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莹 刘晓静
多囊卵巢综合征以持续无排卵、月经不调为主要表现,属于高LH血症和高雄激素血症内分泌紊乱症候群。多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伴发高胰岛素血症[1]。胰岛素增敏剂,又称“胰岛素增敏因子”,它是一类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的激动剂,增强人体内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充分利用的特殊物质,研究显示,将胰岛素增敏剂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可提升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1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析了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1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50例。胰岛素增敏剂组年龄21~41岁,平均(32.11±2.41)岁。对照组年龄22~41岁,平均(32.15±2.45)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无排卵、月经不调、高LH血症和高雄激素血症内分泌紊乱症。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月经周期第五天服用枸橼酸氯米芬,每天50~100 mg,连续1周;戊酸雌二醇每天1 mg服用,连续2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在自然月经或撤退出血第一天开始每天服用1片,共服用3周。
胰岛素增敏剂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胰岛素增敏剂治疗。从月经第一天开始给予罗格列酮服用,每天4 mg,连续3周。
比较两组病情改善率;排卵率和妊娠率;干预前后患者血清激素。
显效:卵巢大小正常,无多囊卵巢,1个月内月经恢复;有效:卵巢大小正常,无多囊卵巢,3个月内月经恢复;无效:仍为多囊卵巢。病情改善率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
胰岛素增敏剂组病情改善率82%(显效29例,有效12例)高于对照组60%(显效12例,有效18例),P<0.05。
干预前两组血清激素相近,P>0.05;干预后胰岛素增敏剂组血清激素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胰岛素增敏剂组排卵率和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排卵率44%,妊娠率18%;观察组排卵率62%,妊娠率30%。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内分泌紊乱疾病,患者以激素紊乱为表现,因雄激素过多产生多毛、肥胖、胰岛素抵抗等,研究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机制可能和激素酶功能失调相关。临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一般用氯米芬、戊酸雌二醇以及妈富隆,可一定程度改善胰岛素抵抗现象,但效果欠佳[2-3]。
胰岛素增敏剂的应用可对激素酶活性进行抑制,从而对肾上腺和卵巢雄激素分泌进行抑制,纠正胰岛素抵抗,改善生殖内分泌紊乱。罗格列酮是常见胰岛素增敏剂,可特异性竞争PPARγ,促使脂肪细胞数量增加,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调节激素水平[4-8],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
张培[9]的研究显示,胰岛素增敏剂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价值高,对照组患者服用达英-35予以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在服用达英-35的基础上给予胰岛素增敏剂予以治疗,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组;胰岛素及血糖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表1 干预前后血清激素相比较 ( ±s,分)
表1 干预前后血清激素相比较 ( ±s,分)
注:每组前后比较,#P<0.05;两组组间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期 FSH(U/L) LH(U/L) HomaIR胰岛素增敏剂组 50 干预前 11.13±2.12 30.14±2.92 3.14±0.45干预后 7.51±1.26#* 18.22±3.59#* 1.14±0.31#*对照组 50 干预前 11.14±2.11 30.15±2.91 3.13±0.44干预后 8.32±2.12# 21.11±3.94# 2.01±0.29#
本研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胰岛素增敏剂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胰岛素增敏剂治疗。结果显示,胰岛素增敏剂组病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增敏剂组排卵率和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清激素相近,P>0.05;干预后胰岛素增敏剂组血清激素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对患者治疗的作用确切,可有效改善血清激素,增加排卵率和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