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453)
作为目前极为人所熟知的一种消化疾病-胃溃疡,多发于中老年人,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发病常见原因。而一定能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则可能导致胃黏膜上皮出现严重细胞损伤,并在受到胃酸等不断侵袭下,导致损伤程度不断的出现加重,造成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或是溃疡,甚至可能出现癌变。当前在常规西医方案中,多选择质子泵抑制剂、以及抗生素进行联合使用。而在质子泵抑制剂相关药物中,奥美拉唑所具代表性明显,可对胃酸进行抑制分泌,同时避免胃黏膜受到的影响,对胃环境所具酸度进行维持,便于抗幽门螺杆菌作用的发挥[1]。奥美拉唑所具高选择性,使其可选择性抑制细胞壁表面的H+-K+-ATP酶,早胃酸分泌方面所具抑制作用明显。奥美拉唑为弱碱性,主要集中于患者的细胞泡囊内(酸性环境),可在短时间内转化为磺胺盐酞。二次磺胺与硫醇与H+-K+-ATP形成酶抑制剂复合物,能有效抑制H+-K+-ATP的活性,使黏膜电位显著升高,黏膜屏障功能得到改善[2]。详细内容见下文。
1.1 一般资料。选择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2019年2月-2020年12月收诊的10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抽取法;研究组有50例,其中有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为(46.26±2.11)岁;对照组有50例,其中有男性3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为(46.17±2.09)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经胃镜、幽门螺杆菌(Hp)检测确诊 ;排除存在器官严重障碍者;过往精神疾病病史;妊娠和哺乳期女性以及个人资料不全的患者。患者在参与研究之前,需进行基础资料登记,以及数据统计,结果为P>0.05方可开启研究。患者需要签署相关研究文件,并按时交回。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50例,口服雷尼替丁(国药准字 H44021231),每日2次,使用剂量为0.15 g;研究组患者50例,口服使用奥美拉挫(国药准字 H20044871),每日1次,使用剂量为20 mg。两组患者均持续接受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效果。
1.3 研究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六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溃疡复发率。治疗效果标准: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阴性。胃镜检查显示溃疡完全愈合,无炎症反应发生;如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阴性,胃镜检查溃疡愈合面积大于50%者为有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恶化,幽门螺杆菌试验结果仍为阳性,胃镜检查显示溃疡面积的扩大和炎症反应的加重无效[3]。治疗后于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的肘静脉血,分别采用硝酸还原比色法、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比色法检测两组患者的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22.2作为数据处理工具,其中计数资料表示为(%),检验为χ2计算;计量资料表示为(),检验为t计算,P<0.05。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情况调查表[n(%)]
2.2 两组患者的血清指标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指标SOD、NO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指标对比结果()
表2 两组血清指标对比结果()
组别 例数 SOD(U·L-1) NO(μmol·L-1) MDA(μmol·L-1)研究组 50 105.03±9.95 70.02±4.41 3.62±1.19对照组 50 93.11±10.27 57.12±5.19 5.26±1.34 t-5.8944 13.3933 6.4708 P-<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情况调查表[n(%)]
2.4 两组患者的胃溃疡复发率对比结果。随访六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溃疡复发率4.00%(2/50),对照组患者的溃疡复发率18.00%(9/50),组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02,P<0.05)。
胃溃疡作为当前人们极为常见,临床上消化性溃疡的一种,疾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胃黏膜损伤渗透到黏膜的肌层,它可以单独发生或与十二指肠溃疡等并发。胃溃疡患者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包括遗传、情绪、饮食结构等染,这之中占比最高的是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一旦发生感染之后,患者胃黏膜会有定值出现,导致炎症因子增加,进而出现胃黏膜细胞坏死。胃黏膜中炎症细胞的发展和浸润,会导致屏障功能被破坏,因而在胃溃疡治疗方面康幽门螺旋杆菌意义重大[4]。
