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兴利 黄家伟
以促进公众树立健康饮食理念、提升消费信心、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科学应对风险的能力、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守法经营责任意识、提高监管人员监管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为宗旨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自2011年第一届举办以来,迄今已有10年时间。10年间,我国食品安全建设跨过了一道又一道障碍,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见证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健康饮食习惯逐渐养成……以上种种,皆与食品安全信息的传播息息相关,而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则是传播权威食品安全信息的主要平台和途径。
6月8日,主题为“尚俭崇信守护阳光下的盘中餐”的2021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在京举行。今年宣传周提出的“尚俭”“崇信”正是当下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俭以养德、诚信为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保障食品安全更需要尚俭崇信、德法并举。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的需求不断提升,必须坚持“四个最严”,严格源头治理,严格过程监管,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既要强化市场主体诚信自律,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又要发动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勤俭节约,营养膳食,倡导理性消费,遏制食品浪費。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节约习惯并非一日养成,而是节约意识逐渐觉醒的结果,与一餐一饭密切相关。在本届宣传周主场活动中,国务委员王勇强调,要深入宣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社会风尚,让尚俭崇信成为全民共识和自觉行动。
“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迫切需要加强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精准管控,系统推进粮食产业全链条节粮减损,以更好服务保障国民对数量充足、绿色优质的粮油食品供给需求。”主场活动中,中粮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指出,节粮减损迫在眉睫,应全链发力、精准管控,以保障国民高品质粮油食品需求。随着我国玉米、水稻机械联合收割率的大幅提升,国产收割机因精细化程度不够,带来了农作物损失和损伤两大难题。这既需要加强技术攻关,也需要提高操作人员水平。
据了解,目前,农户储粮占我国粮食产量一半左右,但由于设施条件简陋、烘干能力不足,每年因虫霉鼠雀造成的损失达8%。那么如何避免粮食储藏环节出现浪费问题?吕军提出,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户采用先进储粮技术和设施设备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引导粮食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精细的服务。此外,一些粮食浪费现象的出现则和公众消费习惯有关。吕军表示,当前,国内部分消费者存在认知和消费误区,片面追求面粉、大米等产品的“精、细、白”,而不了解过度的粮食加工会降低出品率,造成不必要的粮食损失和营养流失。因此,理应紧盯加工环节,注重营养健康。
除粮食浪费外,餐饮浪费现象同样颇为严重,亟需科学可行的措施用以遏制餐饮浪费现象。“在餐厅后厨中推动减少浪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20年世界奥林匹克烹饪大赛国家队总教练李彤在主场活动中表示,从餐厅经营管理的角度来讲,减少厨房浪费,在食材采购、后厨加工、科学存储、菜品设计、烹饪出品各个环节把好关,能够有效降低厨房成本,节约食材,提高利润。尽量选用厨房周边近距离的食材;尽可能选用应季食材;尽量购买大包装产品,减少包装浪费和购买过度包装食品。
李彤还表示,在厨余垃圾管理上想办法,在垃圾箱下面安装一个电子秤,每天统计厨余垃圾重量,这样就可以监控厨房浪费,并在第二天订货时酌情减少订货数量。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减少5%左右的食材浪费。
2019年我国第四次营养健康调查报告称,全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10年时间增长了2倍,达到5300万。更为严重的是,2020年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复核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大学生肥胖率为5.5%,中小学则超过了10%。
“肥胖产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生活习惯、膳食结构等。其中,肥胖与食品安全也密切相关,如高糖、高热量食物会引发健康隐患。” 教育部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安全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雯在第十二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之多方协同共筑未成年人“舌尖安全”议题中指出,食品安全事关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果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会引发很多学校安全问题。
青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能够对自身健康有所裨益,还能在青少年群体中互相影响,营造健康饮食氛围。但从目前来看,这一群体多爱食用高糖、高油、高盐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由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主动识别食品安全危害能力差,同时对菜品的口味、口感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将菜品‘花样翻新,采用多种多样的烹饪和调味方式,将健康的菜肴烹饪得美味可口,才能让孩子们保持对校餐的新鲜感和喜爱度。在设计校餐时,不仅要考虑让学生摄入适宜的能量,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也要注重食物原材料的多样化,确保营养均衡。不仅如此,控油限盐也很重要,需要选择合理的烹饪方式。”联合利华饮食策划中国及北亚首席市场发展官李晶鋐表示。
虽然我国部分青少年存在肥胖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一部分青少年仍处在“营养贫困”的边缘。自2011年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中实行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农村大部分地区实行学校食堂供餐,将近40万的炊事员,还有上百万的老师在精心呵护着农村地区学生“舌尖上的安全”。营养改善计划目前已经扩展到了1762个县,覆盖14.57万所学校,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84%;惠及3700万学生,约占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6%。
“营养改善计划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要永远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并努力继续将其做好。”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秘书长卢迈表示,脱贫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的合格率由2012年的68%提升到现在的90.7%。今后脱贫地区学生的身材矮小已经成为历史。
