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联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印发通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

2021-07-22 07:52:42教育部
青春期健康 2021年13期
关键词:校医教职员工教育部门

文/教育部

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是保护青少年生命健康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健康教育和青少年素质教育重要内容。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

高度重视学校应急救护工作

各地教育部门和红十字会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同,联合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深入开展学校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救护技能培训、救护设施配置、救护服务阵地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切实保障青少年生命健康。

扎实推进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行动

各地教育部门和红十字会要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融入教学教育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小学阶段,重点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避险知识科普宣教,树立敬畏生命、关爱他人理念。中学阶段,掌握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养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大学阶段,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知识技能,倡导救护志愿服务。将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纳入学生军训,切实提高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率。鼓励高校开设应急救护相关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

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

各地教育部门和红十字会要按照《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到2030年,中小学教职员工接受救护员公益培训的师生比例原则上不少于1:50。要突出重点,积极推进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等重点教职员工培训取证,切实提高意外伤害现场施救能力。对取得救护员证书的校医、体育老师、班主任等开展救护师资培训,培训合格的师资在军训期间等,对学生进行防灾避险知识普及培训,提高学生避险、救护技能。

加强救护服务阵地建设

各地红十字会和教育部门要积极推广在学校配备急救箱、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应急救护一体机等急救设备,建设“博爱校医室”,完善急救培训和设备设施配置,加强救护培训和演练,有效增强校园救护服务能力。依托救护服务阵地,发展救护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宣传推广学校应急救护先进典型,大力倡导“人人学急救”的良好风尚,为保护青少年生命健康、助力构建和谐平安校园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校医教职员工教育部门
教育部:加强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工作
科教新报(2023年17期)2023-08-12 09:28:10
校医室初体验
学校如何预防性侵害未成年人——以美国教职员工入职审查制度为例
浅谈内部控制在教育部门财物管理中的重要性
今日财富(2020年14期)2020-05-26 01:54:43
高校退休教职员工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今日财富(2018年31期)2018-05-14 12:12:15
敬重教职员工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需求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1:30:59
教育系统绩效问题探讨
校医皮青年
小说月刊(2015年11期)2015-04-23 08:47:31
某中医院校医学生文化心态调查
教育收费呼唤价格听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