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腿脚发凉莫小觑

2021-07-19 01:19鞠上赵金超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肢体造影斑块

鞠上 赵金超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许多老年人会出现腿脚发凉,或者走一段路程以后腿疼乏力,坐下休息片刻后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过程和状态再度出现。很多老年人会误认为这是缺钙或是受凉所致。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判断,很有可能是下肢血管出问题了。

市民张大爷今年67岁,近两年来他就常常感觉自己右脚发凉,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右脚就没热乎过,近1个月右腿发凉越来越厉害,并逐渐出现下肢酸痛。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周围血管科就诊,下肢动脉CTA检查提示:右侧股动脉中远段重度狭窄甚至闭塞。我们给张大爷做了下肢动脉介入手术后,张大爷右下肢发凉、疼痛立刻缓解了。

张大爷的腿脚发凉是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所导致的疾病。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缺血的慢性疾病。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西医阐述

下肢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如同水管长了水锈,当血脂沉积在下肢动脉内膜上,内膜面向管腔内突起,造成管腔狭窄,通往下肢的血流减少。随着病变的进展,管腔越来越狭窄甚至堵塞,当血流供应不能满足肢体运动时对氧的需求,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特别是进入冬季,冷空气刺激血管收缩加剧,是下肢缺血的高发期。下肢动脉硬化的最初表现为肢体发凉、发麻,行走时下肢病变的血管不能提供足够的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迫使肌肉细胞进行无氧代谢,由此而产生大量酸性代謝废物,进而引起疼痛;当活动停止后,代谢废物被血流逐渐清除,疼痛感随即消失。这种症状重复出现,称之为间歇性跛行。随着病变的进展,跛行距离逐渐缩短,当发展到侧枝小动脉也不足以维持肢体的需求时,血供最差的趾端部分出现昼夜不停地疼痛,称为静息痛,甚至造成脚趾溃疡、坏疽等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中医阐述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属于中医的“脱疽”和“脉痹”范畴,最早记载于《内经》。《灵枢·痈疽》曰:“发于足趾,名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明代医家陈实功《外科正宗》也提道:“夫脱疽者,外腐而内坏也。”早期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1~3期)表现为肢体怕冷、发凉、 疼痛、麻木、痉挛等症状者,亦可归纳为中医之疼痛、麻木等范畴。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发生原因

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关。工作节奏快,压力大,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不良饮食习惯,抽烟、喝酒、寒冷等因素,都可诱发下肢动脉硬化的发生。其中吸烟与糖尿病的危害最大,二者均可使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增高3~4倍,若合并存在,则危险性更高。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做什么检查

1.踝肱血压指数(ABI)。是踝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之比。ABI是筛查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一种简单、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

2.多普勒超声检查。多普勒检查作为一种无创的便利的检查手段,可以很好地诊断出动脉的血流变化情况,并且发现患者是否存在下肢动脉的闭塞或者是狭窄的情况。

3.下肢动脉CT或核磁共振检查。需要在CT或核磁共振室的大型仪器上进行的检查,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但检查时通常需要在周围静脉内注射少量的造影剂,如果有较严重的肾功能不全时应慎行。

4.下肢血管的造影检查。下肢血管造影属于一种有创性检查,我们可以根据这一检查结果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方法

1.症状诊断。患者出现下肢供血不足的情况,会引起下肢肌群缺血性疼痛,运动时疼痛比较明显。还会出现间歇性跛行。缺血下肢严重会引起缺血性静息痛以及溃疡等症状。

2.ABI测定诊断。能够初步评估动脉的阻塞以及肢体的缺血程度,如果ABI≤0.90,就可以诊断为下肢缺血。

3.超声检查诊断。可以测量血管膜厚度以及斑块大小,明确斑块的性质,判断有无动脉狭窄情况,可以清晰地显示动脉的狭窄以及动脉闭塞等病变。

4.计算机断层动脉造影(CTA)或核磁共振动脉造影(MRA)。这是术前常用的无创性诊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DSA。CTA图像由于动脉壁的钙化影响动脉的有效显影,对远端小动脉的显影有时不理想。通过阅读横断面原始图像,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MRA图像有时会夸大动脉狭窄程度。体内有铁磁性金属植入物时不适合行MRA。

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SA可以准确显示病变部位、性质、范围和程度,目前仍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金标准。但作为一种有创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疾病的治疗

1.病因治疗。病因是动脉硬化。因此必须从病因着手,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预防下肢动脉硬化。(1)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如低脂、低糖、低盐饮食,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少吃刺激性食物;(2)高脂肪、高糖类饮食会造成高胆固醇、高血脂,容易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应少进食高糖、高脂的食物,如虾蟹、肥肉等;(3)少饮酒不抽烟,可适量饮用葡萄酒;(4)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减压和自我调节,劳逸结合。

2.行走锻炼。行走锻炼能够促进下肢动脉侧支循环建立,对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一定作用,尤其对下肢缺血导致的间歇性跛行有良好疗效。这种行走锻炼是需要达到一定运动强度的,一般认为运动到接近肢体最大疼痛时再停止运动,能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每次运动结束时不应骤然停止,要逐步减速直至停止。但如果患者下肢缺血严重,已经出现明显静息痛甚至坏疽时,则行走锻炼方法就不再适用了。

3.外科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局麻下通过动脉穿刺,引入导管,对狭窄部位行扩张或支架术,优点是创伤小,病人恢复快。近年来应用斑块旋切系统或腔内激光销蚀手术处理下肢动脉硬化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因为创伤小,可重复性操作等优势,目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主要有动脉内膜剥脱和血管移植术两类。如果硬化斑块较局限,可采用局部硬化内膜剥脱。血管移植术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在狭窄闭塞段的两端分别与正常动脉吻合,从而越过狭窄段向远端肢体供血。相对于介入治疗,搭桥手术的创伤较大,恢复慢。

无论是介入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术后都有血栓形成再栓塞的可能,所以要继续采用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

4.中医治疗。中医辨证认为,本病多由脾肾阳虚气弱、痰湿不化,痰瘀凝结络脉而致病。以益气温肾、活血通络、祛痰化瘀等法治疗。有心肾虚者,有肝阳亢者,有感染化热者,有气阴两亏者,宜兼顾并治。本病早期疗效较好,故早期诊断与防治至关重要。

最后提醒大家:腿脚发凉,尤其是老人腿脚发凉,一定要及时看血管科医生!

猜你喜欢
肢体造影斑块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肢体语言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