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麻质衣物到棉质衣物、绸缎衣物,从汉服到现代服装,服装材料、服装形式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而这种需求变化不仅体现在服装更加简便、更易穿着、更便于人们活动等实用层面上,还体现在时代审美变化、人们审美情趣发展、文化内涵不断丰富这一动态过程中。而由毕虹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的《服装美学》,密切结合当代审美文化,将美学与服装美学的关系、服装美感、服装审美现象等内容呈现出来。回顾全书,笔者发现该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强调服装设计中的美学意蕴与文化内涵。
从宏观层面来讲,服装设计成品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给人最直接、最直观的美感,设计感主要来源于设计的整体性、和谐性、舒服性。基于这一认知,书中在阐释美学理论、服装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强调了服装设计美学整体性、和谐性这一设计重要性,旨在理清服装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阐释服装设计美学的意蕴与文化内涵。具体而言,一方面,该书以服装设计基础性理论为切入点,强调了整体性、和谐性的重要性,即服装设计是在人类物质需求、审美需求演进下产生的艺术,是通过对多样颜色、面料、花纹、造型等具体元素的整合实现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艺术手法,最直接、最直观的目标就是满足人类对衣服便利性、舒服性的需求。其中舒服性不仅体现在服装穿着上,还体现在服装给予人的视觉上,而视觉上的舒适性很大程度是依赖服装设计的整体性、和谐性实现的。另一方面,该书以服装设计整体性、和谐性的重要性,阐释了服装设计美学的意蕴与文化内容,即服装设计的整体性、和谐性是大多数服装必须体现的美学特征,依靠色彩、材质、纹理、图案、技艺等具体性元素呈现,而这些元素在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中受到的浸染不同,自带不同的文化色彩、民族色彩,拥有自身的意蕴,作用于服装设计,自然使服装设计原则、设计美学自带文化内涵。
服装设计的艺术感、美感的传递依靠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感知,而这些感官的感知又离不开服装颜色、造型、图案、轮廓等具体要素给予的信息,离不开这些元素相互组合所带来的美感形式。这就意味着服装设计不仅要注重服装的整体性与和谐性,还应注重服装的美感形式,因为多样的美感形式感才是指引人们进一步接触服装、欣赏服装的基础性支撑。从服装建模设计、服装色彩表达、服装图案设计等层面阐释了服装的美感形式,以此强调服装设计美感形式的重要性与多样性,及其对当前服装设计的启发性。例如,从服装建模设计层面来讲,基于结构构成角度的服装设计是一种立体化设计,涉及三维建模,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二维平面设计及二维平面视觉效果,创造出具有立体性的美感形式。这种建模设计不仅将服装设计技术、技巧详细展现出来,还将面料的材质、纹理等特点呈现出来,给予设计者、使用者别样的享受。从服装图案设计层面来讲,图案产生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程中,具有形式多样化、内涵丰富化、象征意义明显等特点,运用于服装中既可丰富服装的形式、服装的点缀物,也可推动服装美感形式的创作、服装美学意蕴的发展。
服装设计不仅强调形式上的视觉美感,也强调内容上的文化美感。究其原因,服装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见证,本身与人类习惯、文化、心理、审美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仅仅强调服装的形式美与视觉美是一种表层设计,不足以展示在历史长河中形成、发展的服装底蕴与内涵,因此注重服装内容上的文化感、美感是必要的。当然,正如《服装美学》一书所表述的那样,强调服装内容上的文化感、美感,应跟从时代的脚步,将现有的流行文化、精神象征、设计理念科学合理地融入已有理念,将市场的需求不动声色地纳入服装设计中,用以填充服装内容。同时,还应跟随世界脚步,将视角辐射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服装设计理念、服装象征上,用以扩展服装内容、增强服装底蕴。例如,可在服装设计中融入汉服、旗袍、少数民族服饰中特有的元素,增强服装的文化底蕴与民族气质;也可在服装设计中融入西方国家的风格、理念,展示服装的开放性与潮流性。
总之,该书以多个角度阐释了服装设计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体现服装美学意蕴与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对当前服装设计具有一定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