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卞文志
(作者系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必须经历的两种教育方式,在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在面对青少年各种各样的成长难题时,难免会感到困惑。如何帮助他们化解教育难题,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栏目将聚焦家长及教师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家校共育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结合实际,用专业的知识助力解决问题,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
李娟(化名):我和丈夫一直对孩子实行“快乐教育”,从不强迫他做不愿意做的事情,这导致孩子进入高中后,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现在我既后悔又内疚,觉得自己的教育很失败。我们不应该对孩子施行太放纵的“快乐教育”,应该早一点逼他上辅导班。现在再跟孩子讲要适应社会现实,好像已经行不通了,眼下孩子所想的只是逃避、找退路。对这样的教育失误,我经常感到心里烦躁,焦虑感也越来越严重。
近年来,错误理解“快乐教育”的不止李娟一家,而“家长失误、孩子买单”的现状,也确实令人心生焦灼。事已至此,家长只有先校正认知,才能逐渐修复错漏,寻求转机。对于此,归纳了以下3点建议,供家长参考。
家长应重新理解“快乐”,过于放纵孩子并非良策。人类不能回避痛苦,也不一定都能达成既定目标,而在痛苦中追求目标的过程,则是快乐的,它会给人带来难得的体验。这里的“快乐”,是一种长远、深刻的快乐,是一种伴随着孩子的改变与成长、付出之后的收获。这种“痛苦”的过程,是一个人实现自我的必经之路。而“不干不愿意做的事”恰恰与之相反,它带来的快乐是一种短暂、肤浅的快乐,同时也是一种消极、回避策略的产物,是以减少体验、限制能力为代价的“快乐”。
这也正是李娟的孩子高中遇挫的原因。由于孩子正处于探索世界、尝试运用各种行为的过程中,对于事物的规律、规则,往往难以把握,对于陌生、艰难的体验,也自然心怀畏惧。由此,他做出的种种“不愿意”的表达,可能过于轻易,也可能随时变化。家长要做到的是有责任参与这个过程,帮助孩子发现目标、强化信念、优化方法,同时给予必要的资源和充分的鼓舞。
家长不能逃避失误的责任,但必须要意识到自身不足。在对孩子的“快乐教育”中,家长应分辨清楚轻重缓急。李娟作为家长,由于太放纵孩子的快乐,导致其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是有一定责任的,必须要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的失误和不足。其实,现实中有很多家长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家长本身就缺少对孩子教育的目标、规则、方式、方法的清晰认知,或者缺少引导、影响孩子的权威性,所以会常常假借“不强迫孩子学习”来掩饰自己内在的无力。
家长要与孩子共同尝试改变,尽量在止损中降低心理伤害。李娟的孩子已上高二,进入了传统高考的轨道,家长“高高在上”的安慰无济于事,要让孩子直面压力。亲子之间发生冲突,在尽量寻找解决冲突可能性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减少孩子的心理创伤,帮助孩子重新投入健全人格的建设中。家长可以尝试的行为包括:鼓励孩子进行心理咨询,通过专业帮助,使孩子在信念、注意力、意志力、压力应对方面有所改善;结合孩子的兴趣或意愿,考虑专业技能的发展,进行相应的培养准备和资源筹措;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以积极、灵活的态度,和孩子共同应对学校、社交等环境压力,接纳孩子的各种状态,与孩子共同尝试改变。
教育是一个完整的、连续的体系,快乐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元素,应劳逸结合,才能求得均衡发展。家长在帮助孩子抹去“肤浅的快乐”之后,须想办法让孩子获得长足的发展,当孩子的自信心提高以后,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就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在家庭教育中,“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理念让很多父母顾此失彼,“快乐教育”同样如此。其实,对于孩子而言,学习知识和快乐玩耍都是重要的,但家长对孩子的“快乐教育”决不可太放纵,只有把握好适度原则,才有益孩子的成长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