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兴趣、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1-07-21 21:25陶雪婷郭永林
考试周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培养策略数学教学

陶雪婷 郭永林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仍然处于一个萌芽阶段,尚未发展成熟,学习任务的加重、注意力的不集中等问题阻碍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发展。因此,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迫在眉睫。基于此,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然后分析了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接着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习惯的策略,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探究学习兴趣;习惯;培养策略

一、 引言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促进学生探索新知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联系。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低年级小学生探究学习的特点

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其心理还处在发育的初期,因此在此阶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低年级小学生的意志力比较差,没有较强的耐心和意志力,需要教师和家长提出具体的行动要求,并通过指导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在面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时,他们往往会因为得不到答案而采取放弃的态度。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好胜心和急于表现自己的心理,所以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往往会不加思考,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有时候这些想法与教师的教学内容存在着较大的偏差,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进行引导。其次,在课堂上,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较差,所以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于教师所讲的内容中,这为教师的教学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低年级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是模糊的,无法精准地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其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也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但数学又是一门逻辑性较强且较为复杂的学科,所以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兴趣,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三、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数学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與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以及概括性,这就导致部分学生望而却步,甚至出现厌学心理。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严重,教学方式单一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灵活的数学知识点,让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处在表层阶段,完全不理解知识背后的原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对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容易存在偏差,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就强制性地要求学生背诵知识点,没有足够的耐心去解释知识的深层次含义,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影响了学习效果,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新课改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上,往往是由教师来完成整堂课的教学,教师讲,学生听。但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较差,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上走神。此外,单一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将教学内容全面地展示给学生,不仅导致教学课堂枯燥乏味,还影响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如果只采用一种教学方式,会大大减少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学生不愿意参加课堂学习,影响学习效率。

(二)缺乏科学的数学教学体系

数学虽然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感性思维占据大多数。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在课堂上讲解过多的专业内容。此外,还有一些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在课堂上讲解过多的知识点,但小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有限,并不能接受教师所讲述的全部内容。与此同时,还存在教师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而布置过多的数学作业,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实际上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没有科学体系的指导使得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和习惯出现了一定的困难。

四、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探究学习兴趣和习惯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升级数学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二)制订合理的课堂教学计划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课堂提问需要注意:课堂提问首先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值得重视的是,问题的设置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设置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得到答案的问题。问题的难易程度对教学效果也有着重要影响。太过简单的问题学生能够轻松回答,甚至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骄傲心理,认为数学学习难度较低,所以放松了数学学习;然而经常设置一些超过学生能力范围的问题,学生得不到正确答案,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认为数学难度大,甚至产生放弃数学学习的心理。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置具有差异性的问题,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题时,需要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通过对一些重点知识的提问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印象,起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教师还可以设置课堂练习环节,规定学生完成练习的时间,将一堂课的知识点融入课堂练习之中,通过当堂练习巩固知识点,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得。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课后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课堂练习也是给予学生自信心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精准地完成练习,并表扬完成情况优秀的学生,鼓励暂时落后的学生。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培养策略数学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导入环节的探索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