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兵团精神加快兵团高等教育发展

2021-07-20 04:46田洁
兵团党校学报 2021年3期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大会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都强调要践行弘扬兵团精神。兵团高等教育在践行弘扬兵团精神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兵团高等院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要结合学习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突出弘扬兵团精神,加快兵团高等教育发展,为新时代兵团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兵团精神;兵团高等教育;兵团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1)03—0106—03

[作者简介]田洁,女,兵团开放大学教学科研处,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党中央在全党部署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动员大会上,深刻指出了党的精神谱系的丰富内容和历史作用,在我们党的精神谱系中特别点了兵团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特别要求“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几代兵团人长期奋斗实践的结晶,是兵团红色基因的价值体现,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在兵团的生动实践,是兵团事业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是做好兵团工作最富贵的财富。兵团高等教育在践行和弘扬兵团精神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高等院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要学习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突出弘扬兵团精神,加快兵团高等教育发展,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为新时代兵团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兵团精神有力地推动兵团高等教育发展

兵团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伴随着兵团事业发展而发展,以快速发展的成就在兵团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为兵团事业提供了有力的促进作用,是老一辈弘扬兵团精神的重要成果。兵团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发展,发挥兵团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白手起家、创造条件迎难而上创办了一批兵团高等院校,坚持扎根新疆和兵团办教育、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突出服务兵团维稳戍边和新疆长治久安,培养了大批扎根新疆、扎根基层、为国戍边的有用人才。

早在兵团的前身驻疆人民解放军挥师进军新疆过程中,王震将军就积极筹划入疆后的兵团高等教育发展,从陕西、甘肃等沿途招收了近千人的学习医学、农学等青年学生,为进疆后发展兵团高等教育事业奠定了有利的基础。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创建了第一兵团卫生学校,这是石河子大学的前身之一。1952年,兵团创办了兵团第一所高校,经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同意,命名为新疆军区八一农学院,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建立的第一所本科院校。兵团第一卫生学校后来升格为石河子医学院,兵团还创办了石河子农学院、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兵团经济专科学校,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石河子医学院、石河子农学院、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兵团经济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石河子大学,成立兵团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8年兵团还积极服务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创办了塔里木农垦大学,坚持“用胡杨精神育人,为稳疆兴边服务”,弘扬胡杨精神艰苦办学,60年代被人民日报誉为“今日抗大”,2004年更名为“塔里木大学”,是兵团目前两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高等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2021年经教育部同意,石河子大学科技学院和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转设为新疆政法学院。目前,兵团有高等院校9所,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更加健全,其中普通高校在校生5万余人,成人高校在校生2万余人,为兵团发展培育了大量人才,更好地适应了兵团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二、新时代发展兵团高等教育尤其要弘扬兵团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着眼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对新疆和兵团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先后召开第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确立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强调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指出兵团是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的重要战略力量,要求新疆和兵团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履行好兵团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三大功能”,发挥好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四大作用”。

高等教育发展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和兵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上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新疆处在反分裂斗争的前沿,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异常激烈,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以疆制华”“以恐遏华”变本加厉,大肆编造谎言、造谣污蔑,“三股势力”极力煽动极端化,制造破坏活动,与我们争夺阵地、争夺师生、争夺人心、争夺青少年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是长期的、严峻的,甚至是十分激烈的,过去一个时期新疆高等教育领域成为“三股势力”渗透破坏的重灾区。维护新疆长治久安,根本在人,关键在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教育青少年的主渠道,是意识形态反分裂斗争的重要阵地,对于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以凝聚人心为根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新疆各族干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團精神,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兵团精神所包含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内涵,对新时代兵团更好发挥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践行兵团精神,加快兵团高等教育发展

推进新时代兵团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兵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全面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推动兵团高等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以凝聚人心为根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养爱国爱疆、扎根新疆、服务新疆的有用人才。

一是用兵团精神推进高校建设,打造先进文化示范区的高地。老一辈兵团人对党的事业、党的领导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育和传承了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新时代推进兵团高等教育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倍加珍惜兵团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吃老本、再立新功,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强化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大力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教育学生树立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宣传践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践行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的老兵精神,践行艰苦奋斗、扎根边疆、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讲好兵团精神故事,让兵团精神薪火相传,宣传好沙海老兵、戈壁母亲、军垦战士等各个时期英雄模范,传承红色基因,弘揚光荣传统,发扬优良作风,发展校园文化,把兵团精神和老兵精神、胡杨精神不断地弘扬传承、发扬光大,打造成先进文化示范区的高地。

二是用兵团精神培育师德师风,培育高素质兵团高校师资队伍。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路者和引路人。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将师德教育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准,使教师始终牢记“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拓宽教师文化视野,提高教师综合素养,让教师成为带头践行和传播兵团精神的指路者和引路人,认真抓好学风建设,大力倡导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加强教师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成为品行高尚的人,用自己的人格来影响千千万万的学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切实担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为中国共产党永续发展、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承担好培养人的重大责任,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是用兵团精神落实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始终把培养什么人作为教育的首要问题,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珍惜学习时光,树立高远志向,培养综合能力,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需要的人。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心灵深处。要培养新时代兵团戍边人,不断赋予兵团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教育学生自觉践行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把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怀转化为建设好兵团事业的行动力,把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执行力,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转化为履行职责使命的生产力,把开拓进取的革命精神转化为敢闯敢试的创新力,以实干笃定前行,用汗水浇灌收获,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为兵团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不竭的动力源泉。

四是用兵团精神推进改革发展,激发兵团教育发展的生机活力。要把为学校解除繁苛释放活力作为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管理的目标,作为推进高校“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主题,作为教育系统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教育治理体系的关键,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从严治校,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完善办学制度机制,不断健全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围绕教师、教材、教法推进改革,探索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围绕立德立志、增智健体、成才用才推进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每个人成长成才创造条件;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在开放中培养和延揽全球人才,在开放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开放中助力“一带一路”倡议;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促进高校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健全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为兵团事业发展培养亿万高素质产业生力军。

责任编辑:杨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