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舟 李雨俪
摘 要:经济学课程作为理论基础课程,教学方式多为传统课堂教学,能够将知识理论体系和丰富案例分析进行完整传授,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经济学的教学突破传统面临了一次新教学环境的考验,同时也是一次探索完善的机会。作为经济学课程建设中的教学成果之一,“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实践思考,既符合教育部对高校课程教学的新要求,也能够对新形势下经典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进行有益推动。
关键词:经济学;线上+线下;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5-0027-04
Abstract: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e course Economics is usually just as traditional one as that of any theoretical foundation course, which can fully impart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system and rich case analysi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Covid-19 this year, the teaching of Economics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 and faces a new teaching environment. It is a challenge as well as an opportunity to explor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Economics. As one of the teaching achievements in the economic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al thinking of the "online + offline" teaching method not only meets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college curriculum teaching, but also has an impact on the promotion of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classic curriculum teaching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words: Economics; online + offlin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經济学课程作为经管类及商科分院的基础课程,大部分学校都有着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本课程经过我校商科分院三年的全面建设,在教学内容、师资培养、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学习成果、教学资料以及在线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改革成果,与三年前课程状况对比有显而易见的成效。一方面外部引进名校经济学名师指导,拓宽视野,在广度和深度上言传身教成为提升课程建设质量的前提;另一方面内部师资整体水平逐步完善提升,从三年前80%的兼职教师到目前90%的专职教师队伍,教学团队的强大统一是带给学生较好学习体验的保障。经调查,学生学习收获明显、学习感受和体验增强,普遍觉得“有趣有用、改变思维、受益终身”,改变以往觉得经济学课程理论性强、枯燥无味,学完考完即忘的现象。
投入建设以来,教师和学生都喜欢课程的研究与学习,师生均受益,且持续深入的课程投入,在课本教学基础上有了更大的超越,是在经济学领域的探究与思考。教师教研相长,学生开启经济学之旅,打开思考现象的思维,训练分析问题的逻辑,不分专业,是掌握了可作为分析一切现象与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工具(经济学已被经济学家证实是可以分析一切有人类行为的社会科学),这自然成为对学生最宝贵的“授之以渔”的一课,课程建设的价值也体现在这里。
建设课程目标: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是各种经济行为之间所隐含的因果关系,即经济原理。学生不但要掌握经济学原理,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思维分析现实经济社会问题,理解所处的社会与市场是如何运行的,通过对经济学核心概念和理论讲深讲透,引导思考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将经济学拉近到身边,培养学生经济思维和经济解释能力。基于我们的课程目标,也是目前经济学教学最前沿的理念,我们的建设始终践行“以课程质量为中心”进行课程整体规划与设计,结合教育部对本科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的要求, 做好“线上+线下”教学与课程建设探索。
一、课程定位与建设理念
(一)课程定位应用型改革
