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薇 陈玉林 朱金娟
“互联网+”的概念由马化腾提出,“+”后面的内容可以是传统的各行各业。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政府工作报告和互联网大会等多种场合多次指出,“互联网+”是一项国家战略,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互联网+”思维对传统教育理念带来革命性的冲击和挑战,教育如何面对和适应“互联网+”,通过探索“互联网+教育”的科学模式,促进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既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课题。
2018年,教育部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育部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金课建设“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评价标准,提出打造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五大“金课”的思路[1,3]。传统的教学资源库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对金课的需求,无法满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无法实现毕业生工程能力目标。为了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扩宽教学空间,需要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互联网+金课”。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高校校园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实现教育信息化提供了硬件基础,但社会化资源信息整合程度不高,针对应用型本科的工程性实践性资源缺乏,教学资源库不够丰富。需要将行业企业项目与应用型本科需求结合,开发适合的课程资源,并且建立适合本校师生使用的教学资源库和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共享。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室为主要地点,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以教师教学为中心,以教材和教具为辅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性不足,应用、分析和创造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因材施教。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模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解决学生被动压迫式学习下效率低下的问题,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传统的考核模式主要为期末考试,考核项目单一,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考核过程简单,不能对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学习状态作出有效评价;考核目的不明确,没有在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和提高创新能力上发挥应有的作用;考核评价主体单一,一般为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依据的信息不足,未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阶段性评估,不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干预。因此,考核效果不理想,不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领悟情况。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不仅注重对终结性学习效果的评价,还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金课视域下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多样化教学资源库与网络教学平台 基于金课“两性一度”的标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产学融合,引入学科前沿技术和行业工程实例,将项目切割改编,使之与优质线上线下课程资源整合,开发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教学资源库。构建以课程学习为目标的互联网平台,整合线下资源,搜集对应模块的线上资源与企业实例,丰富教学资源库[2]。资源类型分为行业资源、线上资源、线下资源。其中,行业资源中包含工程案例和前沿资讯,线上资源包含教学视频、动画素材、学习测试、数字化教参、慕课资源[5],线下资源包含课程标准、教学文档、考核标准、实验案例。资源形式为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本、课件、教案等。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资源平台、学习平台、测试平台、交流平台,主要功能包括章节学习、课堂活动、章节测试、师生讨论、作业统计、学生管理、成绩统计等方面。图1为“互联网+金课”教学资源库与平台建设框架。
图1 “互联网+金课”教学资源库与平台框架
金课视域下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教学,构建教师教授方式混合化、学生学习方式灵活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良好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下面以有关编程的课程为例进行说明。
课前依托网络平台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学习任务,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完成自学及预习作业。在网络平台发布本校教师录制的视频,其中视频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分解,将知识点涉及的芯片手册、数据资料在平台公布。
课中依托实体课堂教学环境和平台,教师主导教学,发布讨论题和编程题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在网络平台提交各自解答,教师浏览后对重复出现的错误集中讲解,与学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增加线上阶段性测试,以掌握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情况。
课后依托网络平台进行复习巩固、学习效果检测、总结反思,教师在线上布置课后任务,学生在线上提交编程结果、讨论方案。平台允许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与改善。组织线下终结性考试,获得本门课程的期末成绩,将线上成绩与线下成绩结合,取得对学生成绩的总体评价。对学生总体成绩进行反思,进一步探讨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本课题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构建线上线下教学与考核模式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互联网+”教学模式框架
金课视域下构建过程化、多样化、多元化线上线下全方位考核模式 金课视域下,构建考核方式过程化、考核项目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方位考核模式(如图3所示),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结合,将线上考核和线下考核结合,将理论考核和项目考核结合,将教师评价与其他主体评价结合,对学生在完整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课程参与度、主动性、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分阶段的学习效果等方面作出合理、有效的评价[4]。形成性考核包括考勤及预习评价、阶段作业、讨论互动、阶段测试。课中增加线上阶段性测试,以促进学生掌握各部分知识点,使教师获得学生的过程化考核数据,获取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信息,得以调整教学模式与手段。终结性考核包括项目评价、生生互评、在线自测和期末考试。如编程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软件与硬件结合的编程,连通硬件后,软件编程,正确调试,期末考试采用线下考核。线上考核可以运用互联网资源、微信公众平台、第三方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在线实时评价。线下考核通过作业、书面考试、课题、项目等方式,使线上与线下考核结果结合,按一定权重得到学生的最终成绩。
图3 “互联网+”考核模式框架
以金课标准建设“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资源库,探索互联网与教学活动的结合方法,推动线上线下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探索过程化、多样化、多元化考核模式,切实提升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求,将优质线上资源与线下传统教学资源结合,将行业企业项目整合到教学资源库中,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丰富性,将打破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脱节、传统教学与行业脱节的局面,进一步丰富教学的实践探索,体现出鲜明的实证研究特色。
2)改变以教师教学为中心、以教室为地点、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状态,提高课程参与度和互动性,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重新架构课程内容、转变教学重心、突出学生主体,为增强教学效果提供新的操作策略。
3)改变以期末考试为主、过程化考核缺乏、考核评价主体单一的考核模式,将过程化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采用线下线上混合式考核模式,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阶段性评估,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干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的考核理念、机制和方法改革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