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师从赵吉平、高树中等中医名家,获得针灸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兼任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委员、北京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理事、北京针灸学会穴位贴敷分会秘书、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外治方法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
擅长针灸治疗头痛、偏头痛、失眠、颈椎病、腰椎病、中风、头晕、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熟练应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腰椎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
门诊时间:周三、周五、周日上午
穴位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诊断疾病。《黄帝内经》中记载“实则必见,虚则必下”。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的王军主任告诉我们,中医辨证中有非常重要的八纲辨证理论,其中非常重要的二纲便是虚实。中医认为辨证论治时需要将病证分为实证和虚证,而这种内在的虚、实病机,都会在穴位上出现凹或凸的变化,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这些穴位出现凹或者凸的变化时,我们的身体可能已经出现了相应的健康问题。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所谓后天之本,便是说明人體后天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有赖于脾胃的运化。中医脏腑理论认为,脾胃有着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人饮食所摄入的水谷必须由脾胃运化方能形成精微的营养物质,在脾胃气机运动的作用下升清降浊、输布全身,故而又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同时也是痰湿生化之源,脾胃在五行皆属土,易被湿邪所困。同时脾胃属于阳脏,容易出现阳虚,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养生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固护脾胃,保护人体的后天之本。中医有言曰得胃气则生,失胃气则死”,这里的胃气更多指的是脾胃之气,不难看出顾护脾胃在中医养生中的重要性、必然性。
一旦脾虚,会导致人体的精微物质不足、气血不足,由此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症状,例如乏力、头晕、胃胀等。
脾虚的明显凹点是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膑骨下外侧膝眼下3寸(本人食、中、无名指及小指四指并拢的宽度)。屈膝时,在膝关节的外侧可以摸到一个明显的凹陷,膝关节内侧其实也有一个凹陷,内外两个凹陷像牛的鼻子一样,所以形象地形容这两个凹陷为犊鼻。这两个凹陷向下大概四指的位置,在胫骨的边上距离外侧边缘大概一个中指的宽度就是足三里穴。用力按压足三里穴时会有明显的酸胀感。
足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吸收,人体的其他脏器才可能得到充足的养分,才能阳气充足、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脾胃互为表里,所以胃部消化情况的好坏,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而足三里则能反映出我们脾胃功能的好与坏。当我们用手摸足三里穴,发现穴位凹陷时通常提示存在脾气虚的问题,常伴有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泻便秘等症状。
足三里穴的另一个神奇之处就在于它不仅能够反映出脾胃功能的好坏,还能通过保健此穴来达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激发气血的生化与运行的效果。王主任告诉我们,如果足三里穴位凹陷,可通过艾灸足三里来调理脾虚。
【专家建议】 隔天两侧足三里各艾灸15分钟,可以使用适合补虚的麦粒灸来调养身体,麦粒灸也是艾炷灸的一种,一般是把艾绒搓成小麦粒大小,放在穴位上点燃直接施灸,这种灸法即“麦粒灸”。麦粒灸可以少量多次地进行,更易补虚。
怕冷、手脚冰凉也许是肾阳虚的表现,补肾是关键。中医讲,肾藏精,分为阴和阳。怕冷、手脚冰凉是肾阳虚的表现,而阴虚的症状是夜间出汗、潮热盗汗。除了上述这些较为明显的肾虚症状,肾虚时我们身体上还有很多穴位可能会出现凹陷,其中最容易观察到、触摸到的是太溪穴的凹陷。
太溪穴在内踝的后方,在内踝后方也能摸到动脉搏动的地方和内踝高鼓中间的位置就是太溪穴。其简便取穴法是由内踝尖向跟腱做一根垂线,这根垂线的中点即是太溪穴。如果太溪穴之处可以看到明显凹陷的大坑,提示存在肾虚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太溪穴比较平坦,触之感觉肌肉的软硬程度和周围的肌肉是一样的,则一般提示不存在肾虚的问题;如果太溪穴没有明显的凹陷,但其肌肉却明显松软,则也有可能暗示存在肾虚的问题。
肾虚常伴有腰膝酸软、失眠健忘、小便频数、头晕目眩等症状。而刺激太溪穴有补肾填精,益髓壮骨的作用,所以肾虚的人可通过点按太溪穴来调理。
【专家建议】每天用手、按摩棒或者钝的筷子头点按刺激两侧太溪穴各30分钟,起到保养肾经的作用,有助于调理肾虚,预防记忆力减退。
当我们体内的气血过于亢奋,处在肝火旺等实证状况下时,对应的穴位常常会出现向身体外部凸出的表现,好似地下熔岩剧烈活动,形成火山包,高高耸起。
肝火旺盛的常见症状有头晕涨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失眠多梦、便秘尿黄,甚则吐血衄血等。但肝火旺盛也有虚实之分,如肝实火炽盛一般会出现肝经循行部位:头、目、耳胁的症状,如头晕涨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失眠多梦、便秘尿黄、吐血衄血等;如肝陰虚火旺则可见肝病症状和阴虚证,如面部烘热、胁肋灼痛、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肝阳上亢则表现为上实下虚的症状,如头晕耳鸣、头目涨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腰膝酸软、头重脚轻等。
肝实火炽盛的凸点之一是肝俞穴。肝俞穴是肝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先找到肩胛骨下角平对着的第七胸椎,往下数两个椎体,也就是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也就是肩胛骨内侧缘到脊柱距离的一半,这个点就是肝俞穴。
健康人群的后背一般非常平坦,但肝火旺盛之人的后背可能是有凸起的,并且凸起往往在肝俞穴附近。
当肝俞穴出现凸起时,通常提示有肝火旺问题,常伴有两肋胁痛、急躁易怒、目赤肿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刺激肝俞穴可以疏肝利胆,理气明目,所以此时可通过肝俞穴拔罐来调理。
【专家建议】适当选择拔罐来刺激穴位,根据个人体质选择留罐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老年人皮肤薄,拔罐时间要再短一些。
从身体上的不同罐印也可以发现一些健康问题:罐印色淡,提示体内有虚;罐印色红,提示体内有火;罐印紫黑,提示体内有瘀;罐印出水,可能是体内有湿或者拔罐过久。
(编辑 车 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