兴,助力湄洲岛特色乡村水文化传承,打造独具特色的湄洲妈祖文化品牌。
湄洲岛为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湄洲镇辖岛,陆域面积14.35km2,地形呈南北两端高、中间低的哑铃状,贯穿全岛的山脊线呈东北—西南走向。独特的地形,造就了独特的水系形态:河长短,落差大,坡降陡,雨季漫,旱季干,全岛资源性缺水突出。全岛年平均降雨量约为970mm,仅为福建省年平均值的一半略多;人均水资源量144m3,仅为全省的4.8%。岛上24条河流多为时令小溪,十河九枯;30多处池塘水体交换能力差,部分富营养化严重。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令湄洲岛水系重焕生机。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湄洲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全岛为单元,河流为脉络,村庄为节点,因河施策,形成“一轴、一心、三环、五脉”总体布置。“一轴”即以贯穿全岛的南北生态补水管线为12条河流补水;“一心”即净化湄洲岛唯一一处天然淡水湖——湖石淉水质,保护宝贵淡水资源;“三环”即构筑下白石片、港楼片、下山片三个区域水循环流动;“五脉”即将26条河和23个池塘集中连片推进治理,分为宝澜街、湖石淉、黄金沙滩、祖庙文旅、城镇宜居五条水脉,以“盛水的盆”和“盆中的水”为治理重点,恢复“盆”的功能、维护“盆”的形态、管好“盆”中的水。以AAAAA景区全岛旅游着手全域治理,打造安全、生态、美丽、人文的湄洲岛农村水系,让其成为让群众满意的幸福河,助力乡村振兴。
海岛用水,来之不易。湄洲岛以节水为目标,采取“一水三用”的措施,修建了一条贯穿湄洲岛南北的中水输水管线,解决河渠无水的困境。全岛施行污水收集全覆盖,采取防污控污和生态补水措施,建设了日处理1万m3的污水处理厂,以及面积4912m2、容积6615m3的中水回用池,并修建一条贯穿南北、长8.02km的生态补水管线,配备加压泵站1座,输送中水至三个补水点。“一水三用”措施,不仅满足了湄洲岛现代农业灌溉用水、生态补水的需要,还改善了主要无水河段的生态基流。此外湄洲岛重点改造西亭、港楼两座水闸,将流入水系的水源从这里引至滩涂浅滩浇灌红树林,帮助构筑滋养海岸防护林体系。
为打通全岛水脉、逐步恢复水体健康,湄洲岛加强沿河截污,结合全岛污水收集全覆盖工作,不许一个排污口有污水入河。加强清淤疏浚,清除河道垃圾,增强水体流动性。加强生态补水,通过中水利用和雨水收集补充河道水量,让主要河道常年不断流。加强水系连通,逐步恢复河流、湖泊、湿地等水体的自然连通。
>湄洲岛湖石淉
>湄洲岛中水回用池
>湖石淉纪念林河段水质治理
>湄洲岛中水回用池
在打造全岛安全生态水系的同时,以水为脉串联文旅资源,综合整治河道15.11km,包含宝澜街、湖石淉、黄金沙滩、祖庙文旅和城镇宜居共五项水脉综合整治工程。将五个水脉横向、纵向连通,河道生态空间侵占恢复率达90%以上。综合整治15km河道,生态岸线率达80%,滨岸景观带22万m2,形成水润乡村、自然蜿蜒的农村水系。打造全国首个海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全力构建生态滨海水系廊道。
湖石淉是湄洲岛唯一的淡水湖,2017—2018年,湖石淉生态水系整治一期工程已经初见成效。2019年,为了提升湖石淉水质,湄洲岛选取纪念林水系作为水质提升综合整治试点。该工程共治理面积8157m2,治理总长约500m。拓挖湖石淉上下湖,建设上湖护岸3.1km、纪念林涵养水道1.53km、马西渠河段护岸0.29km、北埭渠河段护岸1.4km。通过“截、清、净、引、活”管理措施,及种植四季常绿矮化苦草和底栖动物投放等方法,改善水体透明度和底部断面稳定性。采用底部清淤回填种植土,侧壁底部用混凝土对驳岸进行勾缝修复的方式,解决河流驳岸石缝及底部土壤中渗入铁锈水的突出问题,治理后水质达Ⅳ类。
在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完善水系周边景观建设,提升排洪防涝功能。建设西亭渠约650m、湖石渠约440m、下白石渠约20m及园路周边配套景观、两闸连接步道约360m。如今的湖石淉,拥有天鹅绒般的墨绿碧波,时时有宛若珍珠的白鹭群散落其间,让游人流连驻足。
白鹭翩飞,鱼翔浅底,水清岸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水美海岛得以建成,是全岛上下通力协作坚持不懈的成果。全岛水系治理工作已经列入全区重点工作,莆田市委、市政府和秀屿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2017年河湖长制开始全面推行,区镇村三级设河湖长,建立健全了责任体系,各级河湖长牢固树立管河治河“施工队长”的意识,坚持党政双河长作为“指挥长”,以上率下,坚持“一线工作法”,履行职责,推动河湖长制落地见效。针对20条河道、31座湖塘进行日常管护,在河口、人口密集区等河段设置河湖长制工作牌,明确河湖长、管护人员名单,落实主体责任。在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管护机制,继续壮大河长制“妈祖义工队”,实现一河一护,加大巡河力度,实现开门见绿、推窗见景。
>湖石淉生态公园休憩亭
>湖石淉公园一景
>湄洲岛湖石淉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