经济学,社会学科中的核心课程,在商科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和经济学思维逻辑。研究型本科与应用型本科从本质上讲有着完全不同的要求。经济学在研究型大学中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从宏微观经济学到中级、高级宏微观经济学,再到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等等与数学密切相关的理论经济学,这是研究型大学所必备的基本经济学基础,是以研究为目的的课程体系,发展至今已经比较成熟与完善;而应用型大学是最近10年才出现的分类,是二元制高等教育改革的尝试,应用型本科的经济学一直没有找到真正的定位,多数情况是将研究型大学的初级经济学照搬过来使用,毕竟,应用型本科的教师也都是从研究型大学毕业出来的。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错配,应用型本科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经济学定位,经过多年的授课实践,应用型本科的经济学应该专注于两个方面:其一,训练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能够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思考,具备基本的经济学逻辑;其二,是能够对宏观的经济具备基本的分析能力。这两者的结合,是使经济学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学以致用的关键两方面能力。因此,弱化数学推导,提升思维培养与训练,提升实际宏观分析工具的使用能力,这才是应用型本科该有的经济学定位。
(二)建设理念前沿性改革
经济学已经经历了两百多年的锤炼与升华,较为庞杂且随着经济数学的融入程度加深也变得越来越晦涩难懂了,问题关键是很多学生学完以后并不能将所学的经济学知识理解并运用到今后的工作甚至是生活中,核心问题便是缺乏经济学思维。当我们过多的关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或研究工具时,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就被弱化忽略了。对于初学者来说,函数、图形、表格、模型、统计检验、实验数据等等一些分析工具和方法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这么好的一门课程却不能让所有人掌握和领悟真谛,甚是遗憾!所以有必要进行改革。
而经济学思维课程就是以训练学生经济学思维方式为核心,利用课堂上不断的提问和思考,沿着经济学的逻辑脉络,剥茧抽丝般地寻找经济现象发展的本质与规律。不用深奥的数学方法,不用繁杂的模型验证,这些规律背后已经有知名学者的理论支持,但對于初学者来讲,这是开启和训练经济学思维最好的方式,在学生逐步建立思维方式的同时,就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提升经济学分析能力且事半功倍。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大师都是在深度领会经济学思维之后才能应用于各种跨界学科,从而开辟一个全新的经济学领域。我们的课程旨在培养全人及有思想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课程教学理念的改革亦成为责任使然。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建设特色
(一)建设过程“零突破”特色
课程建设的每个阶段均实现了一些“零”的突破,主要如下:
1. 团队初建共建阶段
课程建设初期,团队建设成员齐心协力,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共同商讨教学大纲,共同拟定教学资源,形成优势互补、搭建了初步的教学资料统一的格局。同时,围绕如何启发学生思维转变,摒弃闭卷应试考核的模式,闭卷考试的引导就是记忆背诵公式概念和因素特征等固有的内容,要把经济学的培养结果作为目标,就需要尝试改革,所以在结合学院考核方式改革要点基础上,将多年来经济学课程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了大胆改革,也是“零”的突破,以撰写经济小论文作为考核方式,开启经济学考核方式的改革,在之后的两个学期仍在不断地完善修订,以有效达成建设目标。
2. 团队成果建设提升阶段
在此阶段,每学期会不断交流总结之前的经验和不足,对下一学期的教学提出新的改革想法。除了结合课程本身的阶段建设成果外,在这个阶段举行了一次全授课班级的“经济云课堂”活动,邀请西安交通大学金禾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专家面对欧亚商科两个分院16个班近六百名学生进行现场授课,利用学校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五个现场教室同步授课,达到“云课堂”线上教学效果。首次尝试,学生体验不错,效果震撼,更是经济学课程校内有史以来“零”的突破。
本年度着力在理论应用和思维训练方面激发培养学生,一方面采用小组形式对选择的市场产品进行分析,或是对身边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写作,不断阐述和讨论来提升思维能力,这样,课堂教学会更加开放。另外建立了学生公众号平台——“学生的经济思维”,为每一个同学,每一个小组开辟了一个展示思想的线上园地,有属于学生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从2018年9月迄今已经运营2年多,教师引导管理发布,鼓励学生把思想的火花在这里充分展示。使得学生大胆的思考与尝试,勇敢评价社会经济问题,多思多问,讨论总结,打通逻辑的“任督二脉”,让思想之花在这里绽放。
