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春芳
伍修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者之一。他1923年参加革命,经历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参谋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他母亲的大半生,是在饥寒交迫的旧社会里度过的。伍修权参加革命后,老人家一直不知伍修权的音信,在焦急和不安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1949年12月,伍修权专门请假回乡探亲。在武昌一条小弄堂里的破旧小屋中,他见到了几十年不见的老母亲。老人家既兴奋又伤感,因为她的老伴和伍修权的三个哥哥都被黑暗的旧社会先后夺去了生命。伍修权一不带警卫员,二不住招待所,就在那间低矮破旧的小屋里,在一张吱嘎作响的旧木板床上,无比亲热地与自己的老母親住在一起,香甜地吃着老人家亲手做的家乡粗茶淡饭。也就在这时,老人家才第一次真正愉快地笑了。
由于老人家不习惯在北京过吃现成饭的生活,大部分时间仍然住在武昌老家,为她的孙子辈以至重孙辈忙里忙外。十年内乱中,伍修权被打成“走资派”和“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她这个从来只知操持家务、不愿跟儿子享清福的老人家,竟也受到了株连。造反派抄了她的家,里里外外糊满了打倒她儿子的大字报和大标语,还将她和家里人赶出原来住屋,同重孙和孙媳们一起,挤住在两间小破屋里。更气人的是,她那个典型的城市贫民之家,竟被造反派说成是“资产阶级”和“官僚家庭”,使这位饱受过清朝衙门和国民党政府欺凌压迫的老人,又一次受到侮辱与恫吓。当地群众曾经愤愤不平地对北京来“外调”的造反人物说:“你们去伍家看看吧,哪有资产阶级住他家那种破房子的?伍家的老奶奶解放前是做‘下婆(即女佣)的。你们说伍家是资本家,他们家的‘资本是你给的吗?”当然,老人家自己也有对付造反派的办法:任凭来人如何声色俱厉,一律来个置之不理。1974年底,伍修权出“牛棚”不久,自费回到武昌老家,将老人家接到北京与儿孙们一起生活。
从那时起,老人家在京又住了十年光景。每到节假日,孩子们常常围着这位“老寿星”逗乐嬉耍。伍修权和夫人每天都陪老人家一起吃饭,为她夹菜,为她盛汤。每次外出稍久,总要打电话回来问问老人家的情况,一回到家,又首先是到老人家跟前坐坐聊聊。尽管她不了解儿子的工作内容,却也要问问去了什么地方,到过哪个国家,那里的风俗、风光如何。每天上午,她喜欢从自己住室通过院子到前屋客厅坐会儿。在子孙们都上班和上学以后,她就坐着抽抽烟。午饭时还爱喝半两左右白酒。她饭量不大,每顿一小碗而已。吃完饭还得喝上大半碗萝卜汤或白菜汤,特别爱吃鱼和烧得烂的肉。她的饮食极平常,跟全家人一样,唯一特殊的是每天早上一碗大油(即猪油)白糖冲鸡蛋。孩子们曾经开玩笑地说:“我们家的‘老太君存心同养生之道‘对着干。医生说老年人不能抽烟,不能喝酒,更不能吃动物脂肪,还得少吃糖。可她又抽烟,又喝酒,又吃大油又吃糖,却偏偏长寿!”
事实也正是这样,伍老太除了正常的衰老以外,可以说是无病无痛。有人问老人家有什么长寿“秘诀”,她笑道:“(什)么事莫着急,莫生气,莫慌忙,就好了。”当人们祝贺她的高寿时,她又笑着说:“好是好,可我感到老是这么活下去,自己倒有点不耐烦了。”
1986年,伍老太在伍修权家中安详去世,享年104岁。
人们常说,长寿必得有安定的生活和相对舒适的条件。但长寿的伍老太太却过了七十年旧社会的苦难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也是忙忙碌碌的操劳家务,谈不上舒适;九十岁前后还硬是被狠狠折腾了一阵子。真正享清福,还是最后十几年的事。因而,要说伍老太有什么长寿秘诀,吃苦、勤劳、不偏食和不生气,恐怕是其原因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