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丽萍
【摘 要】近年来,幼儿园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幼儿体育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重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升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体育教学;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9-0008-0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physical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children's physical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 article has some thoughts on this,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kindergarten phys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Keywords】Preschoo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幼兒体育锻炼对其身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在幼儿园开设一定的体育课对孩子运动能力、身高、体重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幼儿园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对部分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揭露,并在提升幼儿园体育活动教学的有效性上提出可行性措施,让幼儿体育教学活动能更好地提升幼儿的运动积极性,培养其运动机能,以下从这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示范动作不规范、不科学
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幼儿的各项动作或者口号需要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假如教师的动作要领不规范,动作语言讲解没有生动形象,幼儿是提不起运动学习兴趣的。由此可见,幼儿体育活动中,教师的动作示范对幼儿的运动要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观察很多一线幼儿园户外运动课堂,不难发现:许多教师自身对很多动作都掌握得不到位,对动作要领、技巧都一知半解,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如:助跑跨跳、鱼贯爬、投掷等动作。
(二)活动中运动量分配不够科学
许多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时基本上都有设计热身和放松环节,这是相对比较科学合理的设计,但是在注重训练技能的体育课中,由于技能的掌握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在体育运动中,侧重于运动技能、同伴合作关注度上,然而针对幼儿们的运动量没有在意,有时候运动量远远不够,没有做到动静相宜,还有些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热身运动后,在幼儿还气喘吁吁的时候,紧接着马上进行第二个环节。
(三)准备的材料太多,材料的利用不够充分
在幼儿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玩教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材料。在玩教具的帮助下,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以及注意力,同时也能在适当的教学过程中降低幼儿的理解难度。在一线体育活动观察中不难发现:许多教师都会准备丰富多样的材料,但是在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使用率却很低,甚至有些材料就用一次,能用多次的材料不多。整体而言,体育课上的各项材料,没有充分发挥材料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充分利用材料,也是幼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缺少自主性和挑战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讲到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教师是一个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幼儿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者、支持者、帮助者。孩子们通过自主的身体运动,在比较开放的时间和空间里,在宽松的氛围中,结合自身的能力与经验,自主选择,不断体验,反复操作,从而得到提高。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设置游戏难度时往往一刀切,难度设置太小,能力强的幼儿得不到提高;难度太大,能力稍弱的幼儿就没法达到,失去对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提高教师动作的规范性
幼儿教师毕竟不是专业的体育教师,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聘请专业体育教师。但是大部分条件不允许的幼儿园,更多还是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平时的备课中,抓住活动的核心内容,对于不够清楚、了解的地方多查找资料、研究或进行集体研讨,这样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为此,幼儿教师需要考虑到幼儿实际认知与运动能力,不需要对幼儿的运动能力达到百分百的标准,旨在让幼儿能先有某个运动的概念,接着希望让幼儿自己运动、自己学习。教师要让幼儿能理解“模仿”与“标准”的关系,不要对幼儿有过多的严格要求,毕竟幼儿的某个动作要领需要在后期慢慢锻炼中得以提升。例如,在指导幼儿立定跳远时,重点应强调摆臂动作协调而有力,蹬地动作快而有力;在指导幼儿进行跳跃动作时,重点应放在起跳时屈膝、轻轻落地的动作要求上。
(二)调控动作的密度和强度,做到动静相宜
幼儿运动时要承受一定的负荷,负荷过小效果差,过大则超过身体承受极限。因此,合理安排运动量,是评价运动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分配运动的时间。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幼儿情况进行调整。教师从上面的内容来看,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活动量,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配时间,然后在活动中随时观察幼儿的情况,及时调整。
(三)充分利用材料,让体育活动发挥实效
1.一物多玩,一物多用。对于大班幼儿来讲,他们更喜欢灵活多样、有挑战的活动材料和内容,这就考验着教师对器材多处运用的把握能力。例如,笔者所在单位的一位教师在设计“助跑跨跳”这一集体活动中,运用厚地垫来设计活动,先运用地垫进行组合对幼儿进行热身运动,接着,让幼儿自由探索地垫的玩法;然后,利用地垫可以拼搭的特征,引导幼儿将地垫拼搭成“人”字的形状,让幼儿探索跨跳的基本方法。在掌握了助跑跨跳的方法后,又设计了自由探索的环节,让幼儿自由拼搭,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调节要跨跳的高度和宽度,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身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整个活动从“热身——学习助跑跨跳环节——游戏巩固——放松”,都充分利用了地垫,而且地垫的选择也恰到好处,每增减一块地垫,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增加,但是又不会太难让幼儿不敢轻易尝试。可见材料的考量非常重要。
2.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环境中的材料。在一次县城某幼儿园开放活动示范课上,县城实验幼儿园陈老师组织的一节关于“投掷”的集体活动让在座的各位幼儿教师感触颇深。因为是借班上课,陈老师不是把所有的运动器械搬到幼儿园操场的那种传统体育课按部就班式教学,而是根据县城某幼儿园的戶外设施进行适当的调整,不仅让幼儿进行了全身的热身活动,还针对本次集体活动的内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热身,增加了腰部、手部肌肉的动作,为接下来的活动环节做好准备。
(四)创设分层的目标,使幼儿有机会选择挑战性的内容
创设分层难度的目标,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目标。教师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的器材,幼儿自己可以在尝试之后选择符合自己需求水平的运动器材。创设幼儿最近运动发展区,让幼儿需要通过意志努力才能获得运动经验。如,上面提到的同单位中,某教师在设计“助跑跨跳”这一活动中根据幼儿的跨越能力用厚地垫设置了四种不同难度的跨跳障碍,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的跨跳障碍。由于这些运动障碍的高度存在差异,从而有效保证不同幼儿可以有梯度地挑战自己的跨越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要重视幼儿园体育课与幼儿运动能力、机体运动锻炼的关系。如何提高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仍是漫漫长路,需要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上,提高体育活动质量,保证幼儿的体育活动能够顺利实施和进行。
参考文献:
[1]陆建春.讲解与示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2020(08).
[2]杨维秀.幼儿园玩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9(19).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