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转向及原因分析

2021-07-21 21:37张聿婷
中国美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苏富比藏家艺术品

2021年初春刚至,美国著名古董商蓝理捷(James J.Lally)通过其画廊网站对外宣布,将关闭其经营了35年的中国艺术品画廊。此消息一出,震惊四座,不少媒体和艺术行业从业者甚至认为该事件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20世纪70年代初,蓝理捷在纽约苏富比拍卖公司任中国艺术部总裁,并与朱汤生(Julian Thompson)携手创立了苏富比香港办事处。1983年苏富比因债务问题被阿尔弗雷德·陶布曼等人收购后,蓝理捷便离开了拍卖行业,并于3年后创办了自己的画廊——J.J.Lally & Co.。该画廊专门经营中国艺术品,尤其聚焦高古艺术,涉足的艺术品类涵盖瓷器、玉器、青铜器、佛造像等。蓝理捷对于艺术市场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他曾说:“艺术市场必须以艺术为主导,而现在的拍卖公司最大的问题是成为奢侈品的生意人,而不是艺术品的引导者,这也是我为什么出来自己做一个古董商的原因。”他认为艺术市场应该平衡经济利益和艺术价值,从业者要考虑的不能仅仅是商业利润。

如今,蓝理捷苦心经营35年的画廊宣告停业,令人唏嘘。其原因与新冠肺炎疫情对艺术行业造成的巨大冲击是分不开的。截至2021年4月初,美国累计已有3000余万人感染新冠病毒。疫情的肆虐加速了经济的下行和分化,旅行限制、限聚令等防控措施使得艺术市场的发展被按下了暂停键,跨区域征集和销售艺术品变得困难。因此,传统艺术品行业不得不面对运营成本过高以及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带来的多种挑战。2021年3月纽约亚洲艺术周上,仅有29家画廊参与展览,较2020年同期下滑约15%,整体市场规模缩减明显,可见时至今日疫情对美国艺术品行业的负面影响仍未散去。

除上述直接原因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导致了这家位于美国的中国艺术品画廊走向终结呢?答案是肯定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发生转变才是问题的核心。

中国艺术市场崛起 亚洲藏家成主力

由于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中美两国在艺术品进口关税的政策上做出了一系列调整。2009年,美国针对中国文物艺术品出台了严格的进口限制措施,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猖獗的中国文物盗掘和走私活动,同时也对美国的中国艺术品研究和市场活动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此外,2019年9月起美国政府对价值3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15%的关税(自2020年2月14日起降至7.5%),中国绘画、雕塑、100年以上的古董等类目都赫然出现在加征关税商品A清单中。纵然此后美国分多批次公布了对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排除清单,但遗憾的是,来自中国的艺术品并不在列,这意味着特朗普政府打破了美国于1922年颁布的艺术品免税政策。

众所周知,美国之所以成为全球第一大艺术品交易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长期秉持艺术品免税政策带来的价格优势。而此次新的艺术品关税政策直接增加了中国艺术品交易的成本,导致美国市场上中国艺术品的份额被大幅挤压,对美国的中国艺术品行业造成了沉重一击。加之货币疲软,致使买家对中国艺术品的购藏愈发谨慎,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正在从西方转向东方。

近几年,中国在艺术品税收问题上不断有利好政策释放。例如,《关于2012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称,对油画、版画、雕版画、印刷画、雕塑品原件等征收的进口关税由12%暂时调整到6%,2016年这一比例下调至3%。2018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进一步对艺术品进口关税做出改革:“唐卡以外的手绘油画、粉画及其他画”“雕版画、印制画、石印画的原本”“各种材料制的雕塑品原件”税率下调至1%。此后,2020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宣布自5月起对拍卖行受托拍卖的文物艺术品,委托方按规定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的,拍卖行能够以自己名义就代为收取的货物价款向购买方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而对应的货物价款不计入拍卖行的增值税应税收入。

这些政策调整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而言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解决了长期困扰艺术行业的税务难题,增强了文物艺术品市场应对疫情冲击、谋求发展的信心,为海外中国艺术品回流以及中外艺术交流提供了保障,更为中国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中保持优势地位创造了利好条件。

实际上,早在2007年,中国便已凭借236.9亿元的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成功取代法国,成为继美、英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艺术品市场;2010年至2011年,中国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大艺术品市场;历经几年的调整,2021年3月《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称,2020年全球艺术市场总销售额为501亿美元,而中国凭借100亿美元的销售额占比20%,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具体到拍卖领域,中国的表现则更加出色。202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额占全球总额的36%,超过美国29%的占比,跃居世界第一位,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中流砥柱。

