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玲 杨明 李慧 汪欣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当前治疗胆囊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术式主要针对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病症,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应用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手术本身属于应激源,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造成疼痛应激,疼痛应激又可引起交感神经反射,产生肌肉收缩,导致术后切口血供不足,延迟愈合;也可导致患者因疼痛而睡眠质量下降、活动量下降[1],从而影响术后恢复。因此对患者进行相应护理也是必要的。本次研究通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疼痛综合干预,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8.25±3.51)岁;病理类型均为胆囊结石。试验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8.22±3.86)岁。病理类型均为胆囊结石。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会批准同意进行,所有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患者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应证;②胆囊疾病为良性;③无腹腔严重感染疾病;④无酒精或药物的依赖史。
1.2.2 排除标准:①患者有胆囊、胆管癌;②严重的肝脏、肾脏、心脏器质性病变;③有出血现象、血液疾病;④对手术不耐受的患者;⑤精神或者意识障碍的患者;⑥药物使用过敏或者具有过敏史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术后将患者安全送回到病房,患者麻醉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维持呼吸通畅,预防误吸、舌后坠等事件发生,待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予半卧位,以利肺部气体交换和腹部引流;给予患者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水平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医师处理;由于患者麻醉清醒后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而疼痛较轻者可采用与患者交谈感兴趣的话题、看手机、看电视、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缓解患者疼痛感,对于疼痛严重患者需遵医嘱予以镇痛药物处理;患者术后腹腔内残留的二氧化碳(CO2)容易引发皮下气肿,为了预防皮下气肿发生应持续予以患者低流量吸氧,促进CO2排除体外。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疼痛综合护理管理,方法如下:①成立疼痛护理管理小组:结合实际情况,成立专业的疼痛管理小组,小组长为科室主任,副组长为护士长,其余专科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成立管理小组后对其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加强能力应用的培养和规范化管理力度。②疼痛评估: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对其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评估范围包含有疼痛的认知、疼痛位置、疼痛范围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等,结合评估后结果采取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在开展具体护理工作前对患者进行解说,以提高其配合度。③疼痛护理:A早期疼痛预处理:术后疼痛应激不可避免,对于疼痛敏感患者,可早期使用止痛药等处理措施;B转移注意力:根据患者喜好播放舒缓音乐,引导患者在心中默唱;播放患者喜好的电视节目,提供患者喜好的书籍、报刊等转移患者注意力;与患者进行互动如棋牌、数独等,降低疼痛应激影响。C正念冥想:教导患者正念冥想,深入了解自身疼痛情况,在了解的基础上放松身心,深慢呼吸,放空思维进行冥想,可有效降低疼痛程度。D物理镇痛:术后6 h协助患者翻身,并选择舒适体位;24 h后可将冰袋置于切口周围给予冰敷,以缓解术后肿胀、出血现象;E放松训练:指导患者做全身肌肉收缩训练,指导其缓慢吸气,紧握双拳,吐气时放松,应用该法促进患者胸腹、头部放松,以帮助其调畅气息,消除术后疼痛感。F疼痛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和患者沟沟通过程中可根据其对疼痛的理解情况进行疼痛健康教育,其中内容可包括疼痛类型、治疗措施、性质和应对方法等。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书写疼痛治疗日记,利于更好开展疼痛护理管理工作。④质量监控:定时病房查房,对护理人员工作情况进行监督落实,并询问患者疼痛程度及训练情况;定期开展护理质量总结会议,目的是解决患者疼痛控制中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焦虑和抑郁情况。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主要出现患者胆漏、切口感染、不良胃肠道反应和尿潴留情况。(1)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表对缓和疼痛程度加以测评,总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其中0分表示无疼痛感;10分表示疼痛剧烈[2]。(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测评,患者分数越高表示焦虑和抑郁情况越严重[3]。(3)生活质量评采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量表评估,包括8个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情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功能),量表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说明调查对象生活质量越好。
2.1 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2组患者术后6 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 h、48 h、72 h疼痛评分,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n=40,分,
2.2 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n=40,分,
2.3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积分、抑郁、 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SAS、SDS评分低于护理前,生活质量各维度分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干预后GH、RP、RE、SF、BP、SF、VT、MH方面的积分高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改善GH、RP、RE、SF、BP、SF、VT、MH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n=40,分,
2.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40,例(%)
胆囊结石以及胆囊息肉在外科中属于常见且多发的疾病,而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案随着医学科技发展而越来越趋于成熟[4]。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改变了传统开腹手术的创伤大、风险高的缺点,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治疗胆囊结石的传统观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然能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但其术后疼痛依然有发生的可能。
疼痛属于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生理体验,是因伤害性刺激使机体做出的应激反应。造成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包括咽喉部疼痛、手术创伤疼痛、CO2气腹引起的疼痛、手术并发症导致的疼痛以及术后因消化道功能紊乱而引起的疼痛[4]。疼痛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有研究表示,疼痛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疼痛情况,改善心理状态,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综合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5]。本次研究中,通过成立疼痛护理管理小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其可以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有助于结合其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疼痛护理有助于患者及家属加深对镇痛药物的了解;转移注意力护理措施通过转移患者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健康教育,不仅使其可以了解到疼痛类型和应对方法,还为疼痛护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因此,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进而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6 h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 h、48 h、72 h的疼痛评分,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通过正念冥想、放松训练以及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减轻患者面对手术的心理负担,消除其不良情绪,从而使患者的疼痛依从性以及疼痛阈值提高,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
CO2气腹可引发患者的疼痛,因此术中需注意对CO2气腹时间的调节[7]。早日下床活动可刺激患者的肠道反射活动,加快肠胃蠕动及分泌功能的活跃度,从而使患者的消化道功能尽快恢复,同时也预防了颈肩痛的发生[8]。镇痛药物的使用则是最直接有效的减少疼痛的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周碧英等[10]学者通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效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其结果与本次研究相似。说明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可有效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护理效果显著。采用疼痛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加强患者对自身病症的掌握,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手术前对患者的状态进行把控,在手术中保持无菌环境,监视患者状态,术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和疼痛护理,引导患者有效运动,能够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提升患者的舒适程度,提高患者康复的速度[11]。
综上所述,疼痛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转归和康复效果具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