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露雨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以下简称“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位于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该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为上海典型的旧式石库门里弄建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大会制定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1961年,中共一大会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一大会址建于1920年夏秋之间,当时马路对面是一片菜地,仅有一座庵堂。沿望志路(今兴业路)五幢联排的石库门房屋,即望志路100号至108号(今兴业路70-78号)与后排4幢房屋相连,中间是一条弄堂,总称树德里。树德里原本为石库门里弄住宅,每一幢都是一上一下的单开间房屋,单幢房屋各有一扇大门一个天井。新屋建成后不久, 106、108号两幢房屋被租给李书城、李汉俊兄弟俩居住,人称“李公馆”。
该建筑结构特点如下:穿斗式梁架,部分砖墙承重;楼面为木搁栅承重,屋面为木檩条;基础采用砖砌大方脚和木柱下石鼓墩磉皮石和三七灰土。建筑外墙以清水青砖墙为主,镶以红砖水平带装饰。硬山屋顶,山墙为中西合璧的观音兜带裙肩跌落式,屋面覆盖小青瓦。石库门门框为花岗岩,黑漆木门,黄铜门环,西式半圆形门楣,饰有盾牌花饰。建筑门窗为传统的槅扇形式,窗下有精致的万字格木栏杆,内嵌贴金石榴花饰和贴金蝙蝠花饰。山墙面的窗户外装有木百叶窗,利于遮阳和通风。
建筑的平面布局为单开间平面,不设厢房,后天井后部为灶间,上面是亭子间,再上面是晒台。前后天井为水泥地坪,室内房间地面和楼面铺设洋松企口木地板, 系典型的后期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
树德里建成距今已逾百年,2011年中共一大会址完成文物建筑修缮项目,距今已有10年,房屋构件以及设备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损坏现象。经现场勘查,会址建筑屋面存在多处渗水——小青瓦大面积破裂,部分瓦箍头受损,横落水管老化,雨水口内长满青苔,导致屋顶排水不畅;封火墙出现裂缝,导致室内墙角渗水。石库门外墙、门头风化污损严重,局部缺损脱落,泛碱;门窗存在蛀蚀、腐烂等问题,内墙酥松霉变;镀锌白铁皮雨水管表面油漆脱落严重;空调设备老化,室内电线有老化现象。文物建筑本体破损陈旧情况比较严重,影响纪念馆的展陈环境、参观体验及正常使用。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常年参观人数在50万左右。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纪念馆接待量呈井喷式增长,2018年共接待观众147万人次,2019年截止到6月30日观众人数已达到80余万,纪念馆的展陈面积和公共活动空间已经较难适应大流量观众的需要,这给文物建筑本体的保护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2019年8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正式开工建设。项目选址紧邻中共一大会址,位于黄浦区黄陂南路、兴业路路口以东,计划于2021年建成运营并对外开放。建成后的纪念馆将以中共一大会址、瞻仰宣誓大厅、新馆展示厅为主要展示空间,全面讲好建党故事,深入阐述建党精神。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把中共一大会址“保护好、利用好、宣传好”的指示精神,根据文物保护建筑修缮有关规定,需对中共一大会址实施修缮,向建党百年庆典献礼。
修缮前,房屋存在多处渗漏水问题。因此,本次工程重点是对小青瓦屋面进行翻做。将现状小青瓦拆卸落地,进行梳理,对完好的瓦片进行保留保护,拆除老化损坏的防水卷材和压毡条,对屋面木屋架、木檩条等结构层进行进一步详细检查、加固修理,排查屋面结构安全隐患,并清理屋面。对木结构采取防腐、防火、防白蚁处理,并且复原文物本来的望砖,重设防水层,按原材料、原规格、原工艺重铺小青瓦,修补瓦箍头及点睛装饰。
本次修缮排查了所有外墙,凡是出现起壳、脱落、风化、疏散的部分,铲除表面修补的砖粉至原本的清水墙结构层,采用增强处理的方式覆墙面加固粘结剂,再用砖粉逐层修补并做好必要的拼色处理。重新勾缝,材料采用与砖粉配套的专用勾缝剂。
施工前,施工方对外墙清水砖墙的效果制作了多种方案小样,多次请专家、相关领导来现场给予指导,大家对一大会址的外墙究竟是恢复到建成时的状态还是沿续现状进行了热烈的探讨。经过汇总和权衡文物专家、市委市政府领导等多方意见,最终确定了如今的方案。
中共一大会址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沿街那5个石库门及其饰有盾牌花饰的西式半圆形门头山花装饰。现状山花装饰经过日晒雨淋,连接处存在裂缝,酸雨沿裂缝入侵,产生化学反应,使其出盐,出现泛碱现象。
本次修缮,清洗山花泛碱处,对山花进行排盐处理,再采用纸筋石灰加水泥,掺和氧化铁红按原样进行修复。准备材料时严格控制水泥的配比量,强度不宜过高,水泥颜色与周边山花相近。
此次修缮工程要求对所有室内外木门窗、木裙板、木格栅、木楼梯扶手踏步、木地板等进行脱漆出白,按原材料、原颜色、原工艺重做广漆工艺。
由于广漆工艺的工序特别繁琐,其材料受到气候、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着许多不确定因素,耗费的时间也非常长,耗费的人工也很厉害,因此是此次修缮工程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
由于十余年的使用,建筑内的电气设备、排水系统和消防系统已明显呈现老化或达不到现行相关规范要求的情况,影响中共一大纪念馆的正常使用,而这些 “隐蔽工程”,需要在拆除装饰吊顶及墙、地面装饰的前提下,进行全面检查和修缮、更新,需要在基层预埋管线,它们如同人体的血管,渗透在建筑内部,是文物建筑修缮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此次修缮工程中,也进行这些方面的保养维护工作。
1.喷淋系统。修缮前,中共一大会址内部没有喷淋设施。旧址为砖木结构且中共一大纪念馆每日参观人数众多,旧址又是参观者最多的地方,且该建筑保护级别较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在不影响文物本体重点保护部位的前提下,在有条件的地方增设喷淋系统。
根据《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国家文物局对修缮方案的批复意见,为保证不破坏文物本体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遵循设施对文物建筑最小干预原则,文物本体上不安装喷淋系统,在文物本体所在建筑的其他房间按照现行规范要求增设喷淋系统。文物本体部分采取其他切实有效的消防安全技术措施,如增设灭火器、选用阻燃材料、敷设电线采用金属管及阻燃电线等。
2.防雷设施。修缮前,中共一大会址没有避雷针等防雷措施,而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必须安装防雷措施。此次修缮工程为中共一大会址增设避雷接地系统,并结合文物历史风貌保护的要求做隐蔽处理,采用安装避雷针的形式,接地线路采用隐藏形式,对文物建筑的防雷措施进行提升,更好地保护好文物建筑的安全。
自1921年7月23日13名代表踏进位于兴业路黄陂南路的中共一大会址这座石库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一路走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颗火种在这座石库门里悄悄点燃,徐徐燃烧,渐渐燎原,映红神州。如果要说“不忘初心”的话,那这里就是最好的初心之地——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这里开始。