同时,为提升师资水平,鼓励和引导建设团队教师全员学习中国大学慕课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课程,教师攻读“线上课程”拿到课程证书,融合到课程教学中,先改变师资理念提升师资水平,才能够保证新的教学理念实施,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经过两轮教学培养,这种效果已经显现出来。
3. 团队扩大巩固发展阶段
为适应商科专业规模的扩大,本阶段吸收了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学团队中,一方面满足了最大授课承载量,另一个方面,对年轻教师的带领和融合,带给团队更多的活力和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带给学生多样的学习体验。同时在本阶段,基于前面的建设积累,虽然在教学内容上有了改革和增删,但是没有体现在教材上(市场上没有相应的应用型教材,多是传统体系),因此本阶段的任务也是在此基础上完成课程建设改革的成果之一——新修订版教材,满足后期课程的教学实施,即不论是否是团队教师,在依据教材的教学中,势必要以经济学思辨内容来进行教学组织和设计,达到课程目标,切实为商科学生的经济学逻辑和经济学思维分析能力训练做好铺垫。
(二)教学内容改革紧扣经济思维培养特色
关于课程教学内容,微观部分主要以市场为基础,宏观以经济政策分析为目标,改变理论经济学的纯实证教学方法,加入规范分析内容,以OBE理念设计课程为例,具体来说,传统的理论经济学总是在讲工具、讲方法,这没有问题,但是学生学习完之后,往往不知道如何使用及如何评判,学而不用,使知识很难稳固,也很难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引入评价标准是规范分析的基本特征,经济学比较公认的评价标准就是社会福利,在改革以后的课程体系中,主要是在微观部分,每一个章节都会有社会福利的评价,让学生使用基本的工具评价一些社会现象及经济问题,逐渐的,他们就会建立自己的评价逻辑,当然也就会使用经济学思维工具了,修订课程体系内容以微观部分为例:
微观部分:经济学基本原理与假设;需求供给与均衡;管制与市场均衡;弹性及其应用;税收与补贴;消费者行为理论;竞争市场下的厂商行为与利润最大化;市场结构与定价;生产要素与分配理论;公共物品与外部性。
而传统经济学理论体系,以微观经济学为例,大部分教材普遍为:导论,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
改革前内容更加注重大而全的概论体系,所有经济体系内容面面俱到,但却无法使学生与实际相结合,深入认知;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从效率、福利角度评价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正确看待涨价、补贴、征税、管制、套利、歧视等现象,而不是将经济理论用于考试或换取学分,更加具备经济逻辑,善于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
为使修订的核心内容达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团队主讲教师将核心单元的重难点进行微课录制,每学期根据教学进度提前发布在线上教学系统和微信平台里,所有学生可提前观看学习重点和难点知识点,教师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或翻转课堂教学,既统一教学重难点的解读,学生又可以反复学习和复习,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的有效结合,融合课程建设理念达到建设目标。
(三)课程建设凸显立体化教学特色
课程内容的建设与授课方式的创新需要匹配,单纯的内容改革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与思维训练效果。在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上,必须拓宽学生经济思维训练的高度与宽度,要求他们从理论着手、从生活着手、从课下着手、从独立思考着手、从动笔写作着手、从增加阅读量着手、从参与热点经济问题和社会现象研讨着手,这需要建立起一套立体化、全方位的经济学教学模式:四维教授模式+二维学习模式。具体来说,四维是指:课堂教学+专家讲座+延伸阅读+学习工坊,二维是指线上+线下,如图1所示,搭建适合应用型高校的经济学思维课程教学模式,释放经济学魅力,切实发挥经济学价值。
三、线上教学实践成效探讨
(一)线上资源建设
目前课程的线上资源建设完备,一是利用学校的TronClass创课系统,有丰富的教学学习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线上学习的需要。包括必备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各章学习课件、测试题、研讨专栏、阅读资料及电子教材等,还包括各章案例小视频、各章教学视频、重难点微课以及相关的学习网站链接等,既达到巩固学习效果的目的,也能够拓宽视野启发思考。
同时本课程老师参与中国大学MOOC(慕课)优质在线课程学习平台的课程建设,参与西安交通大学金禾经济研究中心俞炜华副教授的团队完成经济学的思维方式MOOC课程的在线资源建设及线上答疑辅导及助教工作,因此将这门优质在线课程的资源链接给学生,学生有机会学习聆听到985高校专家的谆谆教导,有疑问可以随时与线下的学校老师沟通交流,是难得的学习体验。
(二)线上教学效果分析
根据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分析,经济学课程在学校内首次采用线上教学,虽然只执行了一半,即2-4月是9周线上教学,5-6月是返校后的7周线下教学。返校后即对前半学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检测,基本良好,测试结果呈合理的正态分布,优秀率并不低。
