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红 张洪霞 魏红玲
冠心病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其表现为胸闷、心悸、头晕、乏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不及时治疗会引发心力衰竭,严重威胁生命健康[1]。且其具有多发性及复杂性特点,对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影响较大。传统的西医治疗有局限性,而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疗法能弥补其局限性。本文就对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20 年1~12 月收治的80 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0 例。对照组年龄54~72 岁,平均年龄(62.2±4.8)岁;病程2.3~7.2 年,平均病程(4.4±1.3)年;男21 例,女19 例。研究组年龄55~73 岁,平均年龄(62.5±5.1)岁;病程2.3~7.3 年,平均病程(4.3±1.2)年;男20 例,女2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经冠状动脉造影符合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标准;均自愿参加此次研究。
1.2.2排除标准 伴有其他严重性系统疾病;其他原因导致的心律失常;精神障碍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即给予患者盐酸胺碘酮对症治疗,3 次/d,0.4 g/次,剂量控制在1.2 g/d;2 周后维持0.2~0.4 g/d 剂量;情况好转患者维持0.2 g/d剂量,持续5 d/周治疗。
1.3.2研究组 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炙甘草汤加减治疗,药物处方为:生地黄30 g、炙甘草30 g、丹参15 g、葛根15 g、麦冬10 g、阿胶10 g、党参15 g、枣仁15 g;对伴有出汗、心悸不宁、夜魅不安患者增加牡蛎30 g、炙远志15 g;对气阴两伤患者增加百合15 g、五味子15 g;对心脾不足患者增加黄芪20 g、白术15 g;对心阳缺乏患者增加桂枝10 g、生姜4 g;对胸闷血瘀患者增加瓜蒌25 g、红花10 g;对严重头晕患者增加钩藤15 g、泽泻15 g。将以上药物加入500 ml水煎服,取药汁150~200 ml,分早晚2 次服用,1 剂/d。20 d 为1 个疗程。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 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1.4.2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经心电图检查其心律失常现象减少程度≥90%;有效:经心电图检查其心律失常现象减少程度50%~89%;无效:经心电图检查其心律失常现象减少程度≤49%。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 包括:气短、心悸、神倦乏力。评定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值越高冠心病心律失常越严重。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气短、心悸、神倦乏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气短、心悸、神倦乏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心律失常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病症主要是因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肌缺血,严重时损害心脏泵血功能,影响血流动力学,如不及时治疗,会诱发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盐酸胺碘酮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属于抗心律失常的Ⅲ类药物,对室性及房性的早搏疗效较好[3]。其作用是阻断钠钙通道、减慢房室传导、阻断房室激动、抑制外向电流。但药效发挥的同时会扩张周围血供,引起负性肌力导致心功能不全[4,5]。所以其总体治疗效果不佳,对心律失常症状的改善不明显。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属胸痹、中风、心痛、郁证范围,主要是因人体内的血脉瘀阻、心失所养、气血不足等因素导致血脉运行不畅,一致认为对其治疗应以活血化瘀及益气养阴为原则。炙甘草汤出自中医《伤寒论》,具有滋阴复脉、温振心阳、益气养血的功效,针对阳气较虚和阴血不足引起的心悸治疗效果较好[6-8]。经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炙甘草汤不仅能明显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室功能,还能改善心肌收缩、血液流变,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临床研究也显示炙甘草汤配方各组成成分能起到有效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促使患者的冠状动脉扩张,增强其心肌收缩,改善机体微循环。诸药联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瘀情况,促进气血畅通,提高血供及心功能运行。其中炙甘草有温血润肺作用;麦冬有滋阴补血作用;党参和大枣有滋阴补气作用;生地、阿胶有滋血养液作用。且根据中医辨证疗法,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炙甘草汤加减治疗,不仅能起到对症治疗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还能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对伴有出汗、心悸不宁、夜魅不安患者增加牡蛎、枣仁、炙远志,以起到定悸和安神作用;对于气阴两伤患者增加百合、五味子;对心脾不足患者增加黄芪、白术,以起到通血脉和温心阳的作用;对心阳缺乏患者增加桂枝、生姜,桂枝有温心阳作用,生姜有温络疏通血管作用。此外,现代药理研究还显示,炙甘草汤不仅含有镁、锰、锌等微量元素,还有皂苷及甘草酸,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9,10]。
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治疗,结果显示,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组不仅心功能指标优于常规西药组,中医证候积分也较常规西药组更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显著高于常规西药组的70%。说明,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效果更好。医师根据患者病症特征来适量加减药方及调整剂量,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有效消除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确保疗效。
综上所述,较常规的西药药物治疗,运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能更有效的改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