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晓雪
摘要:
近年来,“班班通”成为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图文并茂,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在看似枯燥的小古文教学中,班班通带给课堂不一样的情境体验,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情感体验,凸显了小古文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班班通小古文辅助教学有效手段
目前,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引进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先进的教学模式。正逐步改变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班班通作为多媒体技术的代表走进课堂,它用于教育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促进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实现了课堂教学内容的无限延伸。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它质朴之中充满力量,简洁却不失温文尔雅。《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亦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正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诸如,闪现智慧火花的《司马光》《杨氏之子》;倡导肃静勤勉的《囊萤夜读》《学弈》;慨叹知音难觅的《伯牙鼓琴》;展现美好品质的《王戎不取道旁李》《精卫填海》;为大家答疑解惑的《古人谈读书》;等等。由此可见小古文教学的重要性。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浅谈班班通在《杨氏之子》辅助教学的情况。
一、揭开小古文的“面纱”
小古文是篇幅短小的文言文。教师在学生学习小古文的过程中要帮助他们扫除语言障碍,熟悉古代特殊的文言文句式,逐步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古文情境,才能将学生从现实引入文本之中。首先,出示课题。用课题的方式“吾是×氏之女”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然后,让学生们互相作自我介绍,学生们对这种模仿古人说话的方式非常感兴趣,接受起来也特别容易,他们由一开始的犹豫腼腆到后来的大方得体,由此对古人说话方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学习接下来的课文奠定了基础。然后再出示课件“杨氏之子,即是姓杨人家的儿子。”“之”是助词,相当于“的”,直观而又简洁地展示了课堂上情景谈话的内容。这种特殊的文言文句式无须讲得过于深入,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会运用即可。让学生们体会到文言文和白话文在形式和内容上的不同。小古文并非艰涩难懂,继而揭开了小古文的“面纱”,为下一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读出古文韵律美
把握节奏,读出古文的韵律美。在诵读中体验情感,在诵读中明辨是非,在诵读中贴近古人的生活。因此,小古文教学强调熟读、背诵。古人读文并非像今人正襟危坐地读,他们讲究节奏和韵律。在本课的教学中,“读”是难点,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想象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制作课件时让学生在清除生字障碍的基础上读一读标注拼音的文言文,再读一读无停顿的文言文,学生普遍反映后一种无停顿的竖版文言文更难读一些。但是这也难不倒他们,学生积极地举手要求尝试去读,虽然一开始个别学生读的速度很慢,还有读错的现象,如,把“夫子家/禽”读成“夫子/家禽”,但是这也激发了他们朗读的兴趣,读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停顿,在不断的尝试和挑战中他们获得自信,这也达到了效果。接下来,又出示了用“/”标注好停顿的课文,教师可以重点示范朗读,比如:“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着读着,他们就读通了,在个别读、齐读、摇头晃脑地读中逐渐掌握了节奏要领,为下面深入地理解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课件的展示使得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享受读的乐趣,熟读成诵。诚如于永正老师所说,“粗知大意,背下来再说”,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了他的“读—演”结合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在课堂上用班班通播放古典音乐,伴随着优雅低沉的乐曲,学生们轻轻地吟诵,别有一番韵味。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加深了对文言文语言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三、品味古今异义
古人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的解释不能像现代人在词典里给词以科学的解释,虽心知其意,但找不到合适的字词来表达,经过了时代的变迁自然就产生了古今异义现象。通过课件展示文中重点语句,让学生依据课下注释来自主地理解课文不失为一个好方法。那课下注释中没有的怎么办呢?如,学生在理解“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时就遇到了困难。“家禽”:人类为了经济或其他目的而驯养的鸟类,如鸡、鸭、鹅等。这是它的现代义,古代还指鸡、鸭、鹅吗?当然不是,学生们首先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确定了“禽”字还有鸟的含义,笔者把家禽的古今异义通过课件展示出来,并且把这一义项增添到课下注释中。学生们很有成就感的同时,也知道了原来古代的词语经过时间的洗礼,发展到今天,词义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如杨氏之子中的“子”在古代包含儿子和女儿,现在就仅仅指儿子。假如古今词义相同,那么学生阅读小古文的困难就会小很多,但也正是因为古今词义之间存在细微的差别,所以学生才能感受到小古文的语言文字魅力。课件中古今异义的展示,让学生明确了这种差别,并帮助他们快速进入小古文的语境,增添了语文课堂的时效性。
四、探寻语言智慧
本文教学的关键除了“读”和“悟”,还要求学生体会“杨氏之子”聪明在何处?笔者先利用班班通显示二人的对话,再出示删去“未闻”之后的回答,比较“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和“孔雀是夫子家禽”的不同效果,从中大家更直观地体会出杨氏之子果真“甚聪慧”,他小小年纪说话就如此委婉和机智。同时,又加入了《世说新语》中“咏雪”的小古文故事,让学生们从“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对比中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精妙。最后用课件展示了拓展学习:严禁践踏草坪,请同学们用委婉的语言设计提示语。同学们积极动脑,想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如:“请高抬贵脚”“请君绕一绕,花草对我笑”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小古文和现代提示语,语文和生活融合在一起。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引领,学生由古至今,穿越时空隧道,用听、说、读、写等方式实现了与小古文的对接,他们深切地感受到学习小古文并不难,反而很有趣,语言的艺术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学生。在课后,笔者还向他们推荐了书目《世说新语》,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的要求。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激发,自主探究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综合上述,本节语文课教学容量较大,教学的重点不是着重阐释某个字或者某句话原本是什么意思,也不是让学生一字不差地把小古文背诵下来,而是恰当有效地使用班班通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探讨、比较,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到更多、更有趣的知识。班班通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集于一体,真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把原本看似枯燥的小古文教学变得栩栩如生,魅力四射。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继续运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2006(8).
〖3〗远新蕾,赵杰,陈敏.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7.
〖4〗智學.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
〖5〗胡玉娟.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与课例研究.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