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辉
【摘要】“小先生制”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纵观我国的教育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数都是采用“灌输式”或是“拔苗助长式”.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师身份地位高学生一等,所以会将自身的思想观念强加在学生的身上,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个体性,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无趣,渐渐失去对学习的信心.本文基于“小先生制”视域下,分析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促进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小先生制;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引 言
笔者在认真学习了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小先生制”之后感触颇深,“小先生制”最早是为了帮助旧社会时期的群众获得教育,指的是孩子教孩子或者是孩子教大人的一种教育方式,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这种新型的教育观念能够让学生发挥出自身的优点,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同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先生的选拔方式
由于数学知识逻辑严谨,且具有较强的思维性和科学性,大部分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吃力,长时间的吃力现象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从而开始抵触学习数学这门课程.小先生制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的平民教育策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用,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那么如何选拔“小先生”呢?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选择高智商的学生.在选择小先生时,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类,选择学习能力较强、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按照智力因素组建一支高效的学习团队,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二,选择高情商的学生.在选拔班级的小先生时,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智力方面,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商方面.因为一个人情商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办事效率和执行情况.高情商的学生拥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拉近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因此,高情商的学生作为小先生,被辅导者能够更容易接受.
第三,选择团队意识强的学生.在班级中选出一名“小先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教师在选拔的过程中应该顾全大局.在选拔“小先生”时,教师要选择团队意识强,有集体荣誉感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对其他学生进行互助辅导的过程中能够以集体的利益为主,保障学习的效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小先生制”的任命也从教师指名任命转变为“毛遂自荐”或是“众人选举”的方式,这种选举方式显然更加民主,同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也会更好地听从“小先生”的安排.
二、探究“小先生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做好课前准备,实现互助教学
在应用“小先生制”之前,教师应该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并科学分配小组成员,尽量保持各组学生的学习水平一致.为了确保各小组之间能够公平竞争“小先生”的头衔,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举,但前提是全科成绩较好的学生为“小先生”.
首先,教师在教学前就应该将“小先生”的人选确定好.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时,应该按照优秀、中等和差等层次进行分配,各组分别选定一名“小先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起到互帮互助的促进作用.其次,在科学分组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各个小组的成员应该在“小先生”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要鼓励成员与成员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从而帮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得到共同的发展.另外,在确定小组中的“小先生”之后,教师应该尊重学生本人的选择,询问其是否愿意当“小先生”,不能够强迫学生.最后,教师要事先制定好“小先生”的制度目标,明确实施“小先生制”的目的是帮助成绩落后的学生提升学习成绩,帮助中上游的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选举“小先生”,实现互助教学,从而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的发展.
(二)实施“小先生制”,构建高效课堂
陶行知先生认为:“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有利于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当“小先生”意味着师生地位处于平等的状态,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点,在遇到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究和分析问题,从而寻找到解决的方法,调动身自学习的自主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测量”这一知识要点时,可以让“小先生”积极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同时,“小先生”应该及时地记录测量到的数据,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小先生”的角度去回答其他学生的问题,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师还可以布置关于测量的练习,让学生合作完成,在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可以让“小先生”进行批改,并针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讲解.“小先生制”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民主、学习自由的理念,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将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学生施展才能的平台,教学氛围更为民主和谐,有利于拉近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距离,确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倡导“互教互学”,培养团队精神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两句谚语说的都是团队精神.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不一样的优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每个学生存在的优点,以“学生教学生”的方式去实施课程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先将学生科学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组中分配一名成绩好的同学,并安排成绩中等和成绩差等的学生混合.通过这样的分配方式,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简易方程”这一章节内容时,由于简易方程需要用到的运算定律较多,小学阶段的孩子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数学本身对学生的思维、推理、运算以及逻辑等方面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可以通过应用“小先生制”实现互助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小先生”在小组内开展“互教互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组内的“小先生”应该针对小组成员提出的无法解决的方程问题,以自己的理解方式讲解给其他小组成员听.如果组内遇到“小先生”无法解释的问题,那么可以求助其他小组的“小先生”或是倾听小组成员的意见,一起寻找解决的方法.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面对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就会主动学、乐意学,消除对数学这门课程的畏惧心理.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从各组的“小先生”那边了解小组成员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遇到不能统一的问题时,教师不能够坐视不理或者忽视学生的新想法,应该通过正确的引导,为学生排忧解难,培养学生学習数学知识的兴趣.我们作为新时代教师,应该倡导“互教互学”的教育理念,通过组建合作小组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实施“小先生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小先生”大胆发言并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小先生”的想法,促进“小先生”在组内的能动作用,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实现乐于施教的目标.
(四)加强“小先生”培训,提升知识水平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不完整,哪怕是成绩较好的同学在面对未知问题时也会出现迷茫的情况,这就说明小学生的能力还不够强,因此加强“小先生”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是很有必要的事情.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培训方法:
第一,培训“小先生”的辅导方式.因为“小先生”与小组成员之间可能是较好的同学关系,就会存在提前透露答案的情况,因此,教师应该事先对“小先生”进行专门的培训,告知“小先生”:同学们都应该自己去发现和分析问题,以自身的知识能力去解决,坚决不能有直接给答案的这种情况发生.提前给“小先生”们打好预防针.
第二,培训“小先生”的表达方式.沟通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技能,如何让“小先生”能够服众并让其他学生都喜爱这位“小先生”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小先生”做好示范,让“小先生”学会在讲解知识重难点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表达.同时,教会“小先生”在其他学生出现错误时,应该如何指正,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小先生”的意见.值得注意的是,“小先生”在指导的过程中不能够用命令或者是强制性的语气去沟通,这样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能会导致学生不喜爱“小先生”,出现“小先生”被群体孤立等不良情况.
第三,培训“小先生”树立威信.在选定学生担任“小先生”之前,教师应该通过班会或者选择一个适当的机会给予“小先生”们高度的评价,有助于“小先生”们在同学群体中树立威信.同时,在“小先生”们上岗后,教师应该集中所有的“小先生”根据整天的上岗经验讨论如何当好一名“小先生”,并请一名优秀“小先生”分享自身的教学经验,促使“小先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更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的任务.
结 语
综上所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小先生制”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小先生制”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并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实现“互教互学”.同时,“小先生制”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模式,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氛围达到最佳的状态,彰显了数学课程教学的育人魅力.
【参考文献】
[1]赵岷.互帮互助“小先生” ——小先生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0(25):28-29.
[2]圣丙飞.小先生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0(13):72-74.
[3]宗祥.“小先生制”在小學中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9(5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