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办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 阳江 529500)
原发恶性肿瘤与转移恶性肿瘤多数发生于肝脏部位,而前者原发性肝癌在临床中属于常见恶性肿瘤,近年发生率呈不断增长趋势,因此该类病症需尽早得到确诊。CT灌注成像属于一种定量分析组织的血流灌注,多数用来对组织的形态学、解剖进行评价[1-2]。近年,随多排螺旋CT的出现,令其图像重建、扫描速度。数据采集等各方面均存在极大改善。传统模型是由单室开始,延伸至开放式四室模型,同时增加了新的评价指标,即可利用色阶赋值逐步形成灌注影像,令其脏器、病变血流灌注特点、血管特性更为全面以及直观了解,同时更能对生理功能的改变进行反应,以此达到功能性判断目的[3-4]。同时,临床部分学者将此方式用来鉴别诊断肝脏疾病。基于此,为彰显多排螺旋CT中灌注参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展开以下分析。
1.1 一般资料。本次纳入84例肿瘤样病变患者,时间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患者信息输入电子表格,依据肝脏病变种类分为4组(每组21例),正常组、肝癌组、肝血管瘤组、肝转移瘤组。正常组中男12例,女9例,年龄41~66岁,平均(53.5±8.5)岁,学历:本科以上5例、大专以上8例、高中以上4例、初中以上4例;肝癌组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2~67岁,平均(54.5±9.0)岁,学历:本科以上4例、大专以上7例、高中以上5例、初中以上5例;肝血管瘤组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40~65岁,平均(52.5±7.5)岁,学历:本科以上6例、大专以上7例、高中以上4例、初中以上4例;肝转移瘤组中男9例,女12例,年龄43~68岁,平均(55.5±9.5)岁,学历:本科以上6例、大专以上7例、高中以上3例、初中以上5例,四组患者从一般资料对比,无同质性(P>0.05)。纳入标准:①可独立思考,沟通顺畅者;②年龄>18岁;③本次研究经医院论理委员会批准;④患者知情,同意;⑤病历档案与监测数据记录完整。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缺失;②同时参与另一研究;③认知障碍;④凝血功能障碍者;⑤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应用256层螺旋CT进行肝脏关注扫描,实施平扫对肝脏病变部位、范围确认,以最大直径作为中心,对患者实施动态灌注扫描。扫描参数如下:电流设定为120 mA、管电压为100 KV。经肘静脉将500 mL的碘海醇(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H10970327)注入,注射流速为3.8 mL/s,延迟8 s曝光,曝光时间为50 s,得到4层5 mm图像,重建1.25 mm图像。最后将图像送至ADW4.3工作站。图像处理:采用Perfusion3软件灌注对重建图像进行分析,阀值为-100至200 HU,确定输入动脉为腹主动脉,输出动脉为下腔静脉。
1.3 观察指标。四组灌注值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分组数据输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四组灌注值情况以t分析,α=0.05为分界值,低于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肝癌组、肝转移瘤组织、肝血管瘤组织的BF、HAF水平值经统计分析提示具有优越性(P<0.05),正常组MTT水平值经统计分析提示具有优越性(P<0.05),肝血管瘤组BV水平值经统计分析提示具有优越性(P<0.05),肝癌组水平值经统计分析提示具有优越性(P<0.05),详细见表1。
表1 四组灌注值情况(±s)
表1 四组灌注值情况(±s)
组别 例数 BF(mL·100mg-1·min-1)BV(mL·100mg-1·min-1) MTSS(s)正常组 21 5.12±0.66 3.11±0.41 42.51±5.65肝癌组 21 53.74±6.98 2.95±0.52 6.89±0.79肝血管瘤组 21 55.04±7.12 5.82±0.77 7.84±1.04肝转移瘤组 21 50.08±5.75★ 4.69±0.64★ 10.79±1.25★
续表1
采用CT灌注扫描的造影剂与同位素追踪剂在体内代谢存在较高相似,因此在感兴趣区内可对其分布与肿瘤微循环血流变化的特点进行观察。之后采用统计学软件可对BF、HAF、PS、MTT、BV水平值进行获取,从而对感兴趣区域的血流关注特点、微循环特性进行了解。肿瘤新生血管与肿瘤内微血管的密度增高与肿瘤的良恶性、恶性程度存在密切关联[5-6]。而采用CT灌注成像不可通过影像对微血管直接观察,但可通过组织器官的关注参数、图像等情况对微血管进行观察,从而进一步对或体内肿瘤新生血管的微循环变化进行有效反应,以及间接反应组织的代谢功能、生理情况,最终最为评价疗效的指标。
肝癌与肝转移瘤均以肝动脉供血为主,因此肝癌、肝转移瘤HAF水平会处于升高状态,而本次研究中,肝癌组、肝转移瘤组此指标水平值均高于正常组。除外,本次结果中,咖奶族、肝转移瘤组、肝血管瘤组BF水平值均高于正常组,但正常组MTT水平值均高于其余三组,可得知血流灌注增加原因多饮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所致,而MTT的减少多与瘤体内动静脉门静脉短路有关。BV为局域性血流量,本次结果中,肝血管瘤组BV水平均高于其余三组,由此说明,通过对BV水平的观察,可鉴别良恶性肿瘤。
综上所述,多排螺旋CT中灌注参数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具有鉴别诊断效果但肝癌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还需结合其他影像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