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艳
绵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四川绵阳 621000)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目前临床尚无完全根治的治疗方案,主要通过外科手术切除病灶及术后放化疗配合抑制患者病变进程,提升其生命质量[1]。宫颈癌术后患者容易出现膀胱功能障碍,主要是因为手术过程极易损伤支配膀胱的血管和神经,导致患者术后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给患者身心造成严重不适,临床常通过膀胱功能训练促进膀胱功能恢复,但效果欠佳。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是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手段,其通过刺激人体神经调节机体功能,改善患者机体耐受能力和抵抗能力[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宫颈癌术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年龄26~60岁,平均 (46.11±5.32)岁;已婚18例,未婚6例;已生育15例,未生育9例。观察组年龄27~60岁,平均(46.27±5.40)岁;已婚19例,未婚5例;已生育16例,未生育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初次接受宫颈癌手术治疗;18岁≤年龄≤60岁;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认知功能异常或有精神病史;合并其他严重生殖道疾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合并感染性疾病。
对照组给予膀胱功能训练,具体如下。(1)缩肛运动:术后第3天,指导患者在下肢和臀部肌肉放松的状态下收缩耻骨、尾骨的周边肌肉,收缩时深吸气,维持5 s左右后放松的同时呼气,10 min/次,4~6次/d。(2)腹肌训练:术后第3天,指导患者进行腹肌收缩和放松训练,每次收缩和放松各持续3 s,10组/次(1次收缩和放松为1组),4~6次/d。(3)提肛训练:术后第4天,嘱患者进行提肛训练,指导患其先收缩肛门,再收缩尿道和阴道,感觉盆底肌上提后保持5 s再放松,放松5 s后继续收缩,放松时呼气,收缩时吸气,5~10 min/次,早中晚各训练1次。(4)个性化放尿训练:待尿管连续开放3~7 d后进行训练,根据患者的膀胱程度制定放尿时间,训练憋尿肌,同时训练膀胱内外括约肌的收缩和协调功能,放尿时指导患者调整为蹲厕位,让其自主意识排尿。两组连续干预2周,若患者仍未能拔除尿管,则可延长1~2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选择Laborie公司生产的SA9800型盆腔生物反馈电刺激诊疗仪,于术后第8天,指导患者取平卧位,缓慢放松腹部肌肉,然后在腹部曲骨穴粘贴一块电极片,在骶尾部神经丛S3部位粘贴另外一块电极片,启动电源对患者进行刺激,初始刺激强度为200 Hz,缓慢增至250 Hz,初始脉宽为25 US,缓慢增至35 US,每次增加时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确保调整后患者可耐受,3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5 d后观察疗效,若疗效不明显,则可间隔2 d后进入第2个疗程治疗。
两组均于干预1周后评价疗效。
(1)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干预后,残念尿量<50 ml表示恢复良好,评为Ⅰ级;残余尿量50~100 ml表示恢复略差,评为Ⅱ级;残余尿量>100 ml,但可自行排尿,表示恢复差,评为Ⅲ级;残余尿量>100 ml,拔除尿管后无法自行排尿,表示功能未恢复,评为Ⅳ级。(2)尿管留置时间和术后疼痛情况:记录两组尿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分值范围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严重的疼痛,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强烈。
干预后,观察组膀胱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例)
观察组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尿管留置时间和术后疼痛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尿管留置时间和术后疼痛情况比较(±s)
组别例数留置尿管时间(d)术后疼痛情况(分)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24 18.79±3.21 5.11±0.65 3.19±0.10观察组24 12.98±2.17 5.12±0.71 1.11±0.21 t 7.346 0.051 43.810 P 0.000 0.994 0.000
临床中接受宫颈癌术治疗的一般都是中晚期患者,此时肿瘤浸润的范围广、深度大,因此,术后需要进行放、化疗配合治疗。放、化疗易对患者的膀胱和输尿管造成损伤,且宫颈癌术易损伤支配膀胱的血管和神经,因此,患者极易出现膀胱功能障碍,甚至尿潴留,影响预后[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膀胱功能优于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可更好地促进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使患者尽早拔除尿管,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不适感。分析其原因为,膀胱功能训练,有助于培养患者的自主排尿意识,使患者内外环境得到协调,尽早恢复自主排尿,减少残余尿量,促进膀胱功能恢复[4];低频脉冲疗法利用生物电作用刺激可使患者神经和肌肉兴奋,激活受损神经细胞,从而有效调节盆底肌运动,使盆底肌的规律性收缩逐渐恢复,通过调节腰骶部筋膜和盆腔肌肉的收缩,利于缓解和消除膀胱肌麻痹现象;同时,低频脉冲疗法通过神经回路可增强尿道括约肌的尿控能力,并与腹压共同作用于近端尿道、膀胱颈部,促使膀胱恢复正常位置,从而起到提升患者自主排尿、控尿的能力;此外,低频脉冲疗法还可对神经传导进行抑制或中断,从而发挥镇痛作用,经皮电刺激可以促进机体释放多肽类物质,对神经肌肉进行调节,令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得到缓解,快速清除局部致痛物质及酸性物质,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5]。
综上所述,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宫颈癌术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提升术后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