分析来看,线上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一种直接的挑战,面对学生直播,不论状态还是教学内容都要经过更多的精心设计,相比线下进课堂教学反而更加用心,同时有很多其他的线上教学工具辅助及方法培训,使得线上教学质量得以保证。另外线上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新的体验和尝试,作为必修课和专业老师全程线上教学,学生在学习投入度和主动性上是一次考验和衡量,学生会权衡其投入学习的成本(包括费用、时间、精力等)与所得的学习收益,加上疫情期间一直在家无其他干扰,可以说学生总体还是愿意投入学习及有所成效的,也侧面反映出在没有监督管理下的学习效果。
四、课程建设的创新拓展与思考
(一)融入学生生活的场景式拓展模式
在经济学领域有许多伟大成果,例如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等。这些理论不仅适用某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它们也给机敏的学生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透镜。它们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世界,更将使学生学会精明地参与经济,做出更优的决策,同时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例如,让学生如何理解用于学习和游玩时间分配背后的成本真相;参加工作后,要如何决定儲蓄与投资的分配;如果未来选择创业,那么公司如何决定产品的定价等问题。
(二)融入企业培训的对外拓展模式
经济学课程的对外推广模式,与其他高校之间的推广通过互联网在线课程平台比较容易实现,对企业的推广是一种新的拓展尝试。目前我们实现的是通过校企合作,在企业培训模块中融入经济学思维课程模块,提供培养员工通过经济学分析人们经济行为的思考逻辑方式,以助力业务提升。在与企业洽谈员工培训期间,研究的定制培训课程模块,其中融入经济学思维模块,这是本课程在课程核心内容与企业专业培训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一方面打破就业务谈业务的企业培训模式,另外带给企业员工不一样的视野和思考问题看问题的方式,视角新颖,切实体现课程核心内容价值化。
(三)基于课程质量和课程建设的综合考量,对课程建设的完善与思考
1. 开发校级线上经济学思维课程。本课程属于普及面较广,应用面较广的社会科学,需要更多的传播和影响,才会看到它的价值。因此本课程更适合进行全程在线课程的建设,利用率和普及率相比专业课程更高,也会成为少有的在具有竞争力的民办大学中最早开设这种经济学思维课程的学校。
2. 商科学院的经济学打造“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建设了相关在线课程资源后,可以对商科平台课程经济学打造“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探索精讲多练的教学新模式,结合线上资源,带领学生去剖析大量真实世界的案例,教学设计会更加灵活,教学资源会更加丰富,也会更加符合培养学生商业分析头脑的特质。
3. 双语课程建设。基于国际化建设的需要,与经济学本身就是原汁原味的西方经济学,条件允许可以建立双语课堂,教学内容接近当今前沿经济学教学思想和体系,包括双语讲义及中英文对照教材的建设,把经济学的国际化视野教学夯实,学生学习体验和效果将有更多丰富内涵,师资提升的同时也将课程建设精益求精。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到正确结论”。经济学绝非晦涩深奥的理论,而是一种分析问题的视角,经济学思维对于每个人特别是商科人,是立身之本,准确把握市场,顺商情于千里外,运智筹于帷幄中。今天,经济学研究的领域也已囊括人类的全部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全部决定。经济学的特点在于,它研究问题的本质,而不是该问题是否具有商业性或物质性。因此,凡是以多种用途为特质的资源稀缺情况产生的资源分配与选择问题,均可以纳入经济学的范围,均可以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加以研究。正如诺贝尔奖经济学大师加里·贝克尔所说:“上帝目之所及,一切皆可交易。”
参考文献:
[1]李文阔.新冠疫情背景下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2):122-124.
[2]常艳花.基于超星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共享开放课程建设——以“微观经济学”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5):217-219.
[3]王卫平.关于“经济学基本问题”教学的一个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19(1):87-87.
[4]雷晓丽.浅析民办类高校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J].现代营销,2018(10):232-232.
[5]欧亚勤.微观经济学教学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5(13):201-201.
[6]胡景北.浅谈经济学直觉[J].经济资料译丛,2013(10):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