据统计,2020年成交价居全球前10名的高价拍品中有4件来自中国,它们分别是吴彬《十面灵璧图卷》成交價5.129亿元,任仁发《五王醉归图》成交价3.065亿港元,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信札册》成交价约2.634亿元,常玉《绿色背景四裸女》成交价2.583亿港元。

这一耀眼的成绩与中国疫情防控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亚洲艺术市场活跃度攀升以及国内艺术品税收政策的调整等原因密不可分。当前,全球经济重心加速东移,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随着购买力和积极性的提升,亚洲藏家已成为海内外中国艺术品市场上的主要购藏者,直接推动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结构性转变。

以苏富比拍卖为例,2020年其全球总成交额中的30%由亚洲藏家创造,而且在前20名高价拍品中,亚洲藏家积极参与了其中10件的竞价,并成功购得9件。苏富比亚洲区2020年拍卖总成交额为72亿港元,成交率为87%,更直接地彰显了疫情背景下亚洲艺术市场稳定性高、抗风险能力强、增长势头明显的特点。显然,其呈现出的状态与欧美艺术市场不尽相同。

正因为2020年拍卖场上的卓越表现,2021年有更多更好的资源向中国香港汇集,香港苏富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总共为公众奉上了2500件拍品,总估价超过32亿港元,这也是其历史上估价最高的一季拍卖会。4月19日,香港苏富比当代艺术晚拍表现亮眼,总成交额达9.52亿港元,45件作品全数释出,成交率为100%,收获白手套。从晚间拍场上的竞拍热度来看,本季中国香港艺术市场的活力不减,全球逾30个国家的藏家积极参与竞拍。从成交价来看,有多位西方当代艺术家的拍品价格刷新了拍卖纪录,场上11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虽然没有特别突出的市场反馈,但基本保持稳定。

另一家头部拍卖行佳士得在亚洲市场的表现同样具有代表性。亚洲藏家在2020年佳士得拍卖全球总成交额中贡献了34%的份额;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2020年秋拍斩获总成交额30亿港元;2021年佳士得在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的不俗成绩主要受益于亚洲买家的狂热竞价带来的强大助力,其总成交额达5449万美元,超8成的拍品成交,在成交价前十名的榜单上有六件由亚洲藏家顺利购得。

亚洲藏家凭借热切的购藏意愿和强大的经济实力,让全球艺术市场从业者看到了新兴市场中蕴藏的无限可能。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而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正是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从西方转向东方。中国艺术品回流国内亦是大势所趋。

藏家结构趋于完善 新晋藏家年轻化

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逆势上扬,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人民币,较上年增长2.3%,经济总量再创历史新高。瑞信研究院《2020年全球财富报告》称,2020年中国百万(美元)富翁约有578.8万人,同比上涨30.15%;处在全球财富人群前10%的中国人达1.08亿,相比2019年提升7.6%;而进入前1%的中国人数为575.8万,较去年同期增加18.04%。不仅如此,英国独立房产咨询机构Knight Frank《2021年财富报告》称,由于利率下降和财政刺激力度加大、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全球超高净值人群的比例在一年内上涨2.4%,超过了52万人,其中主要的增长点来自亚洲。该报告预测,到2025年亚洲超高净值人群比例将攀升至24%,而中国内地的财富阶层人数将有望增长246%。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财富阶层人数的快速增长,中国艺术品市场上客源的大幅拓展成为可能,中国艺术品收藏将迎来发展的新阶段。日趋理性的购藏态度、显著增强的欣赏水平和鉴别能力、日益国际化的视野使国内藏家在全球艺术市场的活跃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除此之外,藏家的结构越来越呈现年轻化、多元化趋势,这些新晋藏家形成了一股全新的力量正在影响着中国艺术品收藏的未来动向。

其一,新晉藏家趋于年轻化。经过近年来国内艺术市场的良性发展,中国艺术品藏家的构成日趋丰富,除了资深藏家之外,“80后”“90后”藏家的参与度与日俱增。他们的审美趣味多样而灵活,不同藏家的知识背景和价值取向并不相同,但他们在艺术市场上焕发的活力将深深地影响艺术品收藏的走向,同时也将为艺术市场打上一剂强心针。