如今,科技已经融入食品产业,并不断推动其向前迈步。食品检验检测、智能化餐厅的普及都离不开科技赋能。“如今,科技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以让食品安全更上一层楼。”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说,企业应该利用好高新技术手段,着重做好三件事。第一,用最严谨的标准,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包括产品设计、食品原料、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第二,实施最严格的监管,用高新技术赋能食品安全;第三,实行最严厉的处罚,执行最严肃的问责,其中,确保质量管控“正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是关键。
食品检验检疫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检验检疫体系的诸多方法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就需要科技的推动。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峰认为,针对打击非法添加和掺杂掺假有必要制定食品的补充检验方法,针对开展食用农产品的现场抽查检测有必要开发快检方法,这两个方法都是目前急需的,也是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重要的补充。
“我们提出了有害物的质谱软电离裂解机理,阐明了裂解规律,筛选出了裂解的标志物,从已知风险的检测扩展到未知风险的侦查,提升未知风险的监管能力。”张峰说,我们用分子技术融合进了敞开式质谱离子源,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高选择性质谱离子源,有效提升了它的灵敏度,大幅提高了检测速度。这种方法让检测速度从几十分钟减少到了几秒钟。
智能化餐饮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借助科技的力量,可以使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云南云海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CEO朱海琴表示,公司通过在线监测功能的+互联网技术的洗碗机,实时监测所有洗出来餐具的具体的参数,发现异常立即调查跟进处理。基因技术可以分析野生菌基因的图谱,这样就确保吃到美味的时候也能吃得很安全。通过AI、5G和大数据,实现食品安全管理。比如,利用摄像头和AI尝试判定违规操作,最基础的是厨师口罩、帽子,是否有去捡落地产品等。
美团科协秘书长刘江称,美团主要的作用是连接,把很多的商家和亿万个消费者连接在一起,为双方提供服务,其中AI技术起到极大的作用。大家到了餐馆以后,AI能够用视觉的技术捕获物理世界的信息,餐厅装了摄像机以后,很多跟食品安全相关的事情可以通过摄像头加上AI的技术获取信息。
王勇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大力推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直接关系民生福祉,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进一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个关口,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要深入推进食品信用体系建设,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企业诚信守法经营。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全民参与,强化社会共治,把食品安全“防护网”织得更密更牢。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在主场活动中介绍,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食品安全犯罪案件3087件5989人,起诉7622件14396人;立案食品安全公益诉讼案件30914件。近一年多来,全国检察机关坚持落实“处罚到人”,综合运用提出加大禁止令、从业禁止、罚金刑、没收财产刑适用力度等量刑建议,提高违法犯罪成本。同时,通过办理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发挥民事追责功能,让侵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人“痛到不敢再犯”。
在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上,高检院与高法院、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共同召开了座谈会,就积极支持地方执法、司法部门深化实践探索形成共识,并会签印发了《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讼惩罚性赔偿制度座谈会会议纪要》,要求各地办案过程中准确把握惩罚性赔偿制度惩罚和预防的功能定位,根据违法行为人主观过错、经营状况、获利情况、财产状况、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等因素,综合考虑是否提出惩罚性赔偿诉讼请求。
自今年以来,公安部组织开展以食品领域等为重点的“昆仑2021”专项行动,紧盯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重拳打击农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掺杂掺假等突出的食品安全犯罪。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局长吕武钦表示,“1-5月份,各地公安机关破获食品安全犯罪案件51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900余名。”
吕武钦将有关重点领域重大典型案件情况做了通报。在肉制品领域,突出打击制售病死畜禽、对畜禽注药注水、私屠滥宰等犯罪,内蒙古通辽公安机关侦破刘某某等制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案,捣毁非法屠宰、销售病死牛窝点1处,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广东河源公安机关侦破“12·30”私屠滥宰生猪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8名,案值2000余万元。
在保健品领域,重点针对降脂降压降糖类、减肥类食品,突出打击非法添加犯罪,上海浦东公安机关侦破“3·11”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86名,查获减肥类食品6万余粒、西布曲明等原料34公斤,案值6000余万元;重庆长寿公安机关侦破“12·08”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查获降糖类、减肥类食品60余万粒、原料70余公斤,案值5000余万元;吉林辽源公安机关侦破刘某某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查获二甲双胍等原料药32公斤、涉案食品等13吨,案值1500余万元。
在食用农产品领域,重点针对果蔬制品、水产品等,突出打击非法添加及使用禁限用农兽药等犯罪,浙江杭州公安机关侦破“3.30”制售有毒有害牛百叶系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7名,查获非法添加甲醛的牛百叶等4吨,案值200余万元;江苏苏州公安机关侦破孙某某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捣毁利用甲醛浸泡银鱼的犯罪窝点1处,案值2000余万元。
在酒水饮料、调味品等领域,突出打击以次充好、假冒侵权犯罪,广东广州公安机关侦破“4·29”制售假酒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0名,查获假冒品牌红酒及高档白酒1万余瓶,空瓶8万余个及大量包材;安徽合肥公安机关侦破“12·30”制售假冒品牌功能饮料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7名,查获假冒饮料1800余万罐;浙江台州公安机关侦破姚某某等制售伪劣调味品案,查获假冒品牌调味品5.6吨。
针对当前通过电商直播平台销售假劣食品的新业态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公安机关加强网上巡查、深挖犯罪链条,江苏扬州公安机关侦破“11·02”利用直播平台销售伪劣食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查获大量伪劣牛肉干,案值1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