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桂元,姚典业(通信作者),陈小俊,陈玉莹,龚凤球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 (广东广州 5100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要求:手术室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物品和器具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upply service departmet,CSSD)集中进行清洗、消毒、包装或灭菌[1]。随着各种新技术、新手术方式在医疗领域的不断开展,医疗机构的手术量随之增加,手术器械的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多样。我院现有64间手术室,分布在4栋楼,年手术量5万多台,每月处理手术器械将近31万件;在4个区域中,仅有1个区域二层楼的32间手术室与CSSD有专门的洁、污器械转运直梯,其他3个区域均需专人负责不定时回收。手术室与CSSD器械处理部门是两个独立的科室,双方在污染再生器械回收交接过程中的矛盾较多,再生器械的交接质量得不到保证[2],手术器械交接不合格率较高[3],严重影响临床工作的开展。我院于2018年建立手供一体化创新管理模式,并于2019年实施以手术护士为主导的术后器械回收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4月我院手术室400台手术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回收管理),2019年6月的400台手术作为观察组(采用以手术护士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对照组普通外科手术100台,神经外科手术50台,胸外科50台,泌尿科手术100台,骨科手术100台。观察组普通外科手术100台,神经外科手术50台,胸外科50台,泌尿科手术100台,骨科手术100台。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开展期间,CSSD工作人员共33名,手术护士共156名,无人员变动。
对照组采用传统回收管理。 (1)有转运直梯的区域:手术护士将术后器械统一放置于手术间后门清洁通道门口,于工作日7:00~19:00通知CSSD工作人员按每台手术结束时间先后顺序进行上门回收,双方使用书面登记或口头形式进行清点、交接,由CSSD工作人员将术后器械运送至CSSD去污区。(2)无转运直梯的区域:手术护士将术后器械统一放置于污物房的暂存处,由CSSD工作人员在固定时间(7:00、12:00、16:00)分别进行回收。(3)急消物品的回收:手术护士电话通知CSSD,CSSD工作人员接到通知后自行安排时间至手术间后门清洁通道门口与手术护士口头交接,并将急消物品回收至CSSD去污区,按急消物品常规流程处理。
观察组采用以手术护士为主导的管理模式。(1)构建以手术护士为主导的管理模式:2018年我院将CSSD器械处理部门纳入手术麻醉中心管理范围,建立手供一体化的手术器械处理管理责任体系,整合手术器械回收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于2019年6月建立以手术护士为主导的术后器械回收管理模式,完善和细化了回收、清点、交接等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并调整了人员架构。(2)制作标准格式手术器械交接单和标识牌:标准格式手术器械交接单是手术护士与CSSD工作人员的交接凭证(双方不再当面清点,仅凭交接单进行交接),内容包括日期、手术室编号、洗手和巡回护士姓名、器械名称、器械的处理方式、是否需要急消、特殊情况说明等;定制不同颜色的标识牌(见图1),需要时放置于已封包的术后器械包表面。(3)确定回收清点模式:手术结束后,由两名手术护士清点术后器械并正确填写交接单后直接封包、粘贴交接单,并放置相应的标识牌;有转运直梯的手术区域在非繁忙时段(7:00~10:00、19:00~23:00)由手术护士将器械包送至CSSD去污区,繁忙时段(10:00~19:00)由手术护士将器械包运送至直梯的集中点,由CSSD工作人员在直梯集中点统一从直梯运送至CSSD去污区;无转运直梯的区域,手术护士将器械包放置于污物房暂存处,由CSSD工作人员上门回收(根据手术结束高峰时段调整回收时间为12:30、16:30、20:30),并视术后器械剩余情况必要时于7:00增加1次回收;所有器械包回收时不需进行清点交接,而是在去污区由CSSD专人专岗清点、接收,发现问题时及时与手术护士沟通;急消物品由手术护士根据手术进程提前通知仪器准备班护士,由仪器班准备护士在急消物品登记本上记录急消物品名称、数量和手术间号,手术结束后由手术护士填写交接单并在信息系统中标注急消物品,再由仪器准备班护士放置急消物品标识牌并电话通知CSSD工作人员上门回收,CSSD按急消物品绿色通道专人专岗流程处理。
图1 不同颜色的标识牌
比较两组回收人力成本、回收时间、急消物品准时率、晚上器械及时回收及清洗率、回收清点次数、医护满意度评分。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手术医师、手术护士和CSSD工作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该问卷包括对人力安排、回收质量、回收时间、器械处理及时率等内容的满意情况,总分为100分,评分与满意度成正比。
观察组回收人力成本、回收清点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回收时间短于对照组,急消物品准时率、晚上器械及时回收及清洗率、医护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管理效果比较
术后器械的回收质量直接影响手术室和CSSD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及时回收可减少器械的生锈损坏情况,降低感染发生率,延长器械使用寿命,保证医疗安全[4]。随着手术量的逐年增加,复用医疗器械的回收数量急剧增加,传统管理模式中由于手术室与CSSD手术器械处理为两个独立科室,不同的组织架构、人员资源分配、工作制度和流程等无法统一协调和优化,导致人力资源与不断增加的工作量之间出现矛盾[5],人员配置不足会造成极大的工作压力直接影响工作效率[6],从而导致经常出现术后器械回收和清洗不及时的情况,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增加医疗成本;且两个科室还会因回收器械数量和质量有误发生互相推诿、责任不清的现象,严重影响临床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7-8]。
以手术护士为主导的术后器械回收管理模式是将CSSD手术器械处理部门纳入手术麻醉中心管理范围,将原来的合作关系融合成一体化,将两个科室的工作流程和资源进行组合,完善了新的器械回收交接流程、制度和回收清点模式,重组了人力资源架构;手术结束后,于两名手术护士常规清点术后器械的时机直接进行核对、封包并填写交接单,CSSD工作人员不再与手术护士面对面进行清点、交接,而是凭交接单进行器械包的回收,并在CSSD去污区由专人专岗依据交接单清点、接收器械,避免了在诊疗场所清点污染器械而导致再次污染的风险[9-10];新模式下,由手术护士完成手术室区域的回收清点工作,解决了由于手术结束时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而难以估算需派驻手术室的CSSD回收人数问题,也杜绝了因回收人员配备不足导致手术结束高峰时段手术护士等候时间过长,反之非繁忙时段存在人力资源浪费、人力成本增加等现象[11];新模式明确了每一交接环节的节点时间,并对手术器械回收实施全程监控,明确了在节点时间(15 min)内出现器械问题时责任由手术室护士承担,在节点时间后出现问题由CSSD工作人员承担,避免发生纠纷时难以界定责任的问题;根据手术完成情况更改和延长了回收时间,有直梯的区域由手术护士将器械直接从直梯送至清洗区,回收时间延长至23:00,无直梯区域回收时间延长至21:00,减少了晚上术后器械堆积的情况;新模式下,急消器械手术护士会根据手术进程提前通知仪器准备班护士登记信息并通知CSSD工作人员,由器械准备班护士全程跟踪急消物品的去向,确保全程绿色通道通畅。
综上所述,以手术护士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在术后器械回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器械可得到及时回收、清洗,有助于保证清洗质量,延长器械的寿命,且可节省人力资源、减少医疗成本支出,降低回收差错率,加快手术周转,进而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