2021年3月发布的《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指出,“千禧一代”艺术品买家是目前艺术品市场上最活跃的群体,他们将引领艺术品收藏市场的风向。2020年这些年轻买家中有三成在艺术品收藏上的花费达到100万美元以上,而“婴儿潮一代”资深藏家的消费占比正在减少。这主要是由于资深藏家的收藏需求已趋于饱和,藏家年轻化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未来的常势。

例如,2020年佳士得全球拍卖新买家比例占36%;而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2020年秋拍中积极参与竞购的34个国家的买家中20%为首次参与竞买的新晋藏家,同时约2成的参与者是“80后”“90后”年轻人。据苏富比拍卖统计,2020年其亚洲区有超过30%的竞投者年龄不超过40岁;反观五年前,该年龄段的买家数量尚不足总参与人数的一成。这一转变与疫情后苏富比拍卖通过网络平台为藏家所提供的便利、真实、优质的竞拍体验有很大关系,通过展开线上业务,拍卖行开拓了全新的获客渠道,拉近了拍卖行与潜在买家之间的距离,也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2020年香港苏富比推出的六场当代艺术线上拍卖会中有五场斩获了白手套,超半数竞拍者年龄在40岁以下。

其二,藏家地域分布多元化。除北京、上海、香港以外,国内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财富阶层增速加快,艺术品收藏开始成为其审美、消费、投资乃至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以往这些潜在的购藏者与艺术领域的关系相对疏远,但是随着社交平台的不断成熟、线上展览的开展、网上交易形式和体验的优化等,艺术品收藏的固有圈层被打破。拍卖企业以增量市场为发力点,成功拓展市场边界,吸引了大量的新藏家入市,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一波增长点。

本季香港苏富比春拍的巡展首次亮相深圳引起了各界热议。实际上,此举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尤其是深圳的经济水平、购藏意愿、地理优势是密不可分的。深圳的精英阶层、年轻群体对艺术品收藏有着强烈的意愿。拍卖行通过巡展,拉近与重要地区客户的距离,对于苏富比的买家结构调整和完善有正面作用。

其三,藏家类型呈现多样化。除了以往常见的个人藏家之外,企业收藏是近几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股新兴力量。万达集团、复星集团、侨福集团、苏宁集团、宝龙集团等企业近年频现拍场。高调竞购收获心仪作品的同时,也能大大提升企业的品牌曝光率,企业收藏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品收藏的重要力量。

这类企业大多会依据自身的收藏策略和定位进行有体系的购藏。对于企业而言,进行艺术品投资既是一种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式,也是一种合理避税的有效途径。特别是2020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增值税征管改革,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对艺术品收藏的兴趣和可操作性。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企业收藏未来的市场表现将十分乐观。

收藏趣味多元化 线上交易助力市场回暖

2021年3月,佳士得单一拍品网上专场拍卖中首次以非同质化代币(NFT)形式对Beeple(本名:Mike Winkelmann)创作的数码艺术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进行拍卖。来自11个国家的33位参与者展开了激烈竞投,这些参与者中有18%来自亚洲,最终新加坡NFT基金的印度裔创始人Metakovan(本名:Vignesh Sundaresan)击败来自中国的区块链项目“波场TRON”的创始人孙宇晨,前者成功地以6935万美元收获了这件由5000张图片组成的NFT加密艺术品。十几天后,佳士得全球20世纪艺术春季拍卖场上,香港拍场推出了巴斯奇亞1982年创作的《战士》,共有40余万人通过佳士得官网和微信平台收看了此次拍卖的现场直播。该作品最终被亚洲藏家通过电话竞投方式以3.23亿港元收入囊中,同时这一高价刷新了亚洲拍卖史上最贵西方绘画的记录。

近日,香港苏富比春拍中推出“神品:超越时空的大师之作”专场,共释出了五件拍品,分别是宋代木雕加彩观世音菩萨坐像,贾科梅蒂铜雕,毕加索、常玉、张大千的绘画。这些艺术精品在此次拍卖中悉数成交,总成交额达3.74亿港元。其中,常玉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裸女与北京狗》以1.055亿港元易手,而毕加索于89岁高龄创作的《斗牛士》收获了1.399亿港元。不仅如此,当晚“超限界: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也表现不俗,总成交额达到7.71亿港元。朱德群1986年创作的雪景系列名作《盛世雪》以2.2956亿港元成交,刷新个人拍卖纪录;《13.02.62》延续了赵无极近年来在拍卖市场的优异成绩,以1.629亿港元成交;102岁的法国艺术家皮耶·苏拉吉创作于个人黄金时期的《画作125×202厘米,1958年10月30日》以4802.6万港元成交;越南艺术家梅忠恕《芳小姐的肖像》以2438万港元顺利释出,一举突破了越南艺术品的拍卖纪录。次日,香港苏富比在当代艺术晚拍上呈献了更加全球化的拍品,涵盖了中西方成熟的当代艺术家和一众画坛新秀的作品。其中西方当代艺术作品21件,克里夫·斯蒂尔《PH-568》首次现身拍场便以1.26亿港元惊艳四座,格哈德·里希特《硫》成交额为1.18亿港元。此次晚拍中11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全部成交,尤以刘炜《风景》表现出众。

