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我们考虑更多的往往是最佳原则,总在追求最理想的境界,殊不知,教学也需要“最不利原则”,也叫“最倒霉原则”。在生活中,要保证完成某项任务,也必须考虑到最糟糕的情况,准备在最不利的条件下的对策,这样才能确保完成任务。
首先,教学要多预设一份方案。“最不利原则”要求在考虑了所有不利情况后,还得剩下一种方法用以解决问题。就像女人塞得满满的衣柜里永远有一个空间留给下一件衣服一样,教师们在设计教学时也应在心里多备一份“虚案”,留给有着无限可能的课堂。在西安诗歌教学研讨会上,肖培东老师上课前才发现学生没有课本,他即兴改换了另一种方案,与学生一起呈现了一堂独一无二的诗歌教学课。张玉新老师在全国初中语文名家精品课堂展示活动中,因为学生事先学过《小石潭记》,就临时换成了复习课,也同样精彩。有时候,看似山重水复,事实上也许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教师不妨向前多走一步。有备才无患,关键在于不忘考虑最坏的情况,多一种打算。
另外,教学还得计算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最不利原则”的优势在于它总是先考虑需要的成本,从而最大程度保证任务的完成,提高效率。而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把效率直接等同于质量,认为高效课堂就是高质量的课堂,而忽略了时间、资源、精力等方面的成本的影响。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教学时,教师就该考虑降低这些成本。教师首先要放弃自己的表演,把时间、资源、精力等尽量分配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学就会高效很多。余映潮老师的课目标明确、流程简单,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生的思维展开。他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的过程,卸掉了学生额外的负担,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课堂效益。
除了追求低耗,还应做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样教學才能得以优化。“最不利原则”总是假设最极端的结果,逐一列出多种可能性,一一求证,直到构成能完成任务的充分条件。教学也一样。“多种可能”给教师提供了自由创造的空间,教师可以发挥智慧和想象力,“用思想去创造一个可能的世界”。同时,教学又是一门需要不断选择和权衡的艺术,要求教师反复论证教学内容合不合理,完成教学目标够不够条件,用这些教学方法是否可行……教学就在假设和求证的循环中日臻完善,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成就学生的成长。
当然,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一个简单的公式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作为教师,应摒弃杂念,做到“目中有人”,本本分分以学定教,简简单单以教促学,努力“让每节课都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花玉娟,南通市海门区海门港新区实验学校,226156)
责任编辑: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