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平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福建 三明 365000)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发病后具有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等临床表现,疾病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病情进展后甚至会威胁生命。考虑到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表现并不具备典型性,因此较多的患者临床确诊后病情均进展至中晚期。中晚期宫颈癌单纯手术治愈低,常需要辅助放疗,而后者耐受性较差,因此不推荐采用手术治疗,同步放化疗成为治疗此类患者的主要手段[1]。研究认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放化疗后疗效较单纯放疗虽可改善,但仍可能因实体瘤中心的乏氧细胞对放化疗的抵抗性过高导致肿瘤复发或转移[2],因此需在放化疗同时使用合适的增敏剂进行辅助治疗,以改善肿瘤细胞的乏氧状态,提高治疗效果。故本研究主要就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中应用甘氨双唑钠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观察组年龄39~72岁,平均(50.04±5.81)岁;病理类型:鳞癌27例、腺癌3例;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3]:Ⅱb期12例、Ⅲa期4例、Ⅲb期13例、Ⅳa期1例。对照组年龄41~73岁,平均(49.82±5.75)岁;病理类型:鳞癌26例、腺癌4例;FIGO分期:Ⅱb期13例、Ⅲa期2例、Ⅲb期13例、Ⅳa期2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规范化诊疗指南》[4];②经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③FIGO(2014)分期为Ⅱb~Ⅳa期;④知晓研究目的且自愿参与;⑤意识清晰并能自主完成各项研究评估。排除标准:①并发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②多项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③存在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者;④对本研究治疗方案严重不耐受者;⑤既往进行过放化疗者;⑥随访资料缺失影响研究开展者。
对照组单纯应用同步放化疗,其中放疗使用6MV高能X线直线加速器进行盆腔外照射,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靶区包括宫颈、宫体、宫旁、部分或全部阴道,及盆腔淋巴结引流区(髂总、髂外、髂内、闭孔、骶前),部分包括腹股沟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引流区,每周治疗5次,单次剂量为1.8~2.0Gy,盆腔外照射总剂量为45~50Gy,对影像学评估转移淋巴结予局部加量10~15Gy;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采用192Ir放射源,双阴道穹隆管与宫腔管联合,每周腔内照射1次,在进行腔内照射治疗时无需另行体外照射,单次照射A点剂量控制在6Gy,总剂量控制在30~36Gy。化疗药物为顺铂(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653;规格:10mg),40mg/m2/w静脉滴注,共5~6次。观察组放化疗联合甘氨双唑钠(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31;规格:0.25g)治疗,用量为800mg/m2,另取100mL生理盐水作混合处理,待药物完全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周3次,直至放化疗结束。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疗效评估在放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按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评估[5]:①完全缓解(CR):所有靶病灶消失;②部分缓解(PR):靶病灶最长径之和与基线状态比较减少超过30%;③病情稳定(SD):靶病灶最长径之和与治疗前比较增加不超过20%,减少不超过30%;④病情进展(PD):靶病灶最长径之和与治疗前比较增加超过20%,或者出现新病灶。疗效评估中,临床缓解率=(CR+PR)/总例数×100.00%;临床控制率=(CR+PR+SD)/总例数×100.00%。(2)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骨髓抑制、放射性肠炎、消化道反应和放射性膀胱炎等。
使用SPSS 21.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疾病缓解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疾病缓解率与疾病控制率比较[n(%)]
两组各项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药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n(%)]
中晚期宫颈癌对人体危害极大,考虑到此类患者肿瘤体积较大,淋巴转移风险较高,术后病情易复发,常常需要辅助放射治疗,导致更高的并发症等特点,不推荐手术治疗。目前临床针对中晚期宫颈癌其标准治疗方案为同步放化疗。同步放化疗是近年来逐渐成熟的一种治疗模式,其通过直接消灭原发灶肿瘤与微小转移灶来缓解或控制患者病情;顺铂多被用于与其他药物或放射治疗进行联合治疗,其本身属于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其细胞毒性较为明显,对肿瘤细胞DNA复制行为可产生明显的阻碍作用,同时对RNA和蛋白合成也有抑制作用,也可通过破坏细胞膜结构进而杀灭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肿瘤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放疗增敏作用。既往研究认为,实体瘤中心存在10%~50%的乏氧细胞,其对射线敏感性较低,常规放射剂量并不能有效消灭肿瘤细胞,加大放射剂量又易引发其他毒副作用,故放疗过程中多推荐应用增敏剂[6]。
放射增敏剂在临床中的应用普遍存在增敏效果差或副作用大的问题,因此如何合理选用增敏剂在不增加毒副作用的同时提高临床效果,仍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失败的主要模式仍是盆腔复发,其复发风险高达20%左右。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放化疗中应用甘氨双唑钠的效果与价值,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治疗对宫颈癌患者肿瘤进展有显著的阻碍作用。本研究所采用的甘氨双唑钠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放射增敏剂,其本身属于硝基咪唑类化合物,其在患者体内分布速度快且具有亲肿瘤组织特异性,主要可通过转移肿瘤细胞受损分子上的电子,来强化放射治疗效果;同时影响肿瘤细胞的DNA修复酶,阻止肿瘤细胞受损DNA的自我修复行为,提高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进一步提高放疗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最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既往研究报道甘氨双唑钠对正常的有氧细胞无放疗增敏作用,其在人体内代谢快、无蓄积,无明显的心、肝、肾等神经毒性,因此几乎不会增加患者相关药品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本研究中观察组各类型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也表明放化疗中应用甘氨双唑钠安全性较高。甘氨双唑钠主要浓集于肿瘤组织,在体内分布快,血药浓度在4小时内下降至检测限以下,而其代谢产物甲硝唑也在48h内降至检测限以下,因此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放化疗中应用甘氨双唑钠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甘氨双唑钠用药安全性较高,还可改善患者预后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