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中国香港艺术市场有着顽强生命力和抗风险能力,亚洲艺术品收藏趣味呈现多元化、全球化的特点。无论是宋代木雕加彩观世音菩萨坐像,常玉、毕加索的绘画,还是Beeple的NFT加密艺术,抑或是奈良美智的作品,这些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精品力作都能在这里都找到合适的买家。这一方面与藏家所具备的国际化的视野、跨文化的知识背景、乐于学习交流的积极心态息息相关;另一方面藏家能够对这些作品兼容并蓄,也与中国香港拍场秉持去粗取精、高质高价的策略有直接关系。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这些尖货释出足以说明其价值受到市场的认可,具备较强的保值性。不得不承认,拍品的流通性高、市场稳定性强是很多藏家考虑是否入手一件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拍卖行将不同的拍品汇聚一处,既满足了不同藏家的多元化收藏喜好,也提高了买家在拍场上竞购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凸显了中国香港拍场的活跃度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不仅如此,通过经营策略的调整,推动艺术品市场回暖是众多艺术机构都在考虑的问题。各大拍卖公司、画廊多年前便着力开拓线上渠道,但时隔多年都难以真正发挥应有的效用。如今,全球疫情带来的交通阻隔迫使这些机构调整经营模式,迈出了关键一步,基本实现了以线上线下联动的新方式为新常态下的业务增量赋能。的确,线上业务的展开,显著提升了交易的灵活性,规避了时间、空间对人员活动的限制,为艺术品交易提供了充分的机会,为艺术品市场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艺术品网上销售额创下124亿美元的新高,较2019年同期水平翻一番,其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9%快速攀升至25%。从数据来看,苏富比2020年有七成左右的拍品在网上专场进行交易,这一比重较2019年提升40%。2021年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通过线上平台为全球藏家带来了更优质、便利的观看和竞拍体验,特别是通过微信平台进行拍卖直播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国内藏家,明显拉动了场上热度,同时也提振了市场信心。

不可否认,上述报告统计中,近一年来全球有54%的画廊出现了亏损,但仍有18%的画廊利润基本保持与2019年持平,甚至约有28%的画廊通过控制运营成本、开展线上经营等举措在疫情的重重困境下实现了盈利。线上平台之所以能够为艺术品市场带来更多新客源,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在网络平台上基本实现了作品价格的公开化、透明化。这种方式让更多的新玩家敢于参与进来,显著地淡化了潜在买家和画廊间的疏离感。

其实,不少国内新晋藏家已经有过在网上购买艺术品的经历,他们大多认为价格因素确实是自己考虑选择何种购买渠道的关键。面对较高价格的艺术品时,买家往往会更加谨慎理性;当作品的售价相对较低时,买家则更容易接受网上购买的方式。当然,不同的藏家面对不同的画廊、不同品类的艺术品,对于“低价”的标准也会有所不同。不过,通常相较于绘画、雕塑等品类,版画、影像等类型的艺术品成功在网络渠道交易的可能性更大。而且随着网上交易形式的迭代升级,线上线下两种拍卖渠道的分工将更加明确,通过垂直领域的深入发展,今后形成完善的网上艺术品交易生态链成为可能。

简言之,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中国艺术品收藏正在经历从西方市场向亚洲市场的历史性转变。中国作为目前全球第一大艺术品拍卖市场,年轻化、多样化的新晋藏家促进了国内艺术品藏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国内藏家在艺术品收藏的品类和交易方式上呈现出的多元化喜好对艺术市场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张聿婷/艺术新闻媒体人)

猜你喜欢
苏富比藏家艺术品
英国粉钻
英国 拍卖
食物也是艺术品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11.53亿美元
汉江水墨石专题藏家通讯录
艺术品被盗
苏富比半年报解析
酒泉藏家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