奥美拉唑服用1~3小时后,血浆奥美拉唑浓度达到峰值。奥美拉唑的单剂量检测中,所具生物利用度数值在35%左右,反复治疗一周后,奥美拉唑所具备的生物利用度则会逐渐增至60%。奥美拉唑在血清中的清除率较快,其半衰期约为1小时。人体在用药之后,所产生的代谢物质包括羟基奥美、磺美拉唑,通常通过肝脏排出,部分代谢物通过尿液排出。磺胺奥美拉唑对胃酸分泌无抑制作用,羟基奥美拉唑对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如果肝功能受损,血浆清除率的半衰期可以延长[5]。肾功能受损后,血浆清除率半衰期无明显变化。另外,食物也会影响奥美拉唑的吸收。本次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奥美拉唑的药理研究表明,口服奥美拉唑1~3小时后,其血药浓度可达到峰值,它由肝脏代谢,主要代谢物为磺酰奥美拉唑和羟奥美拉唑,前者没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而后者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程度较低。血清清除率较快,清除率半衰期约为1 h,80%以上的代谢物可随尿液排出。但是,在肝功能损害的情况下,患者的清除半衰期也会延长到2.1~3.5小时左右,肾功能损害对患者的半衰期没有影响。奥美拉唑的生物利用度为35%,给药7天后提高到60%[6]。
奥美拉唑可以有效对H+-K+-ATP 酶所分泌出的胃酸进行抑制。其属于质子泵抑制剂类型,能增强胃液中所包含的H +,并对H +分泌进行减少。其属于弱碱性,因而在酸性环境之下,会在壁泡内进行聚集,同时短时间内向着磺胺转变。服用20mg药物24小时内,壁细胞内会合成1/3的H+-K+-ATP 酶,有助于分泌功能的恢复,可长期抑制胃酸分泌。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卓爱综合征疗效显著,安全性可靠,呕吐和腹痛与疾病本身有关[7]。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必须控制该药物的剂量和时间,长期服用药物会使胃产生肠嗜铬蛋白样细胞增殖,抑制胃酸分泌,从而降低胃内的酸度,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但本研究选取的患者一般具有代表性,药物特异性反应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奥美拉唑是一种弱碱药物,能在酸性环境中存活,并能在短时间内转化为亚磺酞,二次磺胺是抑制H+-K+-ATP酶的主要物质,奥美拉唑进入人体后可持续转化为二次磺胺,奥美拉唑24 h转化率为30.0%。因此,它能长期抑制胃酸的分泌,为溃疡愈合创造良好的环境。
奥美拉唑在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且安全性高。恶心、呕吐、腹胀、头痛也与疾病本身有关。在临床应用中,必须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和疗程。长期服用该药物会导致胃内肠嗜铬细胞样细胞增殖,对胃酸分泌进行过度抑制,对胃内所含酸度进行有效减少,并未胃中细菌创造了适合的生长繁殖环境,并导致亚硝酸盐、以及亚硝胺不断浓度增加现象,对于患者后续健康的影响极为严重[8]。对于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不宜使用奥美拉唑,否则会影响药物代谢,导致药物聚集,引起不良反应。食物的消化会影响奥美拉唑的吸收,需要在饭前服用。
研究还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SOD、NO水平高于对照组而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O主要是由血管内皮细胞释放,抗氧化效果显著,能够对胃黏膜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水平的变化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胃黏膜的受损程度,NO水平的提升也从侧面提示了胃黏膜的恢复效果[9];SOD则是人体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抗氧化酶,是清除自由基的重要物质[10]。MDA则属于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细胞受损的程度[11]。通常情况下,胃溃疡患者由于胃黏膜受损,SOD、NO水平会出现明显的降低,而MDA水平会相应增加,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三项指标的改善程度从侧面提示了奥美拉唑在改善胃溃疡患者胃黏膜损伤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经过随访,研究组患者的溃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在停止用药后出现复发的潜在可能性较高,因此是否能够有效抑制中远期复发也是评价用药效果的关键,但须特别提到的一点是,胃溃疡的发生、发展乃至复发与否于患者的生活行为习惯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临床用药期间除了叮嘱患者要科学用药外,还必须适当的调整饮食习惯[12],并杜绝烟酒等不良行为,这样才能将治疗效果最大化。
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纳入的患者例数较少,且观察时间也较短,后续为加强对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效果,以及其药理药效,还需要增加研究例数以及时间,更为深入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患者的效果及其所具有的药学药理。
综上所述,对胃溃疡患者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了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可见奥美拉唑无论在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显著高于雷尼替丁,充分重视奥美拉挫可以有效增强对患者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价值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