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广东科技学院,广东 东莞 523083)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抬头率不高”“认同度不够”“获得感不强”“课程内容不吸引人”“授课形式单调落后”“不注重平等交流”等“痛点”[1]。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主要尝试了“BOPPPS+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改革。
BOPPPS模型源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的Douglas Kerr,最初用于教师技能培训(ISW)。它充分体现“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主要包括导入(Bridge-in)、教学目标(Learning 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等六大过程[2]。
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张学新提出,简称为PAD课堂。其模式源于脑科学、心理学、认识学、建构主义等相关知识。它将教学分为三个过程,即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强调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3]。
BOPPPS和对分课堂各有优劣,其侧重点不同。BOPPPS更侧重教学环节的设计,可操作性较强。使用BOPPPS模式,可使教学形成完整的网络闭环,并协助教师更好地分解教学过程。然而,BOPPPS的教学设计更偏向流程的先后,而对具体环节如何开展没有提出有效措施,而这正是高校思政课堂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分课堂将传统教学中的讲授、讨论和自主学习进行了重组,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在实施中,即使精讲环节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强调,但学生的讨论和内化吸收大多基于他们的兴趣,而这可能是碎片的、不成体系的。基于此,将二者结合,用BOPPPS完善教学环节,解决“有效教学结构”问题,用对分课堂的“亮考帮”实现参与式学习。
“BOPPPS+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实现了以下三个转变。
以教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是以往思政课教学的普遍做法,但随着现代技术的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化,十几年的意识形态灌输经历使他们更期盼不一样的大学教学。对此,高校思政课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就显得更为迫切。“BOPPPS+对分课堂”中,教师主要的职责是知识梳理和课堂组织,而核心的“内化吸收”和“参与式学习”环节,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实现了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等传统教学过程,注重教学内容的体系和逻辑,而忽视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BOPPPS+对分课堂”形成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完整闭环,采用了不同的互动模式,以教育技术辅助课堂记录,使互动可测可量,过程考核更为科学有效。
传统教学评价主要偏重于评教,即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评价,主要测量知识的输出端是否合理,而忽略了知识的接收端。“BOPPPS+对分课堂”中,BOPPPS保证了教师知识输出的科学性,对分课堂的“内化吸收”又强调学生知识的“接收性”,并通过“亮考帮”强化环节,将知识“输出”和“接收”整合深化,通过过程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从“评教”向“评学”的转变。
基于以上理念创新,在此,以形势与政策课中“坚持‘一国两制’的事业初心”的教学内容为例,简述“BOPPPS+对分课堂”的教学实践。
“BOPPPS+对分课堂”的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BOPPPS分别代表了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几个过程。
图1 “BOPPPS+对分课堂”的教学思路
基于实际教学需要,笔者以课堂派作为技术工具,在“BOPPPS+对分课堂”的教学中增设了课前和课后的环节,并对部分环节进行了拆分或融合处理,具体实施过程见附表1。
附表1 “BOPPPS+对分课堂”在各环节的拆分与融合处理
1.强调教学目标的测评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注重知识、能力和价值目标的达成。“BOPPPS+对分课堂”采用了基于UbD理论的逆向教学设计,即在确定目标后,先思考如何测量目标,再设计教学活动。在“BOPPPS+对分课堂”中,通过前测和后测对知识目标进行测评,通过“吸收内化”和“亮考帮”强化学习,可以了解学生知识学习和运用能力,价值目标可以通过“亮考帮”强化学习以及后测中的主观留言进行定性分析,教学目标的测量基本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2.注意“精讲”与“留白”的比例
在“BOPPPS+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原有的教学讲授模式必然导致课堂时间紧张,同时学生也未必对教师讲授的知识有感。因此,精讲之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注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提示,留给学生分享、交流和释疑的时间,将思辨过程交由学生主导,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3.重视“亮考帮”环节的激励机制
“亮考帮”可简述为分享、交流和释疑三种互动类型,其目标在于让学生自我反思,并在问题交流中凝练思维,教师也能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是“BOPPPS+对分课堂”中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关键环节。因此,该环节的实现需要强化过程考核,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
“BOPPPS+对分课堂”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基于课堂派等信息技术辅助,笔者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记录,并总结了其推广价值。
1.过程考核彰显学生评价的公平性
在“BOPPPS+对分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学环节多样化使过程考核多样化,如课前学生的预习效果可以生成平时成绩,通过考勤码迅速考勤并记录,知识前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发布的在线互动可以显示学生的参与情况,参与式学习以加星的方式记录学生的互动表现,知识后测用以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工具辅助下,“BOPPPS+对分课堂”的实施过程得以完整记录,课程考核多样化、可视化。图2所示为本学期1713名学生的成绩分布。
图2 学习成绩分布
由图2可知,除极少数不参与课堂的学生外,学生的总体成绩在60-100之间呈现明显正态分布,大四学生的成绩众位数在70-79分,而大二和大三学生的成绩众位数在80-89分,这正好符合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学习特征,其过程考核成绩差距明显,彰显考核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2.学生课堂参与性大大提高
基于教学工具数据,笔者对一学期以来所带班级学生(1713人)的主要课堂参与进行数据统计,其结果如附表2。
附表2 学生的主要课堂参与情况
附表2数据可知,学生上课的参与率整体较高,其中,在前后测的参与中,大四学生参与率较低,大三学生较高,大二学生居中;在话题互动方面,大二学生的参与率较高,平均每人参与互动3.2次,大四学生最低,为2.0次;在“亮考帮”环节的加星中,大二的学生参与度较高,平均每人加星6.7颗。从参与形式来看,大三的学生更倾向客观题(前测和后测),大二学生更倾向于“亮考帮”的讨论环节。总体而言,学生在一学期的教学中能平均每人可以参与话题互动2.8次,参与加星6颗,前后测的参与率也达到了96.4%。
3.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较高
本学期以来,通过实施“BOPPPS+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明显较高,选取部分学生评价如下:
(1)这是我最欣赏的老师之一;(2)学形策哪家强,来广科找王老师;(3)教学很丰富,政治课不再枯燥,非常喜欢老师在亮考帮环节的设计;(4)老师的课是大学里最吸引人的,好多笑点,好多吐槽点,在下面玩手机的都会时不时听一听;(5)形势与政策是一门很枯燥的课程,但老师总能结合学生的案例,讲解理论和政策,非常有趣;(6)老师很和善,讲解有自己的见解,不枯燥乏味,我们的参与性都很高;(7)课后发布的一些讨论很有意思,跟帖的人很多;(8)上课氛围很好,小组讨论和答疑的内容很受我们喜欢。评价表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风格、教学吸引力认可度都很高。
结合以上教学实践,针对思政课教学的“痛点”,“BOPPPS+对分课堂”的综合运用,主要具备以下推广价值:
1.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对分课堂中的“内化吸收”和“讨论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新明确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责任,形成对话、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充分解决了“教学形式落后”“不注重平等交流”的“痛点”。
2.因材施教,弥补学生的个体差异
BOPPPS环节的“前测”和“后测”都能衡量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而对分课堂的“内化吸收”,也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内化吸收,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找到兴趣所在,能学有所得,弥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解决了“抬头率不高”“获得感不强”的“痛点”。
3.逻辑完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将对分课堂嵌入到BOPPPS,既形成了完备的教学体系,又强化了“参与式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后,通过“亮考帮”对知识进一步分享、交流和释疑,对党的基本理论、方针和政策进行了思辨性后的认可,使学习更有深度,充分解决了“认同度不够”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