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胜兰 肖晖 吴修招
(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西 赣州 341100)
介入治疗是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诊疗的一种微创技术,具有扩大医生视野,延长医生的双手,穿刺切口极小,不需要切开人体组织的特点,治疗了以往许多不能治疗的疾病,如肿瘤、各种出血等,应用范围较广[1]。
股动脉是介入手术常用的穿刺部位,这是因为股动脉血管粗大、操作方便,然而在手术过程中会使用大剂量肝素钠,加上解剖位置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术后止血一直是临床重点研究内容[2]。目前术后止血采用方法以血管缝合器止血、纱布加弹力绷带及盐袋压迫止血,虽然止血效果较好,但是因费用高、使用繁琐等原因导致无法在临床广泛推广。
因此,寻找既能有效压迫止血,同时能减轻患者医疗费用、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保障患者安全的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改良式股动脉压迫止血带在股动脉穿刺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行股动脉穿刺介入术110例患者的数据资料,其中55例为对照组,另55例患者为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0例、25例,年龄32岁~83岁,平均年龄52.5±6.4岁。
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2例、23例,年龄34岁~81岁,平均年龄53.5±6.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患者与其家属自愿加入此研究,并在知情书上签字;未患影响预后的疾病;无外周血管病史。排除标准:患精神类疾病;患严重原发疾病;血栓形成风险较高患者。
1.2.1 纱布加弹力绷带及盐袋压迫止血法
对照组患者于术后指压股动脉止血,时间为15-20 min,之后将3-4块无菌纱布覆盖住穿刺点,并用弹力胶布加绷带加压包扎,盐袋压迫术口,6 h后取出,12 h后解除绷带压迫,24 h后解除弹力胶布压迫。
1.2.2 改良式股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法
在股动脉穿刺后拔管(鞘)之前,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将改良式止血带放置患者腰部,第一条副带上端贴于无菌纱布块上,拔出鞘管按压15-20 min无渗血后,另一端向上固定于止血带上,盐袋压迫术口,第二条副带固定盐袋,最后一条副带从穿刺肢体外侧于术口交叉至对侧肢体腹带上固定, 6 h后取出盐袋,调节止血带的压力,12 h后拆除止血带。
比较两组患者压迫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卧床时间、盐袋移位发生率、并发症率及医务人员操作时间。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认定差异存在显著性。
观察组操作时间(1.2±0.4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5.2±0.8 min)(P<0.05);盐袋移位发生率1.82%(1/55)明显低于对照组14.55%(8/55)(P<0.05);压迫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止血效果的对比(±SD,n=55)
表1 止血效果的对比(±SD,n=5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分组 压迫止血时间(min) 肢体制动时间(h) 卧床时间(h) 对照组 23.4±2.1 9.7±1.1 18.7±1.2 观察组 3.6±1.1* 4.2±0.9* 4.9±1.0*
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5.45%(3/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2%(12/55)(P<0.05)。
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医疗设备的完善,使得经皮穿刺股动脉介入诊疗在临床广泛应用,极大挽救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命,降低了疾病死亡率[2]。
随着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术后穿刺部位的止血方法逐渐得到有关医务人员的重视与关注,应用改良弹力绷带包扎股动脉的止血效果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在直视下有效止血、操作简便、节时省力优点,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止血方法[5]。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止血的成功关键是在一定时间内穿刺点局部需要保持稳定恒力。纱布加弹力绷带及盐袋压迫止血法是临床常用的止血方法,但应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汗液、切口渗液会增加纱布脱落风险,纱布压迫的范围有限,穿刺点承受压力不稳定,不能达到理想中的压迫止血等[3]。改良式止血带止血法的优势如下:①减少局部出血;②降低了病发症发生几率;③方便固定,不会发生脱落现象;④卧床时间缩短;⑤降低了护理人员工作量;⑥有效保护穿刺点不受外界污染,穿刺点局部压力均衡、稳定[4-5]。通过本次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由此可见改良式止血带有着独特优越性。
总之,改良式股动脉压迫止血带即能有效对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同时能减少局部血肿等发生率,更缩短止血时间、减轻医疗和护理工作的工作量,对保障患者安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