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云
(河南省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妇科,河南 商丘 476000)
小儿脑瘫主要发生于出生后1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语言功能、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流涎症是该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自主流涎、语言、智力障碍等,造成患儿严重发育不良[1]。本研究用开窍醒神汤结合头部穴位按摩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7~62个月,平均(34.36±3.28)个月;病症类型为痉挛型16例 ,手足徐动型10例,弛缓型8例,混合型1例;严重程度轻度9例,中度21例,重度5例。观察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8~61个月,平均(34.65±3.10)个月;病症类型为痉挛型17例,手足徐动型9例,弛缓型8例,混合型2例;严重程度轻度8例,中度23例,重度5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符合《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中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诊断标准,且伴有智力低、唾液过多下等临床症状。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诊断标准,主症为不自主流涎,口气臭秽,食欲不振;次症为大便秘结或热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虚。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③家属知情并同意翻阅临床资料;④对本研究药物方剂无过敏反应,且耐受。
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系统疾病;②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③无法配合康复训练。
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方式,其中包含采用抗感染类药物,同时予以神经细胞营养支持类药物治疗。并予以头部穴位按摩治疗,具体实施方式为按摩前患儿排净大小便,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并做好保暖措施,患儿取仰卧位,保持身体自然放松,然后由轻到重依次对百会穴、本神穴、四神聪穴、神庭穴以及患儿顶颞前斜线、顶颞前斜线、言语区进行按摩,按摩师采用双手拇指指腹的位置,对上述穴位依次进行按揉,每个穴位按揉100次左右,日1次,每周5天。
观察组加用开窍醒神汤治疗。药用黄芪10g,牛膝2g,石菖蒲2g,当归2g,胆南星5g,瓜蒌3g,大黄3g。日1剂,水煎,取200mL药汁,于早晚温服。
两组均用药治疗1个月,且进行为期1年的康复随访。
两组语言功能及运动功能: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量表[4]评估构音障碍评分,分值为0~28分,分值越高表示语言功能恢复越好。
采用颅彩色多普勒检查大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其中包括大脑动脉血流速度(VP)及脑部血管搏动指数(PI)。
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评估中医证候积分,其中包含不自主流涎、口气臭秽、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懒言乏力6项,分值为0~30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
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6]。显效:流涎减轻2级以上,且不自主流涎、食欲不振等症状消失。有效:流涎减轻1级以上,且不自主流涎、食欲不振等症状好转。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比较 (分,±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比较 (分,±s )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35 14.26±3.14 17.41±3.15 4.190 0.000观察组 36 14.11±3.25 20.30±3.32 7.994 0.000 t 0.198 3.761 P 0.844 0.000
两组治疗前后大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大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s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大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例 VP(cm/s) PI治疗前 对照组 35 123.94±13.16 1.87±0.32观察组 36 124.01±13.29 1.86±0.33 t 0.022 0.130 P 0.982 0.897治疗后 对照组 35 131.28±9.54* 1.23±0.25*观察组 36 148.36±8.29* 0.83±0.16*t 8.102 8.053 P 0.000 0.000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35 24.98±2.14 19.56±0.57 14.479 0.000观察组 36 25.12±2.33 16.17±0.49 22.554 0.000 t 0.264 26.898 P 0.793 0.000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发生例数各为2例、3例、1例,发生率为17.14%;观察组发生例数各为2例、1例、1例,发生率为11.1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152,P=0.465)。
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是脑瘫患儿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脑部损伤,而导致其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易导致患儿智力低下、语言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康复训练的方式,但患儿依从性较差,临床效果受限,存在一定缺陷。
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属中医“流涎”“五迟”等范畴。主要由于先天禀赋不足,经络阻滞,脑络受损,脑窍不通导致。应以活血化瘀、行气开窍为治疗原则。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语言功能、大脑血流动力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高,表明采用开窍醒神汤联合头部穴位按摩治疗效果确切。头部穴位按摩通过刺激头部四神聪、本神、言语区、顶颞前斜线、神庭、枕下旁线、百会等穴位,具有活血通络、清窍通利之效,研究表明,头部穴位按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供氧,促进组织蛋白合成,降低结缔组织增生幅度,从而提升吞咽频率,使其减少唾液的分泌量;同时,头部按摩通过各个穴位的刺激,可有效促进构音器官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肌肉收缩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7]。开窍醒神汤方中当归补血活血且祛瘀不伤正,黄芪大补元气、补益脾胃、化瘀通络,大黄推陈致新、逐瘀通经,牛膝引血下行、逐瘀通经、补益肝肾,胆南星、瓜蒌化痰宽胸,石菖蒲醒神益智、化湿开胃、开窍豁痰。诸药合用,共奏行血化瘀、行气开窍、醒神益智之功[8-9]。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有效促进机体细胞代谢,提升蛋白质与RNA的合成,有效阻止肌肉萎缩,有利于减少唾液分泌量。开窍醒神汤和头部穴位按摩联合应用,可利用其不同作用机制,共同改善脑部发育不全。
综上所述,开窍醒神汤联合头部穴位按摩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语言功能,改善大脑血流动力学,促进临床症状改善,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