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容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它们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人格健全的人。如何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把两者结合来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对学校教育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迫切和有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互相不可替代,只有把两者有效结合,才能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创新性人才。
关键词:德育 ;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双向结合的必要性
1.1德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补充
心理健康教育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所需要的目标和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转型期社会生活的变化,青少年学生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他们所面临的社会心理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这些问题不是传统德育能够完全解决的,这迫使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不能不涉及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正是以其自身的优势弥补了德育的不足。例如,对于“如何适应”“如何调控自己”等等每天都实实在在地影响甚至困扰学生,德育很少过问,而这些问题正是心理健康教育所关心的。事实上,现代德育也必须同时关心这些问题,否则就没有出路。德育的改革及其成效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德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补充,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提升德育的目标,并使德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
1.2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德育的“导引”和“参与”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德育视野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大德育观念的层面对育人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也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对德育规定了健康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显然,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在大德育背景下的一种教育活动,其目标和内容虽有其独特之功能,但都是为了落实和服务于大德育,因此在价值定位和价值取向上不能背离德育的方向。
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态度,从心理健康的结构观点来说,心理机能的发挥无疑受主体更为内在的隐性的思想意识所制约,如个体对社会的意识,个体对群体的意识,个体对自身的意识等,而这些意识又受制于主体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意味着心理健康的人必须有观念明确能身体力行而又有一定程度弹性的道德总则。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实践已经证明价值观问题是许多心理问题的诱因,缺乏道德观念与坚持“超道德”观念是人格异常者与神经症患者常见的特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个体、群体心理健康的手段与促进途径,德育的“参与”乃至“干预”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双向结合的措施
2.1结合学科渗透开展多样活动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同其他学校教育活动一样,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有效的德育和心育是在二者间的紧密结合中进行的,所以,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应该成为 .两者结合的主渠道。各科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本途径,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2.2培养专业性人才
在当前我国中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极为缺乏。而人才的缺乏原因除了教学资源的缺乏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要想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就需要学校重视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网。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改变学校管理人员的认识,让他们意识到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清楚地认识到两个学科的异同点,利于改善当前中小学学校中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学校需要注意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确保从事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并且具备相关资质,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
2.3转变观念,寻求多种途径
要让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有效的作用,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力争做到对学生的积极关注尊重、真诚的倾听、以学生为中心,给予他们温暖,并且要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教会他们如何提高心理素质,应对生活中不可预知事件的发生。
3.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相互渗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废的心态和良好的品质。这也要求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身体与心理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修建 .探究中小学德育如何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J].天津教育,2020(36):32-33.
[2] 李涛,徐廷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研究 [J].课程教育研究,2020(47):1-2.
[3] 王卫卿,王永利,陈粲 .学校德育视角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 [J].教学与管理,2020(33):71-73.
[4] 李国庆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渗透摭探 [J].成才之路,2020(32):26-27.
[5] 李克勤 .德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互渗透的点滴探索 [J].人民教育,2020(2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