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媛
摘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关乎社会的稳定。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食物中毒病例中,食源性致病菌属于关键因素,这类中毒占比80.0%以上。近几年,微量元素污染也是导致食源性疾病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当前社会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确保食品安全,必须注重食源性疾病的管控,注重微量元素的检查。本文主要是监测2015年-2019年某地区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与微量元素检验,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整个监测过程严格按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进行采样和检测,所得结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微量元素;检验方法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关乎着饮食安全、社会稳定等。我国食物中毒已经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食源性疾病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微量元素污染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
1.1 检测样本
严格按照《2015年-2019年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开展微量元素采样,整个采样过程在无菌氛围下随机进行,选择自费购买的食品样品。样品来自某县辖区内的农贸市场、超市、商店、专卖店、餐饮单位、街头商贩等。卫生指示菌采集9类共297件样品;食源性致病菌采集15类共785份样品。测定内容为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1.2 检测方法
实施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检验方法。实验依据编号GB 2760-2014、GB 2762-2017、GB 29921-2013。统计2015年-2019年每年采集9类食品的微量元素,并统计不同食品种类微量元素检测情况。
1.3 评价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凡是样品检测结果中有一项及以上指标不符合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2.1 食品卫生指示微量元素检测情况
对2015-2019年每年采集的9类食品进行微量元素检测。2015-2019年各年度样品检测合格率分别为62.22%、82.00%、93.33%和95.56%,各年度之间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3,P<0.001)。
2.2 不同食品种类微量元素检测情况
检测的各类食品(坚果类、水果类、饼干类、奶类、饮料类、方便食品类、蔬菜类、肉类、糖果类、零食类、膨化食品类、面包类、冲饮类、功能性饮料类)中,坚果类的微量元素最多,紧接着水果类、膨化食品类含量最低。
3.1 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3.1.1 样本采集与准备
在样品采集和制备过程中,应注意详细的操作和管理方法,完成食品理化检验,确保检验的质量。在进行模式收集过程中,必须注意重要数据的收集,如日期、生产批号、均衡度等条件,并选择合理的收集模式。同一样本集合的总数为3个副本,副本分别用于测试、审查和检查。经研究和应用,每份的总产量为500克。如此既可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又可以消除许多对检查结果有害的元素。
3.1.2 营造实验环境
测试状态的两个更改之间的间接接触将以危险检测的实际操作结果为目标,从而导致结果的准确性受到损害。在进行测试之前,测试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册》要求并整合规范,有效地进行测试室的布置,确保测试室中每个位置的清洁均符合标准,有效保证测试室的温度和环境湿度,确保检查的合理性,严格达到检查标准,执行测试标准,防止在实验室进行环境危害检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并确保检查全过程的科学研究。
3.1.3 准备实验设备
在进行食品的理化测试时,测试公司的工作人员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设备选择更适合该测试的实验设备,检查设备的健全性、价值的可追溯性,确保数据合理准确地传递信息。对于试管和量杯,必须仔细清洁、消毒和灭菌,以确保食品理化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并确保立即检测。
3.1.4 实验试剂配制
在食品微生物理化检查期间,必须使用水和实验试剂。水和测试试剂制备流程的合理性,会损害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检测器必须结合标准和科学研究来准备测试实验试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2 食品微量元素检验样品处理方法
3.2.1 干法灰化处理
干法灰化处理技术的关键是合理地去除食物中不必要的水分,样品容器中不必要的污垢成分,将处理好的水分样品放置在瓷器样品容器中。为了更好、更合理地去除食物中不必要的水分和其他具有明显挥发性物质的成分,需要使用锅将其连续加热。瓷器样品容器可将瓷砖放入容器中,并提高放置食物样品的干燥度,之后将样品置于高温的炒锅中,促进其灰化。对于白色食物余烬,向其加入适量的水和硫酸氢钠溶液,然后将其煮沸。冷却后将其移入中小空间的乳白色玻璃瓶中,然后混合并称量水溶液以进行检查,因此便解决了干式碳灰化测试样品的问题,其操作步骤简单。许多碳酸测试样品会迅速灰化或干燥并溶解,并且空位规模值相对较低,但是如果存在超低温和高熔点营养元素的灰化损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温度和灰化时间以及苏打水样品中少量营养元素的灰化会受到影响,且对样品造成极大损害。
3.2.2 氧化分解处理
空气氧化溶液中使用的还原剂均为液体或固体。在一定温度下,还原剂可以在食物中降解为有机化合物。在空气氧化过程中,必须确保液体的存在,因此这种方法也称为湿式消化吸收溶液。必要时可添加不同类型的金属催化剂来改善有机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这种处理技术可以完成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在溶解环节中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化学作用,通常不指定温度。在其应用环节中,更大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强,蒸发少,附着力破坏小。在使用期间必须准备实验试剂,在空气氧化过程中可能会释放出一些有害物质。自然环境具有较大的风险因素和较高的空置价值。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实验试剂中的蒸气量很大,有害物质和有害气体較多,存在很大的危险因素。
3.3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检验方法
3.3.1 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基于每种元素原子荧光的抗压强度,结合特殊的基本原理可以进行测试。这种类型的检查方法存在技术和机器设备等要素的缺陷,这将导致检查结果非常容易受到特定应用中外部要素的影响,同时也将受到各种要素的影响。此外,它具有广泛的线性截面,必须存储不同的单个元素并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有目的的检查。
3.3.2 原子吸收光谱法
分子辐射源的消化吸收技术指标分析激光检测光度法测试本身就是依靠激光分子的辐射源来消化吸收相关技术,以促进光粒子的聚集。独特的光学原理基本上用于光谱仪检测。消化吸收目标区域较为普遍,选择性好,精度高,可以保证测试的灵敏度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在科学探究中,这种分析方法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检测小动物的膳食纤维素营养元素,该检测更为合理。
食品检验测试仪器分为多个部分,如热火焰气体雾化检测,高纯度石墨炉气体雾化检测系统软件和气体氢化物离子发生器,然后可以对这种实验仪器进行测试并进行采样。气体中的营养元素被转化为矿泉水或新鲜空气。在实践活动中,将营养元素放在灯泡上可以显示一些有机化学特征的辐射源光谱线,但是很可能被测量接收到的营养元素立即消化和吸收。检查者可以对被吸收和吸收的辐射源光的强度、转换强度等进行记录,分析数据,以准确地测量样品中的营养元素以及实际的分子组成。
3.3.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技术分子光谱法
对于必须分析的测试产品,首先要使用雾化喷雾器将其溶解,然后将其引入高频离子晶体火焰中,搅动测试产品并提升其光泽。测试产品释放光源后,将其注入专业光谱仪中,帮助检查人员进行光谱仪测量,将实验仪器转换为当前量,并将其传输至设备。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应通过积极开展食品检测断定其安全性,以保障人们“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