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儿童研究

2021-07-21 14:44李玲玲
教育界·中旬 2021年6期
关键词:行为心理教学

李玲玲

【摘要】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在教学中,教学与儿童研究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新的学习模式全面推进“泛·参与式课堂”的教学改革,以研究“儿童的学习”为中心,通过对学习目标、内容、方式的广泛、宽泛、活泛的三维立体转型,研究儿童的兴趣、心理和行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灵动掌控教与学双向回旋之舵。

【关键词】教学;儿童研究;興趣;心理;行为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形声字,表示教的本义与施教有关。

学:会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使之觉悟,也专用于表示接受教育。

儿童研究: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对象是儿童,所以我们研究教学主要是儿童研究。当然,儿童研究主要是对儿童进行研究的研究。

教学与儿童研究:在教学中,教学与儿童研究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教学与儿童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根据信息传播和信息加工的特点,给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定义:“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多年来,主导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束缚了教育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以“教师(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为中心,以言语和板书(教学媒体)为手段,向儿童(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灌输式地传授知识,学生则只能统一地、单项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这种模式叫填鸭式模式。新的学习模式全面推进“泛·参与式课堂”的教学改革,以研究“儿童的学习”为中心,通过对学习目标、内容、方式的广泛、宽泛、活泛的三维立体转型,实现课堂学习参与强度、参与深度、参与长度、参与热度、参与高度五个纬度的提升,培养具有自主学习动机、优质思维能力、高能行为习惯、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的新时代儿童,成为“教师的儿童”“儿童的教师”,构建完整意义上的儿童立场。

教学与儿童研究,强调儿童的自主学习,儿童是问题的解决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供适宜的问题情景引导儿童主动学习。这样的教学才能使教师更注重儿童的现有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因为问题能否解决及其解决的速度如何,可以很好地验证某种教学是否符合儿童的发展水平。

儿童学习的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人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放手让儿童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中进行自主探究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儿童自主地探究学习。

教学与儿童研究,关注儿童研究就要研究儿童的成长。儿童的成长是多方面的,具体在教学中要研究以下方面。

一、在教学中研究儿童的学习兴趣

杜威对兴趣有着独特的认识与理解,他以生物本能论为基础,认为儿童的兴趣不是来自外部的刺激,而是来自儿童本身。感兴趣就是儿童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于某个对象。上述关于兴趣的讨论所遵循的线索是,兴趣与一个人全神贯注地从事的活动之间的联系。兴趣不是某种单独的事,它所代表的事实是,一个行动过程、一项活动等能把握大部分儿童的现有水平和最近发展区,进而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使教学正确而有效,使儿童从现有发展水平达到最近发展区的水平。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更是学生的最爱,如果在课堂导入环节加入一些游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在教学《诱人的瓜果》这一课时,我拎了个大麻袋进教室,儿童们对我的这个大麻袋特别感兴趣。“今天李老师给大家送水果来了,这个礼物要请同学来摸一摸,并且能够用表演的形式让下面的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水果,比如,你是怎么吃这种水果的。猜对了,这只水果就归你。”我宣布着游戏规则。“我来。”“还是我来吧。”大家都把手举得老高。A同学摸到了香蕉,B同学摸到了石榴,C同学摸到了葡萄。他们做着各种滑稽的表演,最终他们都成功了,笑声与掌声连成一片。

游戏,儿童从快乐的游戏中接受知识,体验着美术课的乐趣。

二、在教学中研究儿童的心理

在教学中研究儿童的心理,就是要赏识儿童。“生命因赏识而美丽”,教育尤其需要赏识,赏识能够激发儿童心灵的火花,会激励儿童从自己优势的方面去重点突破。多给学生鼓励,实际上就是多给儿童信心,积极开展信心教育,儿童才能更好地、充满自信地努力,也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儿童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长他们的知识。“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儿童在课堂上发问了,说明他认真听了,也动脑筋了,我们应该给儿童张嘴的机会,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获。任何好的艺术品应当给欣赏者留下想象与再创造的余地。而在每一个儿童的眼中,对作品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儿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往往是从知觉入手的,要让他们充分参与评价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在欣赏后印象画派大师梵高的《星空》时,小朋友们很诧异,为什么梵高的天空跟我们平常的天空不一样?儿童们不理解,一边看我一边听我介绍画家梵高的知识。这幅画是梵高凭想象创造某种气氛的作品,画中天地间的景象化作了浓厚、有力的颜料浆,顺着画笔跳动的轨迹,而涌起阵阵旋涡。整个画面,似乎被一股汹涌、动荡的激流所吞噬,风景在发狂,山在骚动,月亮、星云在旋转,而那翻卷缭绕、直上云端的柏树,看起来像是一团巨大的黑色火舌,反映出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狂迷的幻觉世界。在了解了画家的心境之后,再来欣赏他的《星空》时,儿童们更加专注了。

在教育中要鼓励学生勇于冒险,敢于尝试,提高把握机会的能力,“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能使儿童养成积极、果敢、机敏的健康心理和性格。

三、在教学中研究儿童的行为

研究儿童的行为,就是研究儿童的合作行为、认知行为等。合作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个体社会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儿童时期正是个体合作能力与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期良好同伴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将为儿童将来成功地适应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这是陶行知先生给我们的启示。当前美术教学要求注重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关联。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在美术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等多种途径中,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来表现美、创造美。

(一)美妙的画笔,诠释双手创造的美

儿童们通过自己的想象表达其内心世界对外界天真的认知,他们用手中的画笔画自己,而画面上的自己经常出现在想象的特殊环境中,如与外星人、机器人、拟人化了的小动物们在一起。他们没有去过海底和太空,却爱画海底的世界,喜欢描绘天外的世界,在这类画面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儿童畫是现实和理想的结合,如有个儿童画的“水果丰收”,竟在一棵树上挂满了硕大的西瓜、苹果、葡萄、梨子、山楂果等,尽管与生活相悖,近乎荒唐离奇,然而充满了想象力,还带有探索未来的神秘气息。儿童们用美妙的画笔诠释着世界是美好的, 是多彩的。

(二)神奇的纸工,绘制双手创造的美

儿童们用一张张五彩斑斓的纸,通过剪、撕、贴、折等技法,一件件、一幅幅充满个性色彩的作品便从他们的小手中诞生了,童趣盎然。

(三)精致的泥塑,塑造双手创造的美

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开展泥塑活动不仅使儿童从小了解、接触民间的文化艺术,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艺术审美教育,还可以促进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儿童们通过玩泥知道了泥的特性:还原性、可塑性,还发现了水能改变泥的状态。泥塑活动不单是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综合技能和全面素质的活动,可以促进儿童各方面能力发展。

“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协助儿童打开经验世界,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并为儿童的创造潜能和个性成长留白。”儿童研究,渴望打破教归教、学归学、教材仅教材、作业即练习的相对格局:以“大任务单”作为特殊的作业,外化学习者的思维,为教学提供一手对话信息与思辨突围节点,儿童本身即课程资源;以信息交换式对话展开课堂教学,教师着力于解惑释疑,促发价值交互,充分尊重儿童的本初直觉体验、主体建构和思维创新,同时,灵动掌控教与学双向回旋之舵。

【参考文献】

[1][美]约翰·雷华德.后印象派绘画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写出版社,2002.

[2]周施清.小学美育化教学与儿童创造性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3]邓世还.艺术概论[J].文艺研究,1990.

猜你喜欢
行为心理教学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