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内容摘要】新课改的逐渐深化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近年来借助新课改契机,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初中数学作为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借助教育新理念展开创新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结合现阶段分层教学现状展开问题分析,并有针对地提出初中数学优化策略,旨在以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为切入点,全面推动新课改进程。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引言
相较于传统教学,新课改更加关注学生发展,重视以学定教,符合陶行知先生“教学生学”的理念。数学知识具有显著抽象性,且知识点较为零散,学生掌握难度较大,传统讲授式课堂弊端逐渐显现,而分层教学新方法旨在兼顾不同学习层次学生,因材施教展开教育,可极大提高教学有效性,运用分层递进式教育保障所有层级学生均可得到提高,以此保障新课改顺利推进,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
初中数学作为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借助教育新理念展开创新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新课改并非单纯的教材更换,而是集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方法、评价、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改革,更加注重构建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式课堂,强调知识传授与应用,运用趣味性、过程性教学新方法取代讲授式课堂①。分层教学法于新课改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便于教师兼顾不同层级学生展开教学活动,尤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难度较大的数学教学易丧失学习信心,而分层教育可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展开教学,学生在适宜难度下更易建立学习自信。陶行知先生指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强调“教”与“学”的统一,分层教学便于学生正确面对数学教学,在教师正确的“教”下引导学生产生“学”的主动性,真正做到“教学统一”。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具有较强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展开针对性教育,可有效规避传统讲授课堂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教师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充分彰显初中数学因材施教,有助于学生达到数学教学目标。
2.调动积极性。数学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分层教学将教学内容划分,更易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可通过解决数学难题获取成就感,继而增强数学自信,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主观能动性。
3.教师自我提升。分层教学并非简单的将学生分层,更需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目标、过程、巩固等环节的分层,并根据学生不同学情进行教学调整,由此不难看出分层教学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现存问题
分层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需教师合理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分层,选取不同难度、不同等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同时需了解熟悉学生学情,根据学生现有数学基础与学习情况划分层次。在新课改环境下,分层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数学教师缺乏分层教学经验,导致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展开的合理分层是教学核心,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划分通常以数学成绩为依据进行均分,分层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分层结束后一般持续时间较长,未采取动态化原则进行调整。第二,在分层教学中,需依据教学内容进行目标划分,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特点进行目标调整,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划分较为模糊,且存在低层次教学目标过低的情况,导致学生缺乏数学能力提升的体验。第三,在課后巩固复习中,分层作业设计较为单一,仅设置不同量级作业,导致分层作业效果并不显著。第四,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课堂评价仍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并未切实根据分层教学展开区分,不利于学生产生数学自信,除此之外,不同层次学生教学目标存在差异,教师仍以统一试卷的形式展开考核并不可取。
三、初中数学在新课改下的分层教学优化策略
为切实发挥出新课改背景下的分层教学优势,缓解初中数学教学现存问题,以下从科学合理层次划分、教学目标分层设置、课后作业分层设计、课堂评价分层鼓励四个方面展开优化策略分析。
1.科学合理层次划分
分层教学并非简单的按照成绩进行划分,应遵循一定原则展开层次划分,例如:应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此外需秉承平等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与个性化发展,不可持有色眼镜看待学生,此外应于分层教学期间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并根据学生层次科学设定数学小组,使学生可优势互补,全面激发学生潜能,除此之外应采取动态管理原则,定期调整学生层次,以此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数学学习风气,实现数学教学的动态发展。例如在实际教学中,通常按照学生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学生为基础薄弱,学习自主性较差的学生,B层次为学生最多的层次,为班级内中等层次学生,基础中等,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层次较浅,C层次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在长期学习中已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于数学知识拥有独特理解,且善于思考②。
2.教学目标分层设置
由于不同层次学生基础存在差异,教师应于备课期间针对不同层级学生设定不同教学目标,最大程度激发学生潜能,例如:A层次学生的设定基础目标,主要为基础理论的灵活应用,以夯实基础为核心,提高A层次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并适当增添课外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B层次学生为中层目标,需于教学期间多鼓励、多辅导,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偏重于知识的巩固与提升,增添扩展训练目标,引导B层次学生逐渐提升至C层次;C层次学生设定高层目标,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应注重培养C层次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实现数学深层次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以北师大初中数学教学为例,七年级下册学习《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节时,对于A层次基础较差学生,以教材为基础引导其展开生活联系,结合生活中两条直线现象展开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基础概念,并可正确区分不同位置关系,对于B层次学生应注重其实际应用能力,需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针对“平行”关系进一步分析讨论,而A层次学生在熟悉掌握基础概念基础进行“平行”直线关系的性质掌握,并结合其性质特征自主分析平行条件,为下一节《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课程学习夯实基础。
3.课后作业分层设计
课后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起到巩固等效果,教师应针对不同层级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设定不同层次课后作业,对于A、B层次学生而言,在完成A、B层作业的基础上,可适当选择高层次作业进行练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向高层次学生看起,逐步拉近不同层级学生间的差异,促进数学水平的全面提高。课后作业应遵循由浅至深的原则,设置基础题、提高题、综合题三种层次作业,例如: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中,《勾股定理的应用》为教学重难点,于课堂掌握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的作用后,引导学生完成“习题1.4”练习,其中“知识技能”板块为A层次必做练习题,选做“问题解决”中第三、四题,而对于B层次学生而言,1~4题为课后必做题,若有余力可思考第五题《九章算术》趣味题,对于C层次学生而言,在完成1~4题基础上,需尽量解决《九章算术》趣味题,并结合自身计划围绕“复习题”进行巩固。
新课改的逐渐深化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近年来借助新课改契机,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可在分层课后作业基础上展开实践教学。在实际分层数学作业设计中,可结合不同学生特点制定趣味性课程作业,如生活数学现象记录、数学动手实践、数学课程微课等,教师可借助不同形式完成分层作业设计③。例如: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从三个不同方向看物体形状》作业设计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于课后自行观察生活中的几何体,并引导其从不同角度进行检测,可通过绘制生活实物的形式完成作业;在实际作业设计中,可添加微课学习作业,与课后习题、实践活动组合下实现作业形式分层。
4.课堂评价分层鼓励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不同层次学生教学目标的差异展开评价分层。不可单纯以成绩衡量学生,始终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鼓励,例如:于课后作用检查时,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运用简笔画的形式进行鼓励,并采取趣味性语言表达自身看法;此外可借助“鼓励小纸条”的形式展开评价鼓励,于不经意间将写有鼓励语言纸条传递给学生,学生面对鼓励小纸条更易产生亲近感,可大幅度拉近师生间距离。在课堂整体评价时,可采取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间评价等多元化方式进行测评,并结合期末成绩与课堂过程表现综合给予学生评价,以此优化数学评价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展开初中数学教育具有较强现实意义,可促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在实际初中数学教学中,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合理划分学生层级,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划分教学目标,借助提问等互动形式深化师生、生生交流,将课后作业分层,降低学生课后压力,并结合分层教学模式优化评价体系,因材施教运用鼓励式教育,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注释】
① 寇亮.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分层教学[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11.
② 田伟东. 因材施教——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J]. 华夏教師,2020(14):76-77.
③ 沈月萍. 分层突破,全面提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J]. 才智,2020(11):180.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四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