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香香
摘要:在核心素养理念下,中小学各科教学十分强调整合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学科内整合,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组式整合、关联式整合、渗透式整合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整合
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数学立人”的全新理念,在学科综合素养的引领下,改变课程原有的零散状态,借助多元的协调融合手段对关联知识进行重构,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整合,全面推动数学学习,使其与学生共生共长。
一、重组式整合——形成数学知识网络
所谓重组式整合,主要针对零散分布于教材中的数学知识,通过统整的方式改变原来的孤立化和零散性状态。可以针对相同版本中不同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也可以选择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具体的整合方式,包括增、减、合并等,以彰显数学学科独有的属性及价值,使其更好地发挥整体育人的功能。
例如,六年级上册主要编排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分数乘除法”等内容,为了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我改变了原有的编排及呈现方式,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百分数”前置,这样能够与“分数乘除法”等之前的内容形成一个以“分数、百分数”为核心的整体教学板块,在完成“分数的乘除法”之后就可直接进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不仅可以巩固之前所学习的内容,同时还能及时延伸至分数的综合运算,并融入之前已经学习过的分数加减法,突出分数的运算法则,比如进行加减法之前要进行通分、在进行乘除法之前要进行约分,等等。经过内容重构之后的教学,可以有效突破学生的思维惰性,在引入乘除法应用题之后,促使学生不得不对其中的数量关系展开分析,从中寻求分率与数量之间所呈现出的对应关系。通过重组式整合,不仅能编织更为完善的学科“知网”,及时推动学生主动思考,还能促使学生借助“份数”寻找正确的解题思路,使数学知识真正成为一个整体。
进行重组式整合,能够更充分地展现知识之间的逻辑关联,使其具有更强的生长性力量。学生不仅能够发现分数的乘除法具有明显的相对性,是基于题意相对而生,绝对的乘法、绝对的除法都不存在,还能意识到知识的整体性,有助于实现知识增值,从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关联式整合——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在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同时也需要考虑对学生已经积累的知识,需要就此展开整合,使之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创设具有系统性及连续性的良好学习情境,使其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促进科学素养及思维方式等诸多层面的协调均衡发展。
例如,“乘法口诀”被分别编排在两个单元中,而且都以生活素材入手,首先呈现具体的计算过程,然后结合乘法算式编制口诀。因为小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所以在《表内乘法(一)》的编排上更关注由直觀到抽象的衔接,向学生呈现的是具有半抽象特质的点子图,学生可以亲历由图到式再到乘法口诀的过程,体会其间的联系。在《表内乘法(二)》中,因为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认知,教材中所呈现的6~9的乘法口诀选择了统一的形式,不仅链接了生活素材,也完整地展现了计算过程,还改变了原有的点子图的呈现方式,从而真正实现从扶到放的教学过程。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将上述两个板块进行整合,然后再将整合后的内容进行分割,形成四个部分:一是针对乘法的初步认知,需要2课时;二是针对乘法口诀的编制,在渗透乘法口诀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规律意识,引导学生初步利用规律完成对乘法口诀的记忆,需要4课时;三是探索乘法口诀之间的关联,需要2课时;四是基于实践探索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需要2课时。在教学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应将重点置于亲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这一环节中,教学难点在于如何探寻口诀之间的关联、如何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经过重构之后的教学,不仅能轻松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还能带领学生探寻口诀之后的意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渗透式整合——彰显数学学科价值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属性和教学价值,在学科内渗透,就是立足于学科内在逻辑,更充分地发挥整体育人的功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深入透彻地理解学科本身的基本观念及基本思想,还要紧抓学科大概念以及核心概念。在学科内,常用的有效渗透整合方法就是大概念统整和大思想驾驭,基于增减、合并等多元的手段,抓概念、抓关联、抓节点,对学科教学进行全面统整和优化。
例如,《认识厘米》《认识米》等都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认识分米》《认识毫米》等都是二年级下册的内容,与面积相关的知识开始于三年级上册。所谓大概念统整,就是针对大概念进行解析,发现其中存在的诸多小概念,使学生体会到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基于这一视角,可以发现《认识厘米》在这一知识结构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筑基意义。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了解一个长度单位中包含多少个长度单位,这也就意味着,先需要带领学生比较,再由学生自主架构长度单位,最后再结合实践测量实体物体的长度。鉴于此,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如下设计:首先,利用不同的单位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使学生生发强烈的学习意愿,渴望了解如何统一长度单位;其次,在借助某一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时,使学生联想能否将这些长度单位进行连接,从而架构“厘米尺”的雏形。这一教学环节,能够引发学生的感悟,真正体会测量的本质:在一个长度单位中,究竟包含多少个长度单位,通过这一方式就会形成特殊的“包含观念”,学生具备这一观念后,便可延伸到“重量单位”等方面的学习,还可以利用这一观念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
小学数学学科内整合的“三种形式”
总之,在学科内进行渗透和整合,有利于推动学生由点到面的学习过程,深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通过对学科的跨界整合,形成一种特殊的“顶灯策略”,而这一“顶灯”的突出特点就是不仅能够照亮知识的局部和个体,还能够呈现知识的全局和整体,真正实现跨界式学习,促进学科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郑秀兰.小学数学课堂整合化教学策略探索.考试周刊,2018(4):7677.
〖2〗尹侠.小学数学教学应关注思维过程可视化.贵州教育